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157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午餐饭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午餐饭煲。
目前现有野外作业人员的饮食问题始终得不到很好解决,一般为就地生火取得火源,虽市场上也有电饭锅、电水壶等电热器具,但均需电源,使其在使用上有很大局限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备热源的午餐包煲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是午餐饭煲,包括外筒(13)、覆盖于外筒(13)上部外侧的外盖(10)、以及套装于外筒(13)内的内筒;外筒(13)底部设有燃料盒(16),外筒(13)与内筒为间隙配合,外盖(10)顶部开设有通风孔(6)及出气孔(4),外筒(13)底部设置有进风孔(15),内筒(14)上覆盖有内盖(8),内盖(8)中心上部设置有弹簧(7),内盖(8)上亦开设有出气孔(4)。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还有小盖(3)扣接于外盖(10)上表面,小盖(3)中心下表面设置密封垫(5)。
内盖(8)周边下表面设置有密封圈(11)。
外筒(13)与外盖(10)之间通过设置于外筒(13)外壁的锁扣(12)连接。
内筒由叠置的至少两个盒体(9)、(14)组成。
外盖(10)两侧壁之间设置提环(2)。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外筒(13)、内筒(14)、内盖(8)、外盖(10)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燃料盒(16)架装于支承座(1)内,外筒(13)底部架设于支承座(1)上表面,支承座(8)上开设有进气孔(15)与燃料盒(16)上方连通,燃料盒(16)上方的外筒(13)底部上开设有进风孔(15),内筒(14)通过支架架设于外筒(13)内腔中。内盖(8)侧壁以及外盖(10)的相应位置上开设有出气孔(4),外盖(10)顶部开设通风孔(6),内筒为上、下叠放的菜盒(9)和饭盒(14),其余结构如前述。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将固体酒精置于燃料盒(16)内点燃,将装好米及菜的饭煲架设于支承座(1)上,盖紧外盖(2)锁上锁扣(12),即可对内筒(14)内食物进行加热,烟气经内、外筒(14)、(13)组成的环形烟道,外盖(3)上开设的通风孔(6)排出,食物蒸汽在超过额定耐压限度后,经由内盖(8)和内筒之间溢出,并通过外盖(3)上开设的出气孔(4)和外盖(3)上的通风孔(6)一并排出,饭熟后从支承座(1)上取下饭煲即可。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及携带方便。便于野外作业、出差、外出旅游、走读学生等人员使用。
权利要求1.午餐饭煲,包括外筒(13)、覆盖于外筒(13)上部外侧的外盖(10)、以及套装于外筒(13)内的内筒;其特征在于外筒(13)底部设有燃料盒(16),外筒(13)与内筒为间隙配合,外盖(10)顶部开设有通风孔(6)及出气孔(4),外筒(13)底部设置有进风孔(15),内筒(14)上覆盖有内盖(8),内盖(8)中心上部设置有弹簧(7),内盖(8)上亦开设有出气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午餐饭煲,其特征在于小盖(3)扣接于外盖(10)上表面,小盖(3)中心下表面设置密封垫(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午餐饭煲,其特征在于内盖(8)周边下表面设置有密封圈(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午餐饭煲,其特征在于外筒(13)与外盖(10)之间通过设置于外筒(13)外壁的锁扣(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午餐饭煲,其特征在于内筒由叠置的至少两个盒体(9)、(14)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午餐饭煲,其特征在于外盖(10)两侧壁之间设置提环(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午餐饭煲,它包括套装配合的内外筒,分别盖设于内、外筒上的内盖和外盖,设置于外筒下部的燃料盒,以及开设于外筒、外盖、内盖表面的进风孔、排气孔、通风孔等构件,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野外作业人员的饮食不方便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携带使用方便,便于野外作业人员自行加热和蒸制饭菜使用等优点。
文档编号A47J36/24GK2305136SQ9722490
公开日1999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2日
发明者王风云, 董英品, 王兆棣, 籍增虎, 张增军 申请人:河北第二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