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熊猫车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07阅读:8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玩具熊猫车技的制作方法
一种综合利用电力、重力、磁力、机械、光、声等多种功能玩具熊猫车技。
本实用新型玩具熊猫车技,熊猫能骑独轮车,在园箱盖上转骑并且每转一圈熊猫可呈180°转两次身,即正骑半圈倒骑半圈。在熊猫转身变向时,还有五音琴伴奏。另外熊猫还有一些有趣的小动作,头不停的左、右转动,舌头不停的伸缩,两腿不停地交替蹬车真是形象、动作逼真,活泼可爱。箱壁周围和盖上面闪射出五色电光;盖上中心有贝光闪光筒也闪出五彩贝光,奇光异彩有声有色新奇多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提供一种适合儿童兴趣需要的趣味性能多,不单调又新奇的儿童玩具。
本实用新型玩具熊猫车技内容简述附图1 为玩具熊猫车技主要机构总图。
附图2 为熊猫车体机构图。
附图1中1.为贝光闪光筒外罩;2.为电光闪光转罩;3.为贝光闪光转筒;4.为筒塞;5.为2.5V电灯泡;6.固定圈;7.为园箱盖;8.为电光闪光定罩;9.转罩固定托盘;10.悬臂;11.电源开关拨片;12.电源开关接电片;13.五音钢棍琴固定螺栓;14.玩具电机;15.中心立轴接电片;16.铜轴承套;17.琴弹击钢丝;18.悬臂金属片;19.中心立轴;20.左侧电池组;21.塑料齿轮组;22.塑料变速箱体;23.环形电源接片;24.滑动电源接片;25.园箱体;26.五音钢棍琴;27.电源线;28.电源尾部接电片;29.导向盘;30.船形导向滑块;31.四角齿片;32.小立轴;33.托座;34.长磁块;35.熊猫车体机构;36.透明罩;附图2中;37.熊猫头;38.大立柱;39.小立柱;40.上小档套;41.上挡片;42.熊猫体;43.舌头;44.舌头限位轴;45.大腿联片;46.联杆;47.小腿联片;48.铜夹持联片;49.车轴;50.半园磁块;51.车轮壳;52.下挡片;53.下挡套;54.下挡套联耳;55.大腿联片联耳;动作原理先用手指拨动电源开关拨片11使开关接通电路电闪光2.5V电灯泡5亮;玩具电机14转动,经齿轮组21变速到7转/分传到固定在中心立轴19上端的悬臂10上,这样悬臂在园箱体25中心转动,安在悬臂外端的小立轴32也随着旋转,而小立轴上端固定有长磁块34下端固定有四角齿片31小立轴和悬臂端的立孔是动配合小立轴可以自由转动,当小立轴转到导向盘39上有两个小立柱(和导向盘一体)时因导向盘上的小立柱和四角齿片两件是处在啮合位置,这样四角齿片向前走小立柱就阻挡拨转四角齿片,拨转一个齿使四角齿片转90°,此段有两个小立柱就拨转两个齿,齿片就旋转180°正转半圈,齿片中心又和上端长磁块中心联为一体,因此长磁块也转半圈,而长磁块又和盖上熊猫车轮内的半园磁块是处在异极相吸着(见图2所示)这样上边的车和熊猫也转半圈,所以熊猫会正骑倒骑;在有小立柱的一段导向盘上没有导向壁,因此不会阻碍四角齿片的转动,但当四角齿片完成了180°转动后再向前转,接着就有导向盘上成90°直角弯起的导向壁(和导向盘1体)来控制船形导向滑块30来纠正长磁块的NS极必须顺着导向壁的园周方向旋转(见图1A-A)。