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复位棋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647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复位棋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复位棋盘,用于围棋、五子棋对弈和游戏。
围棋、五子棋属传统的棋类项目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传统的围棋、五子棋的棋子和棋盘均是相互分离的,棋盘可以是板、纸或布,棋子是圆形颗粒,携带、使用都十分不便,棋子容易被碰撞移位、滑脱,还容易出现丢子现象,并且,每次对弈后要逐个分类捡拾,费时费力,不易操作。专利号为ZL96241886.2的棋盘和棋子一体式的围棋为较好的一种产品,基本上解决了携带、操作不便的问题,但是,其复位靠棋子的偏重来完成,敏感性差,复位效果不理想,尤其使用时间越长,缺陷更明显,直接影响了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性能可靠,复位效果好的自动复位棋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复位棋盘,棋面板和底板固定于框架上,立方体的棋子串在棋子轴上,棋面板上设有与棋子对应的棋子露出孔,棋子的上面为棋盘线(包括星位),棋子的两侧面分别为棋子面,棋子的底面上设复位链,复位链连接在操纵件上,操纵件与底板间设弹簧。
棋子露出孔使棋子的棋盘线或棋子面暴露于棋面板上;操纵件可以是框架、板或网等,用于连接各个棋子的复位链或各弹簧,便于棋子的集中统一复位操作。操纵件的外端可设操作手柄,一般对称地设置两个,方便操作。
对弈开始清盘时,下压操纵件,弹簧被压缩拉动复位链,从而使棋子的棋盘线面向上,达到清盘的目的,强力复位,复位效果好。对弈时,拨动棋子,棋子绕棋子轴转动,显示出自己的棋子颜色,棋子面和棋盘线面可任意选择转动调整,走棋和提子都十分方便,依次完成对弈过程,操作简便,使用性能可靠。对弈结束后,再次进行清盘操作,使棋盘恢复成原始状态即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棋子与棋子轴间可增设摩擦垫圈,保证对弈过程中棋子的稳固性。
棋子的底面上可设棋子转动限位挡件,增强棋子的稳固性,又可使操作一步到位,不用特意找平,操作方便。
复位链为相互套接的多节链,结构合理,灵活多变,便于保证优异的操作性能。最好是金属链,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是一些绳索等。
棋子面上设示意棋子,白子和黑子,可以是凸出的示意棋子,较形象一些,也可以是标示的示意棋子。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局部剖视图。
图中1棋子上面、2立方体棋子、3棋面板、4白子棋面、5限位挡件、6复位链、7操纵框架、8弹簧、9底板、10黑子棋面、11摩擦垫圈、12棋子轴、13棋子露出孔、14下压操作手柄。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复位棋盘,棋面板3和底板9固定于周边框架上,立方体的棋子2串在棋子轴12上,棋子2与棋子轴12间设摩擦垫圈11,棋面板3上设有与棋子2对应的棋子露出孔13,棋子2的上面1为棋盘线或星位面,棋子2的两侧面分别为棋子面,标示有示意棋子,即白子棋面4和黑子棋面10,棋子2的底面上设多节复位链6和棋子转动限位挡件5,复位链6连接在操纵框架7上,操纵框架7与底板9间设弹簧8。
使用时,首先清盘。下压操纵框架7的外端操作手柄14,弹簧8被压缩拉动复位链6,从而使棋子的棋盘线面1向上,达到清盘的目的,强力清盘复位,复位效果好。对弈时,拨动棋子2,棋子2绕棋子轴12转动,到合适位置时,限位挡件5接触棋面板3起到阻挡定位作用,定位准确,规整地显示出自己的棋子颜色,即白子棋面4或黑子棋面10,依次完成对弈过程。摩擦垫圈11的设置,增大了摩擦阻力,保证了棋子的定位稳定性,使用性能可靠。对弈结束后,再次进行清盘操作,使棋盘恢复成原始状态即复位。
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合理,携带、使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性能可靠,复位效果好,利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复位棋盘,棋面板和底板固定于框架上,其特征在于立方体的棋子串在棋子轴上,棋面板上设有与棋子对应的棋子露出孔,棋子的上面为棋盘线,棋子的两侧面分别为棋子面,棋子的底面上设复位链,复位链连接在操纵件上,操纵件与底板间设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棋盘,其特征在于棋子与棋子轴间设摩擦垫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复位棋盘,其特征在于棋子的底面上设棋子转动限位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棋盘,其特征在于复位链为相互套接的多节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棋盘,其特征在于棋子面上设凸出的示意棋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棋盘,其特征在于棋子面上标示有示意棋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复位棋盘,用于围棋、五子棋对弈和游戏,其棋面板和底板固定于框架上,立方体的棋子串在棋子轴上,棋面板上设有与棋子对应的棋子露出孔,棋子的上面为棋盘线,棋子的两侧面分别为棋子面,棋子的底面上设复位链,复位链连接在操纵件上,操纵件与底板间设弹簧。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棋子、棋盘成一体式结构,携带、使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性能可靠,复位效果好,利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3F3/02GK2496513SQ01237119
公开日2002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23日
发明者王一哲 申请人:王一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