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815阅读:9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垫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绗缝式垫被的改进结构。
关于垫被,绗缝结构因对充填在由构成垫被的面子、里子所形成的袋内的棉或羽绒之类的填料不产生集中等的作用而得到了通用化。
以往,对于这种垫被,是在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以大约60cm间隔由3至4个缝制部来形成。这是因为作为填料利用与卷(曲)绵(卷きわた)或羊毛的混合材料的护针加工(ガ-ド加工)方式而不必太考虑其充填物集中的缘故。
在上述现有的垫被中,由于1个绗缝部分在较宽的范围内形成,故在其本来的使用时,其绗缝部碰到使用者的腰,反映疼痛的事例较多,另外,也有睡累的频率较多的报导。
另外,在使用时,如

图10所示,在现有的垫被25中,由于在开始时所述绗缝部支撑,故在构成绗缝部的面子26或里子27面上的缝制部28产生弯曲部,因此,如图11所示,不能稳定地将垫被25放置在晾衣架9上,另外,当绗缝部的缝制部未处于中央的情况下,因其弯曲位置30成为其缝制部28,故所述的不稳定状态就特别大。另外,在该垫被的尤其中央部位置的绗缝部,存在着因其本来的使用和折叠操作而容易产生弹性减弱的缺点。图中,29是垫被25的周缘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现有垫被中的各种缺点、在本来的使用中不会对身体产生疼痛和睡累且在其收放时便于搬运和能稳定地支承在晾衣架上等操作容易的垫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垫被结构如下。即,由面子与里子构成的袋内,利用形成绗缝部的衬带而分隔许成多区域,在将填料充填在该分隔区域内而成的垫被中,其特点在于,由所述衬带构成的许多绗缝部,沿与所述垫被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以小于10cm大于3cm的间隔并排地形成在其两最边端间。
在本发明的垫被中,作为面子及里子的料子可使用现有一般的布料。另外,绗缝结构,与现有结构相同,可分别与面子及里子内面上相对应对各衬带的端缘部进行缝制或热压接,再对所述的衬带的最边端缘部进行相互缝制等来结合。此外,该垫被的周缘部可利用绕缝等一般的方法进行缝制。
另外,在本发明中,构成上述绗缝部的衬带缝制部或热压接部在与该垫被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以小于10cm大于3cm的间隔并排构成许多,由此即使在长时期的使用中,包含各绗缝部该垫被也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弹性减弱部分,而继续获得可均匀地支承使用者全身的形态,同时,即使从垫被的任何部分也可进行折叠,在绗缝部不产生弹性减弱,搬运就容易,另外,还可获得无支承部分且无向侧方的扩展也可稳定地支承在晾衣架上等的操作容易化。
另外,当所述缝制部的间隔超过10cm时,则上述作用不能充分得到,而当其间隔小于3cm时,则制造困难,垫被整体就变硬。
此外,本发明还包括如下的结构在沿着该垫被的长度方向的偏向侧缘部的位置,所述袋内由沿着其方向形成折线状的绗缝部的边衬带来分隔。
在上述结构中,由所述许多衬带形成的绗缝部,由于在沿着该垫被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其部分的填料的充填状态更稳定化,故可使上述的各作用更强化。即,利用所述的边衬带来阻止所述的各区域内的填料向该垫被的侧方集中。
另外,作为所述填料,也可是对棉花棉或羊绒棉及其它聚酯棉等的合成纤维材料制的棉进行护针加工,但最好是做成球状加工物。作为这种球状加工物,可例举棉花、羊毛、聚酯、尿烷及羽绒之类的球状棉。在充填这种球状棉的场合,可方便地用吹入法来制造,且容易分散充填在所述袋内,另外,对于所述绗缝部,有着特别难以产生弹性减弱的优点。
另外,在本发明的垫被中,由于由面子里子所构成的袋内被细致分开,故可以附带在上述的棉材料上或与其混合状态将酯管或日本扁柏(植物)片、小豆及木炭等的多样材料用作为填料。另外,所述各种各样的材料可在每个所述袋内的各区域分别种类,再充填不同的充填量。
此外,本发明还包括如下的结构在沿所述垫被的长度方向的侧面部上,在其两最边端部附近的位置分别设置带有止扣构件的联系构件。作为这种联系构件,是带子或软绳等,而作为在该联系构件上带有的止扣构件,除了止扣用钮扣或暗扣之类外,还含有应与其卡合的孔部或应嵌合的构件。而这些也可由与所述止扣构件一体化的尼龙搭扣所构成。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垫被的俯视图。
图2是说明图1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1局部的纵剖视图。
图4是说明图1的主视图。
图5是说明图1的卷绕后状态的垫被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垫被的俯视图。
图7是说明图6局部的立体图。
图8是图6局部剖切的立体图。
图9是图6局部剖切视图。
图10是现有的垫被的立体图。
图11是说明图10的主视图。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垫被A(110cm×220cm)表示于图1。该垫被A,具有在面子里子两面上构成许多绗缝部的缝制部5……。另外,所述缝制部5……在垫被A面上均呈凹状。6是对面子1与里子2的各自缘部相互进行绕缝而成的周缘部。
