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101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健身踏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踏板,主要可供活络人的筋骨(拉脚筋)、并可达到训练人的脚部肌肉目的。
习用的健身踏板,该健身踏板充其量仅可当作运动健身的辅助用具,因健身踏板所具备的功能相当有限,健身踏板并不能适合大多数人的需求;尤其是人于作健身运动之前,需要作运动前的热身动作,该种健身踏板并不能具有供运动前的热身效果,上述健身踏板的实用性并不足够,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身踏板,健身踏板具有两纵向设置的端板,于两端板间形成可供人的脚掌站立的斜面,于斜面上设置数个供人的脚掌站立的脚掌区,其上设按摩凸粒,于斜面与一端板之间形成靠抵部,于靠抵部上贴覆海绵;当使用时,令人的脚掌站立于斜面的脚掌区上,脚掌的后踵靠抵于海绵上,以人的脚掌与小腿之间所形成的倾斜角度,可供活络筋骨(拉脚筋)、并可达到训练人的脚部肌肉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健身踏板,包括两端板,于两端板间形成一斜面;衔接于斜面一端与端板间形成靠抵部,于两端板、靠抵部及斜面两侧分别形成一侧板藉此,可用人的脚掌站立于斜面上,脚踵靠抵于靠抵部上,作拉筋之用。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合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结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合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结合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结合剖视图。
健身踏板两侧,位于各端板10,12、靠抵部20及斜面14两侧分别形成一侧板26,以增加健身踏板的美观性。
藉上述结构的组合后而使用时(如图3中所示),可令人站立于健身踏板的脚掌区16上,以按摩凸粒18提供适当的按摩功效,人的脚掌30的脚踵32恰可靠抵于海绵22侧边,从而可具有适当的缓冲作用,通过脚掌30与小腿34之间形成倾斜角度,人为了要维持平衡不会由健身踏板上掉落地面,人的脚部及脚掌必需要出力与用力,通过此种必需要出力与用力的作用下,可达到活络筋骨(拉脚筋)、并可训练人的脚部肌力。
如图4中所示,为了增加健身踏板于使用时的困难度,可于一端板12底部与地面间设调整螺丝40,该调整螺丝40的作用为可供用以调整端板12的高度,也即可调整斜面14的斜度,当调整斜面14愈斜时,则可供拉筋的效果愈佳,也即难度愈大,可供训练人的脚部肌肉效果愈大。
如图5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也可制成一种具有底板24型态的健身踏板,该底板24设置于两相对端板10,12底部之间,当人站立于健身踏板上之后,同样,也可具备有相同于前述的优点。
如图6中所示,大部分相同于图5中的构造,其不同处在于可于端板12底部与地面间设调整螺丝40,以供调整端板12高度,可改变人于拉筋时的效果。
因此,经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以优异的结构配置下,至少具有如下的优点可达到供活络筋骨(拉脚筋)、并可训练人的脚部肌肉其于健身踏板上设有斜面14,于斜面14上设数个可供人的脚掌站立的脚掌区16,可用人的脚掌30与小腿34之间形成倾斜的斜度,达到可活络筋骨(拉脚筋)、并可训练人的脚部肌力。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且本实用新型于申请前并未有已见于任何刊物及公开使用的情况
权利要求1.一种健身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板,于两端板间形成一斜面;衔接于斜面一端与端板间形成靠抵部,于两端板、靠抵部及斜面两侧分别形成一侧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踏板,其特征在于一端板的高度较低、另端板的高度较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踏板,其特征在于于斜面上形成两脚掌区,各脚掌区上分别形成按摩凸粒。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健身踏板,其特征在于于靠抵部上粘设有海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健身踏板,其特征在于于端板底部与地面间设有调整螺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健身踏板,其特征在于一底板相对设于两端板底部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健身踏板,该健身踏板具有两纵向的端板,两端板间形成供人的脚掌站立的斜面,于斜面上设两供人的脚掌站立的脚掌区,其上可设按摩凸粒,于斜面与一端板间形成靠抵部,于靠抵部上可贴覆海绵,于使用时,令人的脚掌站立于斜面的脚掌区上,脚掌的后踵靠抵于海绵上,藉此,以人的脚掌与小腿间形成倾斜角度,可供活络筋骨(拉脚筋)、并可训练人的脚部肌肉。
文档编号A63B26/00GK2555068SQ0224410
公开日2003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25日
发明者陈昱甫 申请人:石狮市晶宝光学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