园箱盖7的四周侧壁上不断向上射出红、黄、兰、绿、紫的光茫;其原理是在中心立轴19的上端和2.5V电灯泡5的尾端紧接触着中心立轴,因中心立轴是金属的并和铜轴承套16是联接的,铜轴承套和中心立轴接电片15是紧联接,接电片一端焊着导线通向开关一接点上,开关另一接点的导线和左侧电池组20一电极相联;灯泡侧面螺旋套壁上焊一导线通到滑动电源接片24上,此接片又和以中心立轴为心的环形电源接片23是滑动接触(见图1B-B),滑动电源接片是随悬臂一起旋转的,环形电源接片焊一导线联向右侧电池组的另一个电极上,这样开关如是接通的灯泡就亮。居中心灯泡的光射在旋转的转罩2上,转罩周围壁上贴成透明和不透明的逆时针方向倾斜的斜条格,光透过透明的斜条格再透过外面不转动定罩8上的透明竖格(定罩周围侧壁上贴的透明和不透明的竖格),竖格上还贴着红、绿、兰、黄、紫透明的玻璃纸,这样透过定格的光就是代色光,照在半透明的园箱盖7上(半透明的物体吸光吸色)因此给人视觉上看到周围箱盖壁上全是不断向上射的五彩光芒;转罩顶面是贴着逆时针渐开线螺旋形透明和不透明的格,上面定罩顶面贴的是辐射式透明和不透明的条格,这样透出到盖顶的彩光是向四周辐射的(见图1.K向视图)。贝光闪光筒闪光原理和电光闪光大致相同,但它的不同点是它不用电光而靠自然光(使儿童在强光弱光下都能玩此玩具)贝光闪光筒外罩1贴着透明和不透明竖格而内里贝光闪光转筒3则是完全不透明的,把透明的斜条格改成用能反射各种颜色贝光聚脂薄膜贴成,把不透明的斜格染成黑色这样不用吸光罩用眼直观贝光闪光筒射出的五彩贝光。弹击五音钢棍琴的机构是靠中心立轴最底端按圆箱体半径方向焊一悬臂金属片18在片端横焊一向下,向内弯曲的琴弹击钢丝17在园箱体凸出平面底部卧安一个一端用环氧树脂固在一块的五根长短不齐的钢丝棍五音钢棍琴26琴弹击钢丝转一周的直径都短于五音钢棍琴的钢棍长度,因此琴弹击钢丝转一圈可以反复两次弹击钢棍琴;而弹击时间正好对在熊猫正转身时这样产生滑稽效果。
熊猫本身的小动作是(见附图2)靠园箱盖下边能公转和自转的长磁块吸引着,盖上面车轮里的半园磁块50向前转行或就地转半圈;车轮壳51和车轴49一端是固定为一体,车轴穿过铜夹持联片43的两侧孔固定在另一端的轮壳中心,车轴和铜夹持联片的两孔是动配合,磨擦力大大小于下边长磁块的吸引力,因此车轮就随着下边长磁块向前滚动,脚蹬子(和轮壳为一体)处固定一细铜丝活穿在熊猫脚部位的小腿联片47(用薄塑料板制的)上,在脚蹬转动时就代动小腿联片,小腿联片上端又和大腿联片45下端用细铜丝活穿联,大腿联片上端又活穿联在熊猫胯部,(大、小腿联片外侧粘上染黑的软质泡沫塑料制成的大、小熊猫腿节,大小腿关节处互相不能阻碍活动)这样车轮一滚动就代动熊猫两条腿交替蹬骑。在熊猫右侧大腿联片内侧一适当位置安一大腿联片联耳55、联耳再和联杆46一端扣联,联杆另一端和焊在下挡套53上的下挡套联耳54相联,下挡套和上挡套40都胶粘在大立柱38上大立柱由上挡片41和下挡片52卡住上、下挡套,因此大立柱只能转动不能上、下窜动,大立柱上端胶粘在熊猫头37(硬质泡沫塑料制)顶部,熊猫头颈部和熊猫体42肩部有间隙不会阻碍头部转动,这样大腿联片在上、下蹬车时不断改变大腿联片联耳和下挡套联耳间的距离,大腿联片上、下蹬一次通过联杆就推拉一次下挡套转动一个角度,下挡套和大立柱粘为一体,上端又和熊猫头粘合一体因此熊猫头也左、右转动一个角度。熊猫颈部大立柱的前边插立在熊猫体脖颈内一根小立柱39,小立柱上端穿入舌头43后端的一个小园孔中(动配合)舌头前端的长孔内立插一细铜丝为舌头限位轴44,固定在熊猫嘴内的适当位置,如果熊猫头向左转动,小立柱位置是固定的那么熊猫的嘴腔就和小立柱的距离增大,舌头后端被小立柱拉住不动,这样舌头就缩入嘴内,而当头转正时熊猫嘴腔离小立柱距离近,因舌头长于此距离所以舌头就伸出嘴外一段(见图2D-D)故熊猫腿蹬一圈车轮而舌头伸缩一次。