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纠正刷牙姿势的双头牙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漱洁具,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方便纠正刷牙姿势的双头牙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牙刷一般为单头牙刷,正确的刷牙方法是下牙往上刷,上牙往下刷。但是普通牙刷用起来不顺手,且在长时间不正确横刷牙齿时,牙刷会把牙齿表面的牙釉质磨坏,而且用户使用普通牙刷刷牙时,嘴巴里的牙膏水和口水会顺着牙刷杆流到手上,造成袖口沾上洗漱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刷牙且能够避免牙膏水或口水流动手上的方便纠正刷牙姿势的双头牙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纠正刷牙姿势的双头牙刷,其包括牙刷杆,所述牙刷杆的一端设置有与牙刷杆同向的第一牙刷头,牙刷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牙刷杆垂直的第二牙刷头,所述的第二牙刷头与牙刷杆呈T形设置,所述牙刷杆的中部设置有圆柱形的握持块,所述握持块的两端均设置有止流圈,所述止流圈背向握持块的一侧端面呈圆弧形凹陷设置。
[000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流圈由软胶制成。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握持块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0007]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通过设置两个牙刷头,使得能够方便用户对口腔牙齿的刷牙操作,减少误操作造成牙刷磨损牙釉质的情况,且能够纠正用户的刷牙习惯,通过设置握持块能够方便用户转换牙刷杆更换两个牙刷头刷牙时的握持牢固,避免牙刷脱落的情况,通过设置止流圈能够避免刷牙过程中,牙膏水顺着牙刷杆流到手上的情况,将止流圈由软胶制成,能够避免止流圈与嘴巴摩擦过程中破坏嘴巴的情况,在握持块表面设置防滑纹路,使得能够增加用户的手与牙刷之间的摩擦,避免使用牙刷过程中出现打滑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便纠正刷牙姿势的双头牙刷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便纠正刷牙姿势的双头牙刷的剖面图。
[0010]图中:1、牙刷杆;2、第一牙刷头;3、第二牙刷头;4、握持块;5、止流圈;6、防滑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参照图1至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方便纠正刷牙姿势的双头牙刷,其包括牙刷杆1,所述牙刷杆1的一端设置有与牙刷杆1同向的第一牙刷头2,牙刷杆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牙刷杆1垂直的第二牙刷头3,所述的第二牙刷头3与牙刷杆1呈T形设置,所述牙刷杆1的中部设置有圆柱形的握持块4,所述握持块4的两端均设置有止流圈5,所述止流圈5背向握持块4的一侧端面呈圆弧形凹陷设置。
[0012]所述止流圈5由软胶制成。
[0013]所述握持块4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6。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个牙刷头,使得能够方便用户对口腔牙齿的刷牙操作,减少误操作造成牙刷磨损牙釉质的情况,且能够纠正用户的刷牙习惯,通过设置握持块4能够方便用户转换牙刷杆1更换两个牙刷头刷牙时的握持牢固,避免牙刷脱落的情况,通过设置止流圈5能够避免刷牙过程中,牙膏水顺着牙刷杆1流到手上的情况,将止流圈5由软胶制成,能够避免止流圈5与嘴巴摩擦过程中破坏嘴巴的情况,在握持块4表面设置防滑纹路6,使得能够增加用户的手与牙刷之间的摩擦,避免使用牙刷过程中出现打滑的情况。
[001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方便纠正刷牙姿势的双头牙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牙刷杆,所述牙刷杆的一端设置有与牙刷杆同向的第一牙刷头,牙刷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牙刷杆垂直的第二牙刷头,所述的第二牙刷头与牙刷杆呈T形设置,所述牙刷杆的中部设置有圆柱形的握持块,所述握持块的两端均设置有止流圈,所述止流圈背向握持块的一侧端面呈圆弧形凹陷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纠正刷牙姿势的双头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流圈由软胶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纠正刷牙姿势的双头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块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纠正刷牙姿势的双头牙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其包括牙刷杆,所述牙刷杆的一端设置有与牙刷杆同向的第一牙刷头,牙刷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牙刷杆垂直的第二牙刷头,所述的第二牙刷头与牙刷杆呈T形设置,所述牙刷杆的中部设置有圆柱形的握持块,所述握持块的两端均设置有止流圈,所述止流圈背向握持块的一侧端面呈圆弧形凹陷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方便纠正刷牙姿势的双头牙刷能够纠正用户的刷牙姿势,且能够避免牙刷磨损牙齿的情况,且能够避免手上沾染牙膏水的情况。
【IPC分类】A46B17/00, A46B5/02
【公开号】CN205125423
【申请号】CN201520884367
【发明人】陈嘉健
【申请人】陈嘉健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