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弈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737阅读:29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国演弈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既是一种文娱用品,也是一种供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商战模拟的一种道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中国象棋由两人对弈,实践当中,很多人希望能出现一种简易的三个人下的象棋。在现有的供三个人下的象棋中,由于没有很好的解决棋盘的规则问题,导致了棋盘中出现了斜线或者菱形、三角形、甚至是六角形,这对于习惯按照中国象棋规则走法的来说,难度非常大,这些棋的规则也不便于普及。因此我们首先借鉴了围棋中的正方形棋盘的技术,从而将正方形的棋盘规则的分为四方,使棋盘非常规则,便于习惯了中国象棋规则的人进行对弈。其次突破了原有的三国象棋只有三方,使得两方联合起来很快就能战胜第三方的局限,设置了静止的第四方作为均衡力量。
另外,三国文化在中国甚至亚洲地区都深入人心,三国人物也是家喻户晓,三国时期的战略布局在整个中国历史中也有着非常的独特性,体现了合作与对抗以及如何整合资源(例如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重要性。我们也正是根据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设计出了供三个人对弈的象棋。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第四方力量以“汉”来代替,三人对弈时就体现了对这一方资源的争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文娱用具,以供人们娱乐和益智,特别提供一种类似与象棋的三人对弈娱乐游戏。
本实用新型的棋盘是正方形,由横线17条、纵线17条组成十字形交战区域,其中
一种三国演弈棋,包括棋盘和棋子,该棋盘为十字型板,该棋盘的四个凸部均为半张中国象棋棋盘,相对应的两个中国象棋棋盘的棋盘线相互交叉成军事通道;该三国演弈棋包含53枚棋子,该棋子为块状,其中包含4个将,6个士,6个相,6个马,9个车,7个炮和15个卒,该4个将的表面上分别标柱有魏、蜀、吴和汉。
在棋盘的四个边,从左边按顺时针开始,依次为“汉”(实战中棋子以黄色表示)、“蜀”(实战中棋子以红色表示)、“吴”(实战中棋子以绿色表示)、“魏”(实战中棋子以黑色表示)四方势力。棋盘中,各方步兵(即“兵”)驻扎的线为各国防线,防线前的那条线为各国国境线。棋子“汉”所在位置周围有三个点,即上方的“蜀”点、右方的“吴”点和下方的“魏”点。此三点主要用于结盟。
本棋共有53枚棋子。“魏”“蜀”“吴”三方各有棋子十六枚,与传统中国象棋的棋子一致,即车、马、炮、士、相各两只,卒五只,“帅”一只(分别用“魏”“蜀”“吴”表示),摆法也与传统中国象棋一致。“汉”方为第四方均衡力量,由五枚棋子组成,其中车三只、炮一只,帅一只。
本实用新型将中国棋棋牌类游戏增强了趣味性,又增加了难度,即娱乐,又益智。
为了使审查员更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对弈时俯视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三国演弈棋,包括棋盘1和棋子2,该棋盘1为十字型板,该棋盘1的四个凸部均为半张中国象棋棋盘3,相对应的两个中国象棋棋盘3的棋盘线4相互交叉成军事通道5;该三国演弈棋包含53枚棋子,该棋子为块状,其中包含4个将,6个士,6个相,6个马,9个车,7个炮和15个卒;该4个将的表面上分别标柱有魏、蜀、吴和汉。
一、走棋规则本棋行棋规则基本同中国象棋,如车、炮、士、将等兵种与中国象棋一样。不同之处在于走棋顺序魏国先行,其他按照逆时针顺序走。如三人玩家固定,则第一局魏先行,第二局蜀先行,第三局吴先行。以此类推。
马的走法马依旧走“日”字,但无“蹩马腿”的限制,强化古代骑兵作用,且只有马能结盟或弑君,体现其战略重要性。
相的走法相依旧在本国境内走“田”字,但无“填象眼”限制,以加强防御。
兵的走法为体现古代步兵的防御作用,兵在本国境内可前进或左右移动,以防来范之敌,但不许后退;越过国境线(防线前一条线)后即可前后左右冲杀,但后退时最多只能退到本国国境线上;同中国象棋一样,兵每次只能走一步。
汉方走法在结盟或弑君前,汉帝及三车一炮均为静止状态,不可移动,结盟或弑君后被自动激活,详见下节说明。
“将”军被“将”及应“将”走法同中国象棋。如果一方被将,则由被将方自动应“将”。例如,如果蜀国去“将”魏国,那么此时由魏国走棋解“将”,而并不是按照逆时针顺序由吴国走。但如果两方同时被“将”,则依然按照顺序走棋。
二、战略战术1、相互攻伐在未结盟前,三国之间可相互攻伐,汉帝及三车一炮不参与任何攻伐,也不可被任何一方吃掉。