如图2所示,所述缝制部5……系通过在面子1的内面上向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分别垂直并排地把衬带3……分别缝钉而成。该缝钉部用4……表示。另外,该缝钉部4……可采用热压接,即如上所述的那样。再相互缝住与所述衬带3……相对应的另一最边端部,在面子1与里子2的袋内设置许多隔层,通过将填料7充填在所述各区域内就可得到绗缝结构的垫被A。图3表示该垫被A的纵剖面形态。图中,7是作为填料的球状棉。
对于该垫被A,由于在沿其长度方向而垂直的方向并排形成有构成绗缝部的缝制部5……,故可在多种部位进行折叠,并且如图4所示,即使在支承于晾衣架9上的场合,也因支撑部分被做成极限,故两侧部不会向外方扩展地形态上、重量上以均等的状态而被稳定支承。
另外,如图5所示,在该垫被A中,由于在其长度方向所述缝制部依次处于并排的状态,故沿其方向可容易地整理成卷绕的状态,以这种卷绕状态,可通过带扣10上的卡止用钮扣12而对在其两最边端附近设置共计4个的阴阳带扣10、11进行相互卡止固定。如此,对于垫被A,能容易地且以多种的形态进行变形,方便其收放。
其次,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垫被B(110cm×220cm)表示于图6。该垫被B除了形成与上述的缝制部5……相同的缝制部19外,还在面子里子两面上,在沿着该垫被的长度方向的偏向侧缘部的位置,再设置沿着其方向构成折线状绗缝部的缝制部22。另外,23是对面子15与里子16相互进行绕缝而成的周缘部。
如图7所示,分别与面子15及里子16的内面上相对应,用缝纫线18及缝纫线21分别缝制衬带17……及边衬带20、20,使所述端缘部相互对应,通过缝合而在面子15与里子16的袋内形成许多区域,并且,在所述各区域内利用吹入法分别充填球状棉7……来构成所述垫被B。
图8及图9表示该垫被B的构成形态,除了上述垫被A中的作用外,还利用边衬带20、20构成绗缝部的缝制部22将所述垫被B面上的沿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做成稍许凹入的状态,起到始终将使用者的身体维持在所述垫被上,同时,在长时期连续使用的场合,也可利用所述边衬带20、20防止填料7向周缘侧集中。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结构可达到如下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垫被,由于以小于10cm大于3cm的间隔具有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构成绗缝部的许多缝制部或热压接部,故可平均地支承使用者的全身,另外,即使长时期使用,在绗缝部也难以产生弹性减弱,所以,在就寝时很少产生睡累现象。
另外,由于较狭小地形成所述绗缝部,故作为在其内部的填料,还可以稳定状态充填保持尤其是除了容易分散且难以产生弹性减弱的球状棉外的树脂管、小豆及炭料等多种的填料。
此外,由于沿与所述垫被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容易弯曲,故能以多种的形态进行折叠,并且,以稳定状态支承在晾衣架上之类的操作也是容易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垫被,由面子与里子构成的袋内,利用形成绗缝部的衬带而分隔成许多区域,在将填料充填在该分隔区域内而成的垫被中,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衬带构成的许多绗缝部,沿与所述垫被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以小于10cm大于3cm的间隔并排地形成在其两最边端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被,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垫被的长度方向的偏向侧缘部的位置,由面子与里子构成的袋内由沿着其方向形成折线状的绗缝部的边衬带来分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垫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是球状加工物。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垫被,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垫被的长度方向的侧面部上,在其两最边端部附近的位置分别设置带有止扣构件的联系构件。
全文摘要
一种垫被B,在由面子15与里子16构成的充填填料7的袋内,由沿着与垫被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以小于10cm大于3cm的间隔在垫被的两最边端间并排列成许多的形成绗缝部的衬带17…所分隔,另外,在沿着所述袋内的垫被长度方向的偏向侧缘部的位置,做成形成绗缝部的边衬带20、20的结构。这种垫被B不会使使用者的身体产生疼痛或睡累,且在其收放时,搬运或稳定支承在晾衣架上之类的操作很容易。
文档编号A47G9/00GK1230383SQ9810735
公开日1999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26日
发明者池田尚夫 申请人:柔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