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67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杯子。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属于人类生活需要部,个人或家用物品分部,手携物品或旅行用品大类,旅行或野营装置小类,水瓶饮盒杯子组技术领域。编号为A45F 3/16。
目前,现有和曾有的关于水瓶饮盒杯子的技术对新型杯子的需求都做过很有成效的努力,也曾设计过许多优秀的技术方案。如1995年中国专利局公告的由李君文申报的,授权公告号为CN2190654Y,中国专利号(ZL)为94206518.2号的实用新型名称是“净化消毒杯”的实用新型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水瓶饮盒杯子技术方面是一例很有价值的发明,它有效地解决了消毒杯净化的问题。但尚有不足,它还很难解决喝茶时容易带出茶叶,既不方便又不美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杯子。以解决喝茶时容易带出茶叶,既不方便又不美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杯子。主要由支撑杆、挡圈、茶杯、透汁孔构成。它的主要零件茶杯由市场上选用。它的支撑杆、挡圈是圆柱形状,用橡胶作材料,经过机加工制造。它的圆柱形状的支撑杆采用放入方法安装在圆柱形状的茶杯上。它的圆柱形状的挡圈采用焊接方法安装在圆柱形状的支撑杆上。它的圆形形状的透汁孔采用穿孔方法安装在圆柱形状的挡圈上。它的挡圈通过支撑杆作用于茶杯,从而使本新型满足挡住茶叶的要求,它的透汁孔通过挡圈作用于茶杯,从而使本新型完成茶汁融于茶水的任务。这样就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和原始的水瓶饮盒杯子技术相比有二个优点和改进;第一,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中设计了挡圈,所以解决了喝茶时茶叶与茶水一起进入嘴的问题;第三,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中设计了透汁孔,所以解决了茶汁融于茶水的问题。从而就能更有效地解决了喝茶时容易带出茶叶,既不方便又不美观的问题。
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杯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杯子的挡圈上视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零部件的编号说明1支撑杆 2挡圈 3茶杯 4透汁孔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杯子。主要由支撑杆1、挡圈2、茶杯3、透汁孔4构成。它的主要零件茶杯3由市场上选用。它的支撑杆1、挡圈2是圆柱形状,用橡胶作材料,经过机加工制造。它的圆柱形状的支撑杆1采用放入方法安装在圆柱形状的茶杯3上。它的圆柱形状的挡圈2采用焊接方法安装在圆柱形状的支撑杆1上。它的圆形形状的透汁孔4采用穿孔方法安装在圆柱形状的挡圈2上。它的挡圈2通过支撑杆1作用于茶杯3,从而使本新型满足挡住茶叶的要求,它的透汁孔4通过挡圈2作用于茶杯3,从而使本新型完成茶汁融于茶水的任务。这样就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从而就能解决了喝茶时容易带出茶叶,既不方便又不美观的问题。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在实施中,如果沏茶时,先放入茶叶,再放入本新型,倒上开水,由于透汁孔4的作用,开水泡开茶叶,并且茶汁透汁孔4与茶水融为一体。
实施例2,在实施中,如果喝茶时,由于挡圈2的作用,使茶叶与茶水分开,这样喝茶时不会喝到茶叶了。从而就可以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案是以橡胶为材料,利用机加工工厂的基本设备,采取组装成批生产,以供应品茶界的需求,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杯子,它是由支撑杆(1)、挡圈(2)、茶杯(3)、透汁孔(4)构成,它的圆柱形状的支撑杆(1)采用放入方法安装在圆柱形状的茶杯(3)上,其特征在于它圆柱形状的挡圈(2)安装在圆柱形状的支撑杆(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杯子,其特征在于它的圆形形状的透汁孔(4)采用穿孔方法安装在圆柱形状的挡圈(2)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杯子。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属于人类生活需要部,个人或家用物品分部,手携物品或旅行用品大类,旅行或野营装置小类,水瓶饮盒杯子组技术领域。编号为A45F3/16。它是由支撑杆、挡圈、茶杯、透汁孔构成。其特征在于:它圆柱形状的挡圈安装在圆柱形状的支撑杆上。是一种很具有实用价值的一种新型杯子。
文档编号A45F3/16GK2410914SQ0020031
公开日2000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10日
发明者张鑫 申请人:张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