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行棋的磁性传感器及磁性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563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检测行棋的磁性传感器及磁性棋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娱乐产品,特别涉及一种检测行棋的磁性传感器及磁性棋子。
目前的棋类比赛,采用人工计时及记录棋谱的方式。人们以往提出的各种电子棋盘方案,不能保证自动计时记录的可靠性,主要源于棋子传感器。如中国专利申请97237754,中国专利申请95237702,采用的棋子传感器均是干簧管,中国专利申请96213101采用的棋子传感器是光传感器。两类传感器的共性是只有两个状态,因此只能识别棋子的“有”、“无”或“起”、“落”状态,不能区分对弈棋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可识别棋子的“起”、“落”以及区分对弈棋子的磁性传感器及磁性棋子。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磁性传感器包括按序排列的3个金属触片,3个触片的一端分别连接3个引脚,3个引脚固定在传感器底座上,用于外部连接。3个触片的另一端彼此靠近,互相间呈常开状态。1个触片为永磁体或镶有永磁体,永磁体的N、S磁极方向垂直于该触片表面或与该触片的弯曲方向一致。磁性棋子的底部镶有永磁体,N、S磁极方向垂直于棋子底面,双方棋子所镶永磁体的磁极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为当一方棋子底部接近磁性传感器上方时,受棋子底部磁极吸引(或排斥),磁性传感器磁性触片弯曲,与另外两个触片的一方短路,表示检测到一方棋子落子状态,棋子移开,传感器磁性触片恢复原位,3触片间仍为开路,表示检测无棋子状态;当磁极相反的另一方棋子接近磁性传感器上方时,传感器磁性触片受到与前一种情况相反的磁力而弯向另一个触片短路,表示检测另一方棋子的落子状态,磁性棋子移开,磁性传感器恢复原态。
本实用新型区分检测双方棋子,直接输送出双方棋子的变化状态信号,避免由于棋盘震动、棋子扶正、移动棋子顺序以及一些不规范行棋操作等引起电子棋盘误判断,确保自动计时、自动录谱准确无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磁性传感器结构原理图。
图2、图3为磁性棋子结构的侧视图。
图4、图5、图6为磁性传感器及磁性棋子使用状态图。
参照附
图1,描述的检测行棋的磁性传感器,包括金属触片及连接引脚,磁性传感器内3个触片1、2、3的触点为常开状态,分别对应连接固定于底座上的3个引脚5、7、6,触片1为永磁体或镶有永磁体4,磁极方向垂直于触片1表面或与触片1的弯曲方向一致。
参照附图2、图3,描述对弈双方磁性棋子8、9的底部镶有永磁体10、11,磁极方向相反、垂直于棋子底面。
图4、图5、图6中,磁性传感器12的磁性触片1连结的引脚5与电源+5V连接,另2个引脚7、6连接2个输出端及电阻R1、R2,电阻R1、R2的另一端接地。图4所示,磁性传感器12上方无棋子时,3个触片1、2、3开路,输出端逻辑状态为00;图5所示,传感器12上方有红棋子8时,磁极吸引使上面2个触片1、2短路,输出端逻辑状态为10;磁性传感器12上方有黑棋子9时,磁极排斥作用使下面2个触片1、3短路,输出端逻辑状态为01。
使用磁性传感器及红黑磁性棋子对弈,当红棋8底部接近磁性传感器上方时,红棋8底部永磁体10的S极与触片1上的永磁体4的N极吸引,带动磁性传感器触片1弯曲与触片2短路连接,磁性传感器检测到红棋8落子状态,红棋8移开,触片1在弹性作用下恢复原位,3个触片1、2、3间仍为开路状态,检测无棋子;当黑棋9接近磁性传感器上方时,黑棋9底部永磁体11的N极与触片1上的永磁体4的N极排斥,推动磁性传感器触片1弯曲与触片3短路连接,磁性传感器检测到黑棋9落子状态,黑棋9移开,触片1在弹性作用下恢复原位,3个触片间为开路状态。
在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电子棋盘中采用本磁性传感器和磁性棋子,通过单片机技术分析处理检测的信息,可极大地提高棋类检测、计时和录谱过程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1.一种检测行棋的磁性传感器,包括金属触片及连接引脚,其特征在于磁性传感器内3个触片(1)、(2)、(3)的触点为常开状态,分别对应连接固定于底座上的3个引脚(5)、(7)、(6),触片(1)为永磁体或镶有永磁体(4),磁极方向垂直于触片(1)表面或与触片(1)的弯曲方向一致。
2.一种用于检测行棋的磁性棋子,其特征在于磁性棋子(8)、(9)的底部镶有永磁体(10)、(11),磁极方向相反、垂直于棋子底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娱乐产品,涉及一种检测行棋的磁性传感器及磁性棋子,磁性传感器内3个触片的触点为常开状态,对应连接固定于底座上的3个引脚,触片(1)为永磁体(4),磁极方向垂直于触片(1)表面或与其弯曲方向一致,磁性棋子(8)、(9)底面镶有永磁体(10)、(11),磁极方向相反、垂直于棋子底面,使用磁性传感器、磁性棋子对弈,区分检测双方棋子变化状态,适用棋类自动计时、录谱的电子棋盘。
文档编号A63F3/02GK2469956SQ01240920
公开日2002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27日
发明者杨顺, 李雅梅 申请人:杨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