烘干式筷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810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烘干式筷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筷笼的结构改进。
筷笼是家庭、餐厅等广泛使用的盛筷容器。常见的有竹制、塑料制、金属制的。由于刚洗好的筷子得立即置于筷笼存放,筷上的水分往往会积贮在筷笼上。尽管人们特在筷笼底下设置漏水孔,但总有些水分贮留在筷笼中,因此筷笼常潮湿而发霉,容易滋生细菌,对人们健康不利。
本实用新型欲克服上述缺点,以简单的结构提供一种烘干式可拆卸筷筒。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搁筷的中空筒体、罩筷的上盖和内装PTC加热元件的筒底组成。筒底包括筒底外壳、内装PTC发热元件并且用传热绝缘材料封装的加热器以及置于筒体底与加热器之间并带漏水孔的散热片。上述加热器通过托脚紧固在筒底外壳的底部,其PTC发热元件的电源线通过筒底外壳的侧面引出,与市电连接。上述筒底外壳和托脚还可以一体化成形制成。筒体外侧周面上也可以设置一挂件,使筷筒既可竖放在台桌上,也可挂在墙壁等上。电源线一接通市电电源,PTC就自动控温地发热,始终保持筷筒干燥,并起杀菌作用。
本实用新型因采用了PTC加热元件烘干筷筒,显然比以往的筷笼更有效且更彻底地防潮防霉,加上采用三部分结构,使筷筒可拆卸,易于清洗筷筒内壁和筒底,确保筷子的清洁卫生。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举实施例作进一步介绍。本实施例用密胺材料制成上面略比下面小的中空形搁筷筒体2。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罩筷的上盖1。在筒体2的下面再设置一个利用PTC发热元件的筒底,该筒底主要由散热片3、筒底外壳4和加热器5组成。加热器5是内装5W的PTC发热元件,外面用导热绝缘的胶木封装,其电源线穿过密胺材制的筒底外壳4的侧周面底与市电连接,并且加热器5通过托脚6紧固在筒底外壳4的底部。本实施例的托脚6与筒底外壳4为一体化成形的密胺制件。筒底外壳4的底面还设有透气孔,以便让水气向筷筒外泄放。不锈钢制的散热片3上开有许多小的漏水孔。这样,它不仅使加热器5放出的热量均匀分布,烘干搁在其上的筷子,并且能使筷子的滴水漏向下方,迅速变为水气而泄出。本实施例的筒体2的外侧周面上还设置一挂件7,使筷筒既可放在台上,也可挂在墙壁等上。
权利要求1.一种筷筒,包括搁筷的中空筒体2和罩筷的上盖1,其特征在于筒体2下还设置加热烘筷的筒底,该筒底包括筒底外壳4、内装PTC发热元件且用传热绝缘材封装的加热器5、置于筒体2底与加热器5之间并带漏水孔的散热片3,上述加热器5通过托脚6固定在筒底外壳4的底部,其PTC发热元件的电源线通过筒底外壳4的侧面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筷筒,其特征在于其筒底外壳4与托脚6为一体化制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筷筒,其特征在于其筒体2的外侧周面上设有挂件7。
专利摘要一种筷筒,其结构为可拆卸的三大部分——罩筷的上盖1、搁筷的筒体2和加热烘筷的筒底。筒底包括散热片3、筒底外壳4以及内装RTC且绝缘封装的加热器5。通电下筒底烘筷,使筷与筷筒保持干燥,防霉杀菌。其可拆卸结构更能使筷筒内壁与筒底保持清洁卫生。适于家庭、饮食业等使用。
文档编号A47G21/00GK2114369SQ9221527
公开日1992年9月2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19日
发明者何登田, 陶世礼 申请人:上海天下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