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病毒式筷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34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病毒式筷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尤其是一种筷盒。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93233444号公开了一种卫生筷盒,该筷盒在盒体内设置了臭氧发射管,利用其产生臭氧,对盒内筷子进行灭菌消毒。就上述现有筷盒来说,虽然可达到一定的灭菌效果,但对病毒杀灭力不强,且在工作时逸出过多的臭氧,易于对人体造成危害,从而存在着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的筷盒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既可杀灭细菌,又可杀灭病毒,且对人体无害的除病毒式筷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现有市售筷盒内增设电加热杯,以便在其内盛装消毒剂,并利用电加热杯对消毒剂加热使之挥发为气体,对筷盒内放置的筷子进行消毒。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除病毒式筷盒具有盒体,在盒体内特别地设置有电加热杯,所述电加热杯具有使杯体的内腔与盒体的内腔相连通的开口。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电加热杯可以是将电热元件和盛液杯体直接制作成一体的整体式电加热杯,也可以是由分离的电热器和盛液杯共同构成的组合式电加热杯。该电加热杯可以固定在筷盒盒体的侧部,也可固定在筷盒盒体的底部,但通常以固定在盒体底部为佳。为避免餐具直接与电加热杯接触,还可在筷盒内设置具有气孔的隔板,以便在筷盒内构成夹层,而将电加热杯放置于该夹层内。另外,上述使杯体的内腔与盒体的内腔相连通的开口可以是电热杯本身的敞口,也可以是在电热杯上开设的气孔。同时,为便于往盛液杯内加注药液,还可设置与电加热杯的内腔相通的注药管。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筷盒时,可先在电加热杯内盛装由消毒剂配制的消毒液。此后,在电加热杯通电工作时,杯体内盛装的消毒液受热蒸发,由此产生的气体从电加热杯的开口逸出到盒体的内腔,并吸附在盒体内的餐具上,将餐具上的病毒和病菌杀灭。通过适当选取消毒液,除可在短时间内杀死霍乱ELTOY弧菌、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等细菌外,还可杀死肝炎病毒、乙肝病毒等类病毒。
本实用新型的除病毒式筷盒与前述现有同类产品相比,由于设置的电加热杯便于盛装和蒸发消毒液,可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从而具有消毒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


图1是实施例中除病毒式筷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除病毒式筷盒具有盒体1,在该盒体内设置有电加热杯2,电加热杯2具有使杯体的内腔与盒体的内腔相连通的开口3。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电加热杯2是由分离的电热器和盛液杯共同构成的组合式电加热杯,使杯体的内腔与盒体的内腔相连通的开口3为杯体本身的敞口。另外,为便于向电加热杯内加注消毒液,本实施例中增设了注药管4,该注药管4的出口与电加热杯2的杯体内腔相通,其进口位于盒体1的外部。同时,本例中在盒体1内的下部设置有横隔板5,并将电加热杯2设置在横隔板5之下的盒体内腔中,以避免餐具直接与电加热杯2接触。所设置的横隔板5上开设有气孔6。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除病毒式筷盒时,可通过注药管4的进口事先往电加热杯2中注入由消毒剂配制的消毒液。此后,在电加热杯2通电工作时,杯体内盛装的消毒液受热蒸发,由此产生的气体从电加热杯的开口3逸出,并经横隔板5上的气孔到达盛装有餐具的盒体的内腔,并吸附在餐具上,达到杀灭餐具上的病毒和病菌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在注药管4的下部具有可开启的延伸端7,并在该延伸端上设置了放液开关8。这样,当开启放液开关8时,即可将电加热杯2内的药液放出,以便更换药液。
另外,还可在本实施例筷盒的电加热杯之电源电路中增设定时器开关,以便于对消毒处理时间进行控制。同时,还可在该电路中设置保险管,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
权利要求1.一种除病毒式筷盒,具有盒体,其特征是在盒体内设置有电加热杯,所述电加热杯具有使杯体的内腔与盒体的内腔相连通的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盒,其特征是设置有注药管,该注药管的出口与电加热杯的杯体内腔相通,其进口位于盒体的外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盒,其特征是在盒体内的下部设置有横隔板,所述电加热杯设置在横隔板以下的盒体内腔中,在横隔板上开设有气孔。
专利摘要一种除病毒式筷盒,具有盒体,其特征是在盒体内设置有电加热杯,所述电加热杯具有使杯体的内腔与盒体的内腔相连通的开口。本实用新型的除病毒式筷盒与现有同类产品相比,由于设置的电加热杯便于盛装和蒸发消毒液,可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从而具有消毒效果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A47J47/16GK2303566SQ9721018
公开日1999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25日
发明者熊明富, 林鸿 申请人:熊明富, 林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