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随身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492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随身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饮器具,具体是指一种可折叠便于随身携带的杯子。杯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饮用茶水或饮料、漱口等与人们生活是息息相关,它的清洁卫生,携带方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学习,工作都有直接影响,尤其是现代人们流动性很大,业务公出,开会学习或旅游度假出门在外住宾馆旅社,若用公共餐饮杯具,既不卫生,也易传染疾病。而目前公知的各式形状,各种材质的杯具,因其重量、体积、易碎等因素的影响,外出携带很不方便,所以人们希望能有属个人使用的能放置于衣服口袋里的随身杯。经检索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旅行杯”。它的主要缺陷有二点首先是当杯子折叠后,三根支撑杆若还与杯基相连,势必从杯基向四周不同方向伸出三条腿,这样不便于携带。若三根支撑杆取出另行保管,则有因分散而易丢失之弊端。其二是支撑杆与杯基等是靠卡槽活动连接的,这种结构显然不牢固,若盛满液体后稍有不平衡,会有坍塌之险,故“便携式旅行杯”的方案使用很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杯体可自由伸缩折叠,而支撑杆采用铰链式固定也可以折叠,装后牢固,折也方便,不易破碎,便于携带的随身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由杯盖、杯口环、杯体、杯座、支撑杆组成,其主要结构特征是所述杯体是一圆杯状,可折叠具有柔性的硅胶软体,杯体的上端口热成型于杯口环内侧,下端底部胶合固定于杯座上。紧挨杯体的外壁有二根垂直且左右对称的撑杆支撑着。支撑杆下端与杯座的下侧耳间采用铆接的铰链状固定。需使用杯子时,将支撑杆拉直与杯座成垂直状,将支撑杆上端插入杯口环的上侧耳的直洞内,籍此固定和支撑杯子。当需拆卸时,则从上侧耳孔洞内拔离支撑杆,杯体折叠收缩后,杯口环上侧耳以下部位全部吻合到杯座内,将支撑杆从铰链处向内折弯紧扣在杯盖上。
本实用新型的明显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杯体可折叠伸缩,而且支撑杆也可折叠且定位牢固,此杯盛水后稳定可靠,折叠后,重量轻,体积小巧,可置于衣服口袋内,随身携带,实用方便,清洁卫生。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后外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杯口环上侧耳与支撑杆连接的示意图。
根据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杯盖1、杯口环2、杯体3、杯座4、支撑杆6组成。杯体3是由符合食品用制品标准的硅胶或塑料制成圆杯状,要求有柔性可折叠。其中杯盖1、杯口环2、杯座4、支撑杆6用符合食品用制品标准的塑料注塑成型要求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耐温>110度,支撑杆6也可用金属制成品。其中双上侧耳5与杯口环2为一体成型,双下侧耳7与杯座4为一体成型,双侧耳均为对称分布。在
图1所示实施例中,杯体3的上部由热压固定于杯口环2的内侧四周,杯体3的底部胶合固定于杯座4上其中支撑杆6的尾孔10与下侧耳7用铆接法用紧配合铰链式的固定方式,支撑杆6只能在与杯座4成垂直到平行之间的活动,由设计尺寸决定了其它方向都被卡死。需使用杯子时将杯口环2向上拉直,让上侧耳5的直洞对准支撑杆6插入,再将固定于上侧耳小孔8内的卡簧9拨动到支撑杆的凹槽11内,这整只杯子就装配成功。反之需携带时,首先将凹槽11内的卡簧轻轻拨开,将杯口环2提起离开支撑杆6并将杯口环2顺时针方向转个角度,这样可以使上侧耳与下侧耳错开垂直位置。向下压使杯口环上侧耳以下部位全部吻合到杯座4的圆周内,最后将双支撑杆拨动向内侧折弯,紧压杯盖为止。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外型示意图。另外若改变设计尺寸尚可制成便携式碗和盆来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的随身杯,它包括杯盖、杯口环、杯体、杯座及支撑杆。其特征是所述杯体是一圆杯状,可折叠具有柔性的软体,其两端分别与杯口环和杯座固定连接,紧挨杯体的外壁有两根垂直并左右对称的支撑杆支撑着。所述支撑杆,其下端与杯座的下侧耳间采用紧配合铰链式固定,将支撑杆拨成与杯座垂直时可起支撑作用,而当需要杯体折叠收缩时,同时也可将支撑杆从铰链处向内折弯压紧在杯盖上。
专利摘要一种可折叠,便携式的杯子,它由杯盖,杯口环,杯体,杯座,支撑杆组成。其特征是所述杯体是一圆杯状可折叠有柔性的硅胶软体,杯体上端是热固成型于杯口环内侧,底部胶合固定于杯座上,紧挨杯体外壁有二根垂直并左右对称的撑杆支撑着,而支撑杆的下端与杯座的下侧耳采用铰链状固定,当需杯体折叠收缩时,同时可将支撑杆从铰链处向内折叠紧压在杯盖上,本实用新型随身杯在外出携带时体积小巧,且重量轻,不易破碎,清洁卫生。
文档编号A45F3/00GK2543391SQ0222065
公开日2003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0日
发明者赵宏生 申请人:赵宏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