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折叠式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332阅读:9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风折叠式衣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行用的折叠式衣架的结构。
折叠式衣架已有多种设计形式。例如中国专利89220917.8介绍了一种在两条可旋转的转臂内各有一条伸缩臂的折叠伸缩式衣架,又如中国专利92207112.8介绍了由挂钩主体,两块相同的主吊板和两块相同的辅吊板组成的折叠式衣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另一种折叠式衣架的结构。
这种防风折叠式衣架包括一对大臂和一对小臂,每个大臂的前端与小臂相铰接,两个大臂的后端互相铰接。大臂分成主臂与副臂两块,互相叠合在一起,主臂的后端有一与主臂成垂直的钩及限制另一大臂大180度内转动的凸块,副臂前端有一限制小臂在180度内转动的档块,副臂的后端有一与主臂上的凸块相配合的缺口,小臂的后端夹在大臂的主臂和副臂之间,两对大臂的主臂和副臂的后端交叉叠合后铰接。
这种防风折叠式衣架的两大臂和两小臂打开后即成为一只衣架,大臂中主臂上的两只钩互相交叉形成一闭合的环,用来悬挂,而且大臂上所挂的衣物的向下的重力使这两钩子互相闭合而悬挂牢固。由于挂钩成闭合环形,因而悬挂后不易脱落,能起防风的作用。这种衣架折叠起来时,小臂隐入大臂内,两大臂又互相对折起来,长度甚短,体积也甚小,便于携带,特别适于旅行之用。



图1为主臂的结构附图2为副臂的结构图;附图3为小臂的结构图;附图4为这种防风折叠式衣架打开后的状态;附图5为这种防风折叠式衣架折叠后的状态。

图1所示,主臂(1)的后端有一与主臂成垂直的钩(2),以及限制另一大臂在180度内转动的凸块(3)。(4)为两大臂后端相互铰接时穿销钉的孔。
如图2所示,副臂(7)的前端有一限制小臂在180度内转动的挡块(10),(6)为与小臂相铰接用的孔。副臂的后端有一与主臂上的凸块(3)相配合的缺口(14),当两大臂打开,其中一臂相对于另一臂旋转180度时,另一大臂的主臂上的凸块(3)卡入此大臂的副臂的缺口中,使两大臂不能再进一步转动,于是成为一只衣架。(8)为铰接用的销钉孔,后端(9)处较厚是为了组合后使小臂在嵌入主臂与副臂之间时有足够的空间。
如图3所示,小臂(13)的前端为弧形,以使组成的衣架有一合适的形状,小臂上的两小钩子(15)、(16)是用来挂小件物品的。小臂的后端(11)厚一些,以便于衣架折拢时大臂的活动。孔(12)为铰接用的销钉孔。
如图4所示,衣架的大臂的装配次序从下到上为左副臂、右主臂、左主臂、右副臂。小臂夹在各自的主、副臂之间。整个衣架打开后,两对大臂和小臂组合成一衣架的整体,大臂和小臂上沿的曲线形状与衣服的形状相一致,主臂上的两钩子(2)互相交叉,形成一闭合的环,而且它的结构使两大臂上所挂的衣物向下的重力使这两钩子趋向于闭合得更紧密。凸块(3)卡住了另一大臂的副臂上的缺口,使衣架的形状保持固定。
如图5所示,这种衣架折拢时,一大臂相对于另一大臂转过约180度,两小臂各转过约180度。衣架折拢后,小臂(13)嵌入大臂的主臂与副臂之间,两大臂的背部也互相靠拢,因而体积甚小,携带较方便。
大臂的主、副臂还可以在前端的挡块(10)处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这样整个衣架就由大臂,小臂和销钉三种另件组成,结构甚为简单。这种衣架可以用金属压制成,也可以用塑料注塑而成。制成另件后,用销钉连接起来,即成为成品。
这种衣架的小臂(13)与大臂还可以连在一起,成为不可折叠的整体。两臂折叠后比图5所示稍长一些,但制作较为简单,且仍能起到防风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防风折叠式衣架,包括一对大臂和一对小臂(13),每个大臂的前端与小臂的后端相铰接、两个大臂的后端互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臂分成主臂(1)与副臂(7)两块,互相叠合在一起,主臂的后端有一与主臂成垂直的钩(2)及限制另一大臂在180度内转动的凸块(3),副臂前端有一限制小臂在180度内转动的挡块(10),副臂的后端有一与主臂上的凸块(3)相配合的缺口(14),小臂的后端夹在大臂的主臂和副臂之间,两对大臂的主臂和副臂的后端交叉叠合后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折叠式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臂的主、副臂在前端的挡块(10)处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风折叠式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臂(13)与大臂连在一起,成为不可折叠的整体。
专利摘要防风折叠式衣架,一种旅行用的衣架,包括一对大臂和一对小臂(13),大臂分成主臂(1)与副臂(7)两块,主臂的后端有一与主臂成垂直的钩(2)及限制另一大臂在180度内转动的凸块(3),副臂前端有一限制小臂在180度内转动的挡块(10),后端有一与凸块(3)相配合的缺口(14)。这种衣架打开后即成为一衣架,两钩子(2)互相交叉形成一闭合的环,用来悬挂可起防风吹落的作用。折拢后,小臂隐入大臂内,体积甚小,便于携带。
文档编号A47G25/40GK2188596SQ94206048
公开日1995年2月1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24日
发明者高炳林 申请人:高炳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