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换式对战中华五行卡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223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换式对战中华五行卡牌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牌,特别是涉及集换式对战中华五行卡牌。
背景技术
当今国际上流行一种集换式对战卡牌游戏,主要代表是美国的“万智牌”、日本的“游戏王”。于1998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美国万智牌,其市场每况愈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其牌面设计不符合我国人文背景;直观形式上卡牌正面布局不利于突出主题,而且西方模式严重万智牌正面布局过于松散,无法集中突出其主题而一些与卡牌主要内容关系不密切的部分(如版本符号)过于接近核心部分,与卡牌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部分(如表现生物攻击力和生命的数字、符号以及与表现主题图画知识产权相关的作者资料部分)处于卡牌边缘部分。
另外,万智牌纸牌形状比东方人习惯的卡牌略方,整体布局过于西方理念化,结构上先列出名称,然后再依次列图画、规则与背景说明,而与主题图画相关的作者部分置于卡牌底端,使整个卡牌类似于字典插图,不符合游戏卡牌的独特个性化表现的特点。
还有,以前的集换式对战卡牌作品各系别关系相对独立,缺乏天然联系集换式对战卡牌作品各个系别关系相对独立,就各系别关系相对有联系的万智牌来说,它是将五个系别分为白、蓝、黑、红、绿五色,根据游戏规则中性能的相近和相对,人为地造成“邻色”和“对色”的联系,缺乏天然联系或者制约。其最大缺点是因缺乏天然联系制约而产生各系别实力不平衡的局面,影响着游戏的综合质量。如万智牌大部分版本经常只要以某个系别为主进行套牌组合就可以取得有利局势,使游戏者的主观思维不得不顺从设计者的思维,这与对战卡牌游戏培养相对自由性和主观布局思维的初衷是互相矛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集换式对战中华五行卡牌,其设计既符合中国人文中金、木、水、火、土五行背景与人类的霸、道、智、勇、仁伦理,又融合了我国各民族文化乃至国外东、西方文化,其牌面布局主题突出,各系别关系天然融合为一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其卡牌正、反面布局均基于中国人文背景中的金、木、水、火、土和人类的霸、道、智、勇、仁伦理,其卡牌正面采用东、西方风格相融合方式布局卡牌名称区、卡牌主题图画区、主题图画作者名称区三部分呈八边菱形置于卡牌中央部分,并以背景色与卡牌底色相区别或相融合,不以条框区分;卡牌名称区,其区名称也是主题图画名称,和主题图画作者名称区与主题图画区合为一体;卡牌名称区置于主题图画区顶端;主题图画作者名称区置于主题图画区底端;主题图画不单纯地强行镶入图画部位,而是将图画背景色扩大,扩展图画区域,使图画的完整性不被破坏,并融入到整体布局之中;卡牌将主题背景叙述区置于卡牌顶端,使卡牌的文化性重视程度得以加强;卡牌类别区置于卡牌底部中央;卡牌规则叙述区置于卡牌类别区与卡牌元素费用区、卡牌战斗区之间;卡牌元素费用区、卡牌战斗力区置于主题图画区底端,即卡牌中部下方左右部位;版本符号区和收集编号区分别置于卡牌左上角和左下角,以方便牌手查阅;卡牌背面图案为五行符号、牌名和天圆地方图形,表征着中华民族性的特点与起源永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能使游戏者在其五行牌游戏中了解人类文明在漫长岁月发展中的兴衰、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瑰宝、古今中外格言谚语的深刻内涵、各处高手的画作,借以提高自身素质、培养高尚情操;而且游戏者还可以在游戏具体操作中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宏观布局思路、心态调整能力和微观随机应变能力等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随着时代人文的进步,该卡牌可持续推出多种版本。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卡牌正面布局结构图与摘要附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卡牌反面布局结构图;图3为图1中卡牌元素费用区6中表现势力值所需旗帜图形图;图4为图1中卡牌战斗力区7中战力符号图形图;图5为图1中卡牌战斗力区7中生命符号图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与图2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卡牌正、反面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布局包括分布于一张宽4cm~7cm、长6cm~10cm、厚0.2mm~1mm的纸质卡牌左上角部位1的版本符号区、左下角部位9的收集编号区、其卡牌顶端部位2的卡牌主题背景叙述区、其卡牌框图3中的卡牌名称区、框图5中的主题图画作者名称区、其两者间区部位4的卡牌主题图画区、其卡牌中部下方部位框图6中的卡牌元素费用区、其卡牌中部下方部位框图7中的卡牌战斗力区、其卡牌底部中央框图10中的卡牌类别区、虚线框图8中的卡牌规则叙述区;卡牌上虚线部分表示无明确框架,可以用不同层次的颜色区分或直接输入符号、数字内容(图1);其卡牌反面上有五行图文 (图2)。
卡牌主题背景叙述区2是以文字形式表述与该卡牌主题内容有关的背景介绍,或者是相关格言谚语。
