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桥节能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69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桥节能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热桥加强热传导,通过叶轮加强对流的热水器,属于一种新型的加热装置。
现有热水器,尤其是民用热水器,如茶炉、热水壶,烧开水时,热效率低经测不超过40%,能源消耗大。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桥节能热水器,它采用贯通于加热器内外导热的热桥,大幅度提高热传导效率;同时在加热器内装叶轮,加速热循环,提高热交换效率,节省能源。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热水器与热源接触部份制成若干个经热水器底而贯穿于热水器内的内外相通,可在同一轴线或不在同一轴线的,用不同截面制成的棒状金属热桥,其数量由热水器受热面积而定。同时在热水器内上部装有叶轮和螺旋翅。在热水器外受热面的边缘处制有散热片形的余热吸收片。热水器底部制有连续的环状扁带,使热水器放在炉具上或地面平稳。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贯通加热器内外的导热的热桥;热桥是作热传导用的金属棒状物,导热系数又远大于水的导热系数,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热传导效率。
为改善加热器内的水对流,在加热器内装一叶轮和螺旋翅,当水因受热密度减小而上升时,能推动它转动。叶轮转动又带动与其一体的螺旋翅转动。这样叶轮的转动加强了热水器内水对于热水器底和热桥的相对摩擦,加速了热交换,叶轮的转动又加速了因受热而上升的水流循环。
由于热传导和对流的改善加强,使热水器的热交换效率明显提高。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热水器——热水壶结构示意图。
其中1—棒状金属热桥;2—叶轮;3—螺旋翅;4—余热吸收片;5—环状扁带;6—壶咀;7—壶体;8—壶盖。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热水器(壶)结构具体说明在热水器(热水壶)与热源接触的底部制晟若干个经热水器(壶)底部贯穿于热水器(壶)内的,内外相通可在同一轴线或不在同一轴线,用不同截面制成的棒状金属热桥1,附图给出是一种菱形截面棒状热桥,其数量由底部受热面积而定。同时在热水器(壶)受热边缘处制有散热片形的余热吸收片4,在热水器(壶)外底部与棒状金属热桥1最外边接触焊有一连续的环状扁带5,保证热水器(壶)放置在炉具或地面上平稳。
热桥1在受热器外面的部分,受火焰加热后,温度迅速升高,热量随即传导至受热器底部,同时底部亦火焰加热,两部分吸收到的热量都传导给与它接触的水。这样已较常规的加热方法大大改进了热传导效率。本实用新型使加热器底受热得到的热量以及由加热器外热桥获得的热能直接通过热桥这个通道,经处于加热器水中的热桥内端将热量传导给水,提高水温。
同时在热水器(壶)内上部装有叶轮2和螺旋翅3,当然叶轮和螺旋翅同一轴安装在环形平板上,板和壶体7固为一体,叶轮2在水受热上升时受冲击而产生转动;这个转动又带动了水转动;从而加强水与热水器底、壁以及与热桥的相对冲洗摩擦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节省能源。
螺旋翅3则随叶轮2一体转动,其作用是加速水受热上升速度。
其壶咀6,壶体7和壶盖8不与加热火焰接触部位均涂以缘热涂料。
该热水器内的棒状金属热桥1和叶轮2及螺旋翅3可安装在民用茶炉内,同样可大大提高热交换率,降低能源消耗。
权利要求1.热桥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在热水器与热源接触部份制成若干个经热水器底部贯穿于热水器内的,内外相通可在同一轴线或不同轴线的,用不同截面制成的棒状金属热桥,热水器内上部装有叶轮和螺旋翅,在热水器外受热面的边缘处制有散热片形的余热吸收片,热水器底部外热桥焊有连续环状扁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热桥加强热传导,通过叶轮加强热对流的热水器,属于一种新型的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在加热器与热源接触的部分制有若干个经热水器底而贯穿于热水器内,内外相通的棒状金属热桥。可大幅度提高热传导效率,同时在热水器内上部装有叶轮和螺旋翅,它的转动可加速热水器内热对流,提高热交换效率,节省能源。
文档编号A47J27/21GK2223603SQ9421325
公开日1996年4月3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4日
发明者王涌铠 申请人:王涌铠, 王仁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