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串珠式棋子的围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6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串珠式棋子的围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串珠式棋子的围棋。
现有的围棋,要用两个容器分别盛放黑、白棋子,棋子较重,不便于携带,会遗失棋子,在下棋过程中,如果棋盘受到晃动,棋子就会移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不改变围棋棋盘格式和下棋规则的前提下,设计一种棋子与棋盘位置相对固定、棋子不用另外盛放的围棋。
本实用新型的棋盘是一个方形扁盒,盒盖面上棋格为19×19,棋格经纬线交汇处均为直径相等的棋子洞,棋子是串珠式的,有19串,每串19粒,每粒棋子被黑、白、棋盘色三种颜色覆盖,棋子串固定在棋盘盒内,棋子与棋子洞一一对应,并且露出棋子洞,盒底垫有接触棋子的海绵体。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具有串珠式棋子的围棋的设计。
图1为串珠式棋子示意图。
图2为棋盘盒一角通过棋子中心的横向剖视图。
图3为棋盘盒一角通过棋子中心的纵向剖视图。
如图1所示,棋子为高度大于球半径的球缺形状,中心有孔(2),底面(1)与棋盘同色,冠面(4)被垂直于底面地等分为黑、白两部分,中心孔(2)平行于球缺底面并经过黑、白分界线和球心(5),轴线(3)通过中心孔将棋子按一致的颜色排列方向串起来。
如图2和图3所示,棋子与棋盘盒盖面(6)上的棋子洞(7)一一对应,串棋子的轴线(3)两端分别固定在棋盘盒盖的一对平行侧面(11)上,轴线固定位置应使棋子底面能露出棋子洞,棋子洞的直径应满足棋子在其内自由转动的要求,这样,围棋手能从棋盘面上方便地拨动棋子。
当棋子底面露出棋盘盒盖面时,表示未在该处棋格上布棋子,如图2中左一棋子状态;如想在某一棋格上布黑棋子,只须用手指将该处棋子拨转到冠面黑色部分露出棋子洞。如图2中右一棋子状态;如想在某一棋格上布白棋子,亦只要将该处棋子拨转到冠面白色部分露出棋子洞,如图2中右2棋子状态。由于棋子是按一致的颜色排列方向串起来的,双方棋手各自向一个方向拨转棋子即可方便地布下棋子。由于棋子与盒底(10)海绵体(9)接触,海绵体对棋子的摩擦阻力使棋子保持拨动后的状态。
为了使清盘方便,棋盘盒底部没有侧面,盒底面大于盒盖面,盒底部的与盒盖侧面接触处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台阶(12)形状,盒盖面与盒底面四角有弹簧(8)连接。清盘时只需将盒盖与盒底面互相拉开少许,使棋子与海绵体脱离接触,必要时轻晃棋盘盒,串珠式棋子在其本身重力作用下就会全部自动回复到底面露出棋盘面的状态。
实施例用塑料制成棋盘盒和串珠式棋子,棋盘盒盖面为淡蓝色,长、宽均为24厘米,厚0.2厘米,盒盖侧面高1.2厘米,厚0.2厘米。棋子沿直径0.8厘米。棋子球缺直径1厘米,高0.9厘米,中心孔径0.1厘米,串棋子的轴线为直径0.08厘米的钢丝,轴线两端分别穿在盒盖的一对平行侧面上,轴线固定处距棋盘面0.3厘米。海绵体长、宽均为23厘米,厚0.2厘米。棋盘盒底长、宽均为25厘米,厚0.3厘米,盒底边厚0.15厘米。
本实用新型重量轻,棋盘可以做得较小,便于旅途携带和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由棋盘和棋子组成的围棋,棋格为19×19,其特征是棋盘是一个方形扁盒,盒盖面上棋格经纬线交汇处均为直径相等的棋子洞,棋子是串珠式的,有19串,每串19粒,每粒黑子被黑、白、棋盘色三种颜色覆盖,棋子串固定在棋盘盒内,棋子与棋子洞一一对应,并且露出棋子洞,盒底有接触棋子的海绵体。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围棋,其特征是棋子为高度大于球半径的球缺形状,中心有孔,底面与棋盘同色,冠面被垂直于底面地等分为黑、白两部分,中心孔平行于球缺底面并经过黑、白分界线和球心,轴线通过中心孔将棋子按一致的颜色排列方向串起来。
3.如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围棋,其特征是串棋子的轴线两端分别固定在棋盘盒盖的一对平行侧面上,轴线固定位置应使棋子底面能露出棋子洞,棋子洞的直径应满足棋子在其内自由转动的要求。
4.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围棋,其特征是棋盘盒底部没有侧面,盒底面大于盒盖面,盒底部的与盒盖侧面接触处是里高外低的台阶形状,盒底面与盒盖面四角有弹簧连接。
专利摘要
具有串珠式棋子的围棋,不改变围棋棋盘格式和下棋规则,在棋格为19×19的棋盘上,经纬线交汇处均为直径相等的棋子洞,19串棋子,每串19粒,每粒棋子被黑、白、棋盘色三种颜色覆盖,棋子串固定在棋盘盒内,棋子与棋子洞一一对应,并且露出棋子洞,棋盘盒底有接触棋子的海绵体。下棋时,围棋手拨动棋子,使白色或黑色部分露出棋子洞。这种围棋棋子不用另外盛放,棋盘可以做得较小,便于旅途携带和使用。
文档编号A63F3/04GK87204863SQ87204863
公开日1987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1987年3月20日
发明者赵武 申请人:赵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