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液保温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22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蜡液保温管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蜡液保温管路,尤指一种针对蜡模制造机所使用的自动供蜡机系统中,高温蜡液所流经的管路进行的保温设计。
现今划蜡模在制作时,首先将固体蜡加热熔化为约100℃的液态蜡,并将其储存在储蜡筒中,再由储蜡筒将蜡液倒入射蜡缸中并同时使蜡液温度降于约60℃左右,然后将蜡液从射蜡缸中射入蜡模内冷却成型。在制作过程中,输送蜡液的管路,尤其是射蜡缸到射嘴间的管路,经常因为冷却的间歇停顿,及管路无保温功能,导致管路内的蜡液温度逐渐下降,使其流动性变差,以致造成射蜡作业无法连贯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蜡液保温管路,使管路中的蜡液能保持在一定温度,从而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使射蜡作业连贯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蜡液保温管路,由内层管夹层管、外层管及密封环组成,其特征在于供对流液体流通的内层管管体最长,直径最小;套在内层管外的夹层管较内层管短,两端管口处与内层外壁之间用密封环密封,且管体两末端处适当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径向衔接管;套在夹层管外的外层管较夹层管短,两端管口处与夹层管外壁之间用密封环密封,且管体两末端处适当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径向衔接管。上述的保温管路可采用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保温管路串接方式实施,并可在对流液体入口处设一个感温器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使蜡液在极佳的保温状态下流动,保证了射蜡作业的连贯顺畅。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及使用方法。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组串接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组串接剖面示意图;图中1.内层管 11.连接管 2.夹层管 21、21’.衔接管 3.外层管 31、31’.衔接管 4、4’.密封环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大、中、小三种不同直径的管路及各管体之间的密封环组成,其中内层管1管体最长,直径最小,两端管口具有内螺纹,供定温液体流通;夹层管2较内层管1短,套在内层管1之外,其管体两端管口处与内层管1外壁之间用密封环4密封,且在管体末端适当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径向衔接管21和21’(衔接管21和21’设有内螺纹),是热熔蜡液的进出口;外层管3较夹层管2短,套在夹层管2之外,其管体两端管口处与夹层2外壁之间用密封环4’密封,且在管体末端适当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径向衔接管31和31’(衔接管31和31’设有内螺纹),是定温液体流通的进出口。
利用上述结构,如图3所示,使内层管1两端口分别与内充一定温度的热液体的进出管路衔接,夹层管2衔接管21和21’分别连通热熔蜡液输送的进出管路,外层管3衔接管31和31’分别连通一定温度的热液体的进出管路,这样,借内外两层热液体所带的热量,使中间夹层的热熔蜡液能保持在一定温度,由于受热面积大,使蜡液不会冷却凝固而保持良好的流动性。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亦可采用两组或两组以上串接的方式实施,其中内层管1的管口可通过连接管11与另一内层管1连通,夹层管2的衔接管21和21’分别与另一夹层管2的衔接管21或21’连通,而外层管3的衔接管31和31’分别与另一外层管3的衔接管31或31’连通。另外,在对流液出入口处设一个感温器,以便随时监测控制对流液的温度。
权利要求1.一种蜡液保温管路,由内层管夹层管、外层管及密封环组成,其特征在于供对流液体流通的内层管管体最长,直径最小;套在内层管外的夹层管较内层管短,两端管口处与内层外壁之间用密封环密封,且管体两末端处适当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径向衔接管;套在夹层管外的外层管较夹层管短,两端管口处与夹层管外壁之间用密封环密封,且管体两末端处适当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径向衔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蜡液保温管路,其特征在于可采用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保温管路串接方式实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蜡液保温管路,其特征在于可在对流液体入口处设一个感温器安装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蜡液保温管路,是将蜡液保温管路设计成三层不同直径的管体,第二层与最内层管体之间的间隙供蜡液流通,利用第二层与最外层管体之间的间隙以及最内层管体内流通的热液体,对蜡液体进行保温,使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以保证射蜡作业的连贯和质量。
文档编号C11C5/02GK2334758SQ98204620
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13日
发明者萧于盛 申请人:萧于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