2、结盟在本棋中,任何两方可结盟攻打第三方,方法是任何一方如果想和某方结盟,则必须用本国骑兵(马)跳到想结盟的国家所在的点(汉帝附近)。举个例子如蜀国的“马”跳至“魏”点,则表示此时魏蜀结盟,如跳至“吴”点,表示蜀吴结盟,跳至自己国家所在点不起任何作用。结盟后盟军双方共同攻打第三方,彼此之间不可攻伐,但可采取趁火打劫、借刀杀人或隔岸观火等策略扩充自身实力,也可根据形势需要围魏救赵,防止唇亡齿寒局面出现。
结盟体现了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特点,即利用友军攻击对方,保存自身实力,这是“挟天子”的一大好处。但天子受制,必激起众怒,故任何两方结盟,东汉一方的兵力将立刻作为被讨伐的一方参战。例如,蜀国一“马”跳到“吴”点,此时蜀吴结盟,那么东汉一方的三车一炮将由魏国指挥,以对抗联盟。此时汉帝也由魏方指挥,汉帝的走法与“将”相同(在九宫格内每次走一步),但不能吃子,在必要时对吴国的主帅造成“对将”威胁。
3、弑君本棋中汉帝在各方结盟前不可移动,但可被任一方杀掉,方法是由本国骑兵跳至汉帝所在位置将其杀掉。弑君后汉帝方的三车一炮将归弑君方指挥,但其它两方将自动结盟共同攻打弑君方。此游戏中结盟或弑君只有一次机会,即仅第一次适用,以后再跳入结盟点或弑君点均不再起作用。
4、联盟解体任意双方一旦结盟,则联盟任何一方不能主动解除联盟。如果联盟一方被第三方消灭,那么联盟自然解体。如果联盟方战胜了第三方,那么联盟也立刻解体,双方由联盟转为对战状态。
5、特殊兵种骑兵在本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因为只有骑兵(马)可结盟或弑君。如想防止对方结盟或弑君,可派兵沿途劫杀。
6、兵力收编不论是否结盟,如一方最先将另一方将死,则被将死一方的兵力由最先将死方指挥。
7、被谁“将”死的问题在游戏中,可能会出现一方被另外两方同时“将”而无法解“将”的情况。那么规则规定,以最后“将”的一方作为战胜者,收编战败者残兵。最后“将”死指运子方利用本国或借助另一国兵力“将”军时导致对方主帅无路可走。以蜀被“将”为例,此时轮魏行棋,如魏移动棋子直接对蜀“将”军,魏“将”军棋子的移动同时也造成了吴对蜀的“将”军,蜀被“将”死,此时蜀被魏收编,原因是虽都对蜀“将”军但魏占先手,即魏巧妙利用了吴的兵力取得胜利。如魏没有直接对蜀“将”军,但魏方棋子的移动造成了吴对蜀的“将”军,蜀被“将”死,此时蜀应被吴收编,原因是虽然魏的移动导致吴“将”蜀,但魏并未直接对蜀造成将军威胁,故应视为魏将胜利果实让给吴军。
8、困毙虽然对方没有“将”军,但轮到另一方走棋时却无路可走,即处于困毙状态,此时该方轮空,由下家走棋。
三、棋子和棋盘的制作 由于本实用新型棋子较多,棋盘较大,为了便于推广,拟用牛皮纸或者塑料纸做成56厘米边长的四方棋盘,可以折叠。在这样大小的棋盘下,棋子为木制或者塑料制圆形,直径3厘米,厚度1.4厘米。
本实用新型将三国时期的战略形势与中国象棋结合起来,体现了在三方竞争中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体现了互相联合又互相牵制的技巧。既可以为爱好象棋的人士增添新的乐趣,又让爱好三国谋略的企业经营人士从中领悟更深刻的管理之道。三人博弈的复杂性远非二人所及。二人对弈为现实中最简单的博弈形式,一方根据另一方的行动来决定自己下一步的策略,故中国象棋有许多定式和套路。但在三人对弈中,复杂性呈指数级上升,这也正是三国演义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因为“三”代表了最简单的复杂性。在现实中,特别是在商战中,三人博弈是最常见的情形,一个行业或一个领域不可能只有两家企业在竞争,一方即将采取的行动和策略不仅和另一方的行动相关,同样和第三方密切相关,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出人意料的情况更容易出现,要求对弈者要善于争取、把握和利用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这更能锻炼我们适应环境经营自我的能力。
权利要求1.一种三国演弈棋,包括棋盘和棋子,其特征在于该棋盘为十字型板,该棋盘的四个凸部均为半张中国象棋棋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国演弈棋,是一种能够三个人下的棋,棋盘为正方形,棋子53枚。三方魏、蜀、吴各有棋子十六枚,与传统中国象棋的棋子一致,即车、马、炮、士、相各两只,卒五只,帅一只。棋中设置了第四方(汉),为均衡力量,由五枚棋子组成,其中车三只、炮一只、帅一只,在其他方结盟前静止不动。三方可以各自为战,互相攻伐。任何两方还可以通过自己的马踏入结盟点而结盟,结盟后第三方将拥有第四方的兵力对抗联盟。将死一方后由胜利者收编战败者的兵力,再决出胜负;本实用新型将体现了在三方竞争中资源整合、互相联合又互相牵制的关系,既是一种文娱用品,也是供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商战模拟的一种道具。
文档编号A63F3/02GK2870925SQ20052010615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2日
发明者翟辉 申请人:翟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