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玩具车的车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003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玩具车的车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玩具,特别是一种电动玩具车的车壳。
背景技术
目前玩具厂家研发的各类玩具大多采用仿真的方式,将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产品、用品通过缩小、变形等手段制造成玩具,如玩具飞机、汽车等。这样可使儿童从小培养认识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儿童早期智力的开发。就玩具车行业而言,现市场上的玩具车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但普遍存在着外观缺乏创意、功能单一的不足。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中国专利CN2516209公开了一种本发明人发明的遥控方程式玩具赛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内部传动机构的改进,提高玩具车的转弯和直线行驶的性能,其重点是围绕玩具车的内在传动系统及部件功能进行设计的。在不断的实践和市场调查后发现,儿童不仅追求玩具车动力配置及行驶上的功能,而且对于配置其他功能,如声、光、电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故此开发上述两者结合的玩具车,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动态与光、电相结合且具有独特造型的玩具车的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玩具车的车壳,包括车壳本体,所述车壳本体呈飞行器状,在车壳本体两侧翼前端分别装有导行灯,在两侧翼之间设有可相对车壳本体作横向移动的尾翼,在尾翼与导行灯之间设有当尾翼横移时可带动导行灯向前外凸且发光联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玩具车的车壳,其特征在于上述联动装置包括装置于车壳本体的内壁的左摆臂和右摆臂,设置于尾翼前端下方可推动的左右摆臂的滑块及导行灯电源,其中上述左摆臂和右摆臂通过铰钉可摆动的装置车壳本体内壁,上述左摆臂和右摆臂一端分别设有与导行灯活动铰接的凸销,上述车壳本体对应尾翼前端壁面设有一槽孔,所述滑块穿过槽孔活动的装置于车壳本体槽孔内侧,在滑块靠近左摆臂和右摆臂对应端设有可嵌入左右摆臂所设凹槽的卡片,上述导行灯电源包括电池、发光管,所述电池设置于左右摆臂附近,所述发光管设置于导行灯附近,其中在左摆臂或者右摆臂上设有当左右摆臂动作时可使电池与发光管电导通的导电片。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车壳本体上设置的可横向移动的尾翼,特别是在尾翼与导行灯之间设置的当尾翼横向移动时可带动导行灯向前外凸且发光的联动装置,改变了现有技术在车壳设计中普遍存在着的呆板、无任何附加功能的不足。展示了一种既具有动态感,又具有发光的新型车壳本体,给儿童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好玩的玩具车。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体外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壳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壳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车壳本体1,所述车壳本体1呈飞行器状,其特征在于在车壳本体1两侧翼11前端分别装有导行灯13,在两侧翼11之间设有可相对车壳本体1作横向移动的尾翼14,在尾翼14与导行灯13之间设有当尾翼14横移时可带动导行灯13向前外凸且发光联动装置。上述联动装置包括装置于车壳本体1的内壁的左摆臂21和右摆臂22,设置于尾翼14前端下方可推动的左右摆臂21、22的滑块23及导行灯电源,其中上述左摆臂21和右摆臂22通过铰钉25可摆动的装置车壳本体1内壁,上述左摆臂21和右摆臂22一端分别设有与导行灯活动铰接的凸销。上述车壳本体1对应尾翼14前端壁面设有一槽孔,所述滑块23穿过槽孔活动的装置于车壳本体1槽孔内侧,在滑块23靠近左摆臂21和右摆臂22对应端设有可嵌入左右摆臂21、22所设凹槽的卡片23a,上述导行灯电源包括电池3、发光管4,所述电池3设置于左右摆臂21、22附近,所述发光管4设置于导行灯13附近,其中在左摆臂21或者右摆臂22上设有当左右摆臂动作时可使电池3与发光管4电导通的导电片5。上述导行灯13为或者对排列设置于两侧翼11且前端呈锥状的透明柱体,在导行灯13尾部设有延伸的供与左右摆臂一端相对固接的安装面13a,在上述安装面上设有供与左右摆臂上的凸销相铰结的安装孔。上述车壳本体1的车头部呈眼镜蛇头状,在车壳本体1顶部设有呈流线形的透明座仓罩16。上述车壳本体1后部壳壁面设有两导孔,上述尾翼14后部底面设有延伸至导孔内的导柱24。