卡牌名称区3是以文字形式表述该张卡牌所代表对象的名称及称号,比如“共和先驱 孙中山”或者代表法术的“隐身术”等,同时由于图画是为该卡牌所作,因此卡牌名称也是主题图画名称。
卡牌主题图画部分区4是视每张卡牌内容而征集的能够表现该牌主题的精美图画,比如这张牌代表孙中山先生,那么卡牌主题图画是征集到的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该区属于变动性较大的部分,故没有明确的框架,而以背景色与相邻部分相区分,或与卡牌底色相同或相近融为一体。
卡牌规则叙述区8是以文字直述该卡牌在游戏中的使用规则,这些规则千变万化,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游戏过程中的具体细节。
卡牌类别区10用汉字表示该牌的种类,最基本的有七个内容来源、战士、战士英雄(英雄字样比战士字样略小)、装备、阵地、奇术、宝物。
版本符号区1是表现该卡牌属于哪个版本。这个部分将根据版本的不同,推出不同的符号来表现。
收集编号区9可以表现出该卡牌在本版本设计中的排序,以便于游戏者进行收集。该部分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如果该数字是该版本最后一个数字,比如该版本共有250种卡牌,而第250种卡牌的这部分数字将是“250·”,表示此数字为这个版本的最后一个收集编号数字。
卡牌元素费用区6也是卡牌系别的标志,该区大致有以下符号、数字、字母表述一个五行符号跟一个数字;几个五行符号并列,每个五行符号后面都跟随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省略号“……”,表示这部分省略;在某些情况下,每个五行符号前有一个旗帜 (图3),代表该牌需要的是一种被称为势力值的费用,它的产生方式与普通费用的产生方式是不同的;在表现数字的部分有时有一个代表不确定数字的字母X,表示数字将根据规则叙述确定。
卡牌战斗力区7中有一个战力符号 (图4)、一个数字或X字母、一个生命符号 (图5),一个数字或X字母,按照顺序排列,或者这个区域用省略号“……”表示其省略。需说明的是当这个区域的数字部分用字母X表示时,X所代表的数字将根据规则叙述确定。
权利要求
1.集换式对战中华五行卡牌,其特征在于其卡牌正、反面布局均基于中国人文背景中的金、木、水、火、土和人类的霸、道、智、勇、仁伦理,其卡牌正面采用东、西方风格相融合方式布局卡牌名称区、卡牌主题图画区、主题图画作者名称区三部分呈八边菱形置于卡牌中央部分,并以背景色与卡牌底色相区别或相融合,不以条框区分;卡牌名称区,其区名称也是主题图画名称,和主题图画作者名称区与主题图画区合为一体;卡牌名称区置于主题图画区顶端;主题图画作者名称区置于主题图画区底端;主题图画不单纯地强行镶入图画部位,而是将图画背景色扩大,扩展图画区域,使图画的完整性不被破坏,并融入到整体布局之中;卡牌将主题背景叙述区置于卡牌顶端,使卡牌的文化性重视程度得以加强;卡牌类别区置于卡牌底部中央;卡牌规则叙述区置于卡牌类别区与卡牌元素费用区、卡牌战斗区之间;卡牌元素费用区、卡牌战斗力区置于主题图画区底端,即卡牌中部下方左右部位;版本符号区和收集编号区分别置于卡牌左上角和左下角,以方便牌手查阅;卡牌背面图案为五行符号、牌名和天圆地方图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换式对战中华五行卡牌,其特征在于其布局包括分布于一张宽4cm~7cm、长6cm~10cm、厚0.2mm~1mm的纸质卡牌左上角部位1的版本符号区、左下角部位9的收集编号区、其卡牌顶端部位2的卡牌主题背景叙述区、其卡牌框图3中的卡牌名称区、框图5中的主题图画作者名称区、其两者间区部位4的卡牌主题图画区、其卡牌中部下方部位框图6中的卡牌元素费用区、其卡牌中部下方部位框图7中的卡牌战斗力区、其卡牌底部中央框图10中的卡牌类别区、虚线框图8中的卡牌规则叙述区;卡牌上虚线部分表示无明确框架;其卡牌反面上有五行图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换式对战中华五行卡牌,其特征在于卡牌名称区3名称与卡牌主题图画名称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换式对战中华五行卡牌,其特征在于卡牌元素费用区6有以下图文之一的表述几个五行符号并列,每个五行符号后面都跟随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省略号“……”;在某些情况下,每个五行符号前有一个旗帜 在表现数字的部分有时有一个代表不确定数字的字母X。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换式对战中华五行卡牌,其特征在于卡牌战力区1中有一个战力符号 一个数字或X字母、一个生命符号 一个数字或X字母,或有省略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卡牌,特别是涉及集换式对战中华五行卡牌。其特征在于其实施例布局主要包括分布于一张卡牌左上角部位1的版本符号区、左下角部位9的收集编号区、其卡牌顶端部位2的卡牌主题背景叙述区、其卡牌框图3中的卡牌名称区、框图5中的主题图画作者名称区、其两者间区部位4的卡牌主题图画区、其卡牌中部下方部位框图6中的卡牌元素费用区、其卡牌中部下方部位框图7中的卡牌战斗力区、其卡牌底部中央框图10中的卡牌类别区、虚线框图8中的卡牌规则叙述区;卡牌上虚线部分表示无明确框架(图1);其卡牌反面上有五行图文(图2)。该设计解决了现有国际流行的集换式对战卡牌在卡牌布局不合我国人文背景方面导致市场萎缩的问题,适用于集换式对战卡牌游戏场所。
文档编号A63F1/00GK1548202SQ03129769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9日
发明者牟超, 牟 超 申请人:牟超, 牟 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