另外一定保持熊猫体和独轮车联在一块,要上轻下重差距愈大愈稳定不易倒因此熊猫体多用软、硬质泡沫塑料和竹子制成,轮内的半园磁块用铁或质密的磁块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儿童玩具熊猫车技,其特征是能做多种小动作的熊猫和脚踏独轮车联为一体,有电光彩色闪光罩,贝光彩色闪光筒及以圆箱体圆心为轴心能使盖下磁块公转和自转的电动控制机构,还有配合伴奏,熊猫在倒、正转身骑车时弹击五音钢棍琴的机构。
2.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玩具熊猫车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踏独轮车是;以车轴心上下为线,轴下装一半圆铁块或质密的磁块,熊猫用非常轻的硬和软质泡沫塑料制成,故下重上轻差距很大,并有三套联杆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玩具熊猫车技,其特征在于电光彩色闪光罩装置分为定罩和转罩,全用透明塑料制成,定罩在外层沿侧圆周壁上用不透光的纸条贴成透明和不透明的小竖格,上端面贴成辐射格,都在透明格内贴上有不同色的透明玻璃纸,转罩圆周侧壁贴成透明和不透明逆时针倾斜的斜格,上端面贴成渐开线螺旋形的格,转罩中心按2.5V电灯泡。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玩具熊猫车技,其特征在于贝光彩色闪光筒原理和电光彩色闪光罩大致相似,但其中一个不同的特征是内罩不透明,用不透明的薄纸板制成,它的透明格改成用代色反光亮的聚酯薄膜贴成。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玩具熊猫车技,其特征在于能使半透明盖下长磁块公转和自转的电动控制机构,是由玩具电机经几个双联齿轮组变出慢速将转动力传到以圆箱体圆心为中心的立轴上,立轴上端以圆的半径方向横固定一悬臂,悬臂另端安一能自由转动的小立轴,立轴顶端横固定一块长磁块,在立轴过悬臂下固定一四角齿片,在固定在圆箱体上的导向盘上按一定位置和距离固定两个小圆柱。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玩具熊猫车技,其特征在于弹击五音钢棍琴的机构是在中心立轴的最底端以圆箱体园心半径方向横焊一悬臂金属片在片端又横焊一根向下向内弯曲的琴弹击钢丝,在圆箱体凸出的底部平面上卧安一个一端用环氧树脂固在一块的五根长短不齐的钢丝棍五音钢棍琴,因五音钢棍琴横卧在底中心,琴的每根钢丝棍都大大长于弯曲琴弹击钢丝转一周的直径。
专利摘要
此玩具是以独轮车轴为心配重为下重上轻,再加上车轮较宽熊猫骑在独轮车上随便动作不会倒。熊猫在盖上作圆周骑驶并一周作两次变向(前骑倒骑)全靠盖下能公转、自转的磁块吸引;熊猫能双脚不停地蹬,头左、右转动,舌头还能不停的一伸一缩,形象活泼逼真,另外盖的上面和侧面不停的闪着五彩电光,盖上中心罩内闪着五彩贝光,在熊猫变向时还配奏五音琴,除可供儿童玩具外,还可用220V经12V硅整流器,整流的电源可做家庭,商店厨窗装饰品。
文档编号A63H11/00GK87203161SQ87203161
公开日1988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1987年4月11日
发明者常文庆 申请人:常文庆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