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用提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640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窗用提拉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启闭的提拉装置。
现在普遍应用的铝合金门窗部是左右开闭的,但左右开闭的只适用于横向尺寸较大的门窗,如卫生间的单扇窗就不大适用,因此,一种透气、透光较好的上下开闭的门窗就逐渐兴起,对相应的提拉装置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专利号90216647.6的“铝合金上下滑动提拉窗”,其提拉机构是采用卷簧式平衡机构,利用宝塔形卷簧的簧力通过其它复杂的传动机构来平衡窗门的重量,该结构的缺陷是复杂、零件多,相关零件之间机械损耗大,易失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启闭轻便自如、使用寿命长的窗用提拉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通过下列方案实现包含固定在窗框左、右边槽内的导管和固定在活动窗左、右下边的固定片,其特征是所述的导管上端孔内设有与导管一起固定的上塞,下端设有只能转动的旋转塞,导管内的轴扭簧为左旋螺纹结构,其两端分别与上塞和旋转塞过盈配合,轴扭簧内是螺旋角上大下小的扭杆,扭杆为右旋螺纹结构,其上端为自由端,下端与旋转塞传动连接,扭杆外伸端与固定片固定。
本实用新型利用扭杆的升降通过旋转塞带动轴扭簧扭转,扭转的力越大,引起的反作用力也越大,利用这反作用力作为窗门的提升力来平衡窗门的重量,可使窗门停留在任意位置,本设计结构简单而合理,启闭轻便、省力,由于零件少,机械损耗也少,故使用寿命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窗门开启状态)。
图2为导管结构图。
图3为扭杆结构图。
图4为轴扭簧结构图。
图5为上塞结构图。
图6为旋转塞结构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按上述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再作如下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窗用提拉器包括有一固定在窗框左、右边槽内的导管(1),导管空心管状,由不锈钢管制作,壁厚0.35毫米,长度与窗的高度相当,利用上端小孔(7)固定在窗框边槽内,下端借助钩攀连接(图中未示)。导管的上端孔内设有与导管一起固定的金属制上塞(2),上塞的小孔(8)与导管小孔(7)重合作固定用,而下端设有只能转动的尼龙制的旋转塞(5),具有扁孔(9),利用其弹性装入导管后两肩卡住,故只能转动而不能移动。导管内设有左旋螺纹结构的轴扭簧(4),由不锈弹簧钢带制作,其两端分别与上塞和旋转塞过盈配合。轴扭簧内是螺旋角上大下小的扭杆(3),右旋螺纹结构,其截面形状呈厚1.5毫米的扁形,由不锈弹簧钢带制作,它与旋转塞的宽1.7毫米、长6.5毫米的扁孔(9)间隙配合形成传动连接,扭杆上端为自由端,下端外伸端与固定片(6)碰焊固定,而固定片是固定在活动窗左、右下边的,与活动窗一起作同步升降。
图1为窗门开启状态,并此时扭杆(3)已顺时针预转了5转,即确保左右双杆有3Kg的提升力,相当于活动窗的重量,由于窗框与活动窗之间有静摩擦力存在,因此活动窗固定在开启时的平衡状态。
若要关闭活动窗,在拉下活动窗的同时扭杆(3)作同步下降,旋转塞(5)就带动轴扭簧(4)顺时针转动而被扭紧,扭力增大,到下沿扭力最大,但扭杆与旋转塞配合转动的螺旋角由小变大,至下沿时螺旋角最大。由于上升力与扭力乘上螺旋角的余弦成正比,即上升力基本不变,且在生产时已调好。活动窗上升(即开启)时恰好相反,总的提升力基本保持在3Kg左右。
权利要求1.一种窗用提拉器,包含固定在窗框左、右边槽内的导管(1)和固定在活动窗左、右下边的固定片(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上端孔内设有与导管一起固定的上塞(2),下端设有只能转动的旋转塞(5),导管内的轴扭簧(4)为左旋螺纹结构,其两端分别与上塞和旋转塞过盈配合,轴扭簧内是螺旋角上大下小的扭杆(3),扭杆为右旋螺纹结构,其上端为自由端,下端与旋转塞传动连接,扭杆外伸端与固定片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用提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杆(3)截面呈扁形,与具有扁孔(9)的旋转塞(5)间隙配合且形成传动连接。
专利摘要窗用提拉器,包含固定在窗框左、右边槽内的导管和固定在活动窗左、右下边的固定片,导管内设有与其固定的上塞、左旋螺纹的轴扭簧和只能转动的旋转塞,轴扭簧内设有与旋转塞传动连接的螺旋角上大下小、右旋螺纹的扭杆,扭杆与固定片固定。因此当活动窗往下拉时,扭杆作同步下降,旋转塞的顺转带动轴扭簧顺转而被扭紧,扭力慢慢增大,使活动窗关闭,反之开启。本实用新型利用提升力来平衡活动窗重量,其结构简单而合理,启闭轻便省力,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A47H5/00GK2353277SQ9824673
公开日1999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18日
发明者何慧鑫 申请人:何慧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