本实用新型的整个动作过程是这样实现的,向后拉动尾翼14,推动设置于尾翼前端下部的滑块23,通过滑块23前端卡片23a同时推动左摆臂和右摆臂向后摆动,使装于右摆臂上的导电片5与电池相导通并使设置于导行灯附近的发光管4发光,与此同时由于受滑块23上卡片23a的作用,左摆臂和右摆臂的另一端围绕螺钉25作向前摆动,推动导行灯向前外凸。此外当滑块将左右摆臂推至相互成185度时,左右摆臂处于自锁状态,这时的发光管处于工作状态,需要恢复原状时,只需要向前轻推尾翼便可以实现整个联动装置复位。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玩具车的车壳,包括车壳本体(1),所述车壳本体(1)呈飞行器状,其特征在于在车壳本体(1)两侧翼(11)前端分别装有导行灯(13),在两侧翼(11)之间设有可相对车壳本体(1)作横向移动的尾翼(14),在尾翼(14)与导行灯(13)之间设有当尾翼(14)横移时可带动导行灯(13)向前外凸且发光联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玩具车的车壳,其特征在于上述联动装置包括装置于车壳本体(1)的内壁的左摆臂(21)和右摆臂(22),设置于尾翼(14)前端下方可推动的左右摆臂(21)、(22)的滑块(23)及导行灯电源,其中上述左摆臂(21)和右摆臂(22)通过铰钉(25)可摆动的装置车壳本体(1)内壁,上述左摆臂(21)和右摆臂(22)一端分别设有与导行灯活动铰接的凸销。上述车壳本体(1)对应尾翼(14)前端壁面设有一槽孔,所述滑块(23)穿过槽孔活动的装置于车壳本体(1)槽孔内侧,在滑块(23)靠近左摆臂(21)和右摆臂(22)对应端设有可嵌入左右摆臂(21)、(22)所设凹槽的卡片(23a)上述导行灯电源包括电池(3)、发光管(4),所述电池(3)设置于左右摆臂(21)、(22)附近,所述发光管(4)设置于导行灯(13)附近,其中在左摆臂(21)或者右摆臂(22)上设有当左右摆臂动作时可使电池(3)与发光管(4)电导通的导电片(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玩具车的车壳,其特征在于上述导行灯(13)为或者对排列设置于两侧翼(11)且前端呈锥状的透明柱体,在导行灯(13)尾部设有延伸的供与左右摆臂一端相对固接的安装面(13a),在上述安装面上设有供与左右摆臂上的凸销相铰结的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玩具车的车壳,其特征在于上述车壳本体(1)的车头部呈眼镜蛇头状,在车壳本体(1)顶部设有呈流线形的透明座仓罩(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玩具车的车壳,其特征在于上述车壳本体(1)后部壳壁面设有两导孔,上述尾翼(14)后部底面设有延伸至导孔内的导柱(2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玩具车的车壳,包括车壳本体,所述车壳本体呈飞行器状,在车壳本体两侧翼前端分别装有导行灯,在两侧翼之间设有可相对车壳本体作横向移动的尾翼,在尾翼与导行灯之间设有当尾翼横移时可带动导行灯向前外凸且发光联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车壳本体上设置的可横向移动的尾翼,特别是在尾翼与导行灯之间设置的当尾翼横向移动时可带动导行灯向前外凸且发光的联动装置,改变了现有技术在车壳设计中普遍存在着的呆板、无任何附加功能的不足。展示了一种既具有动态感,又具有发光的新型车壳本体,给儿童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好玩的玩具车。
文档编号A63H17/26GK2740253SQ200420046969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5日
发明者蔡东青 申请人:蔡东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