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步机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29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踏步机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踏步机改良构造,尤其涉及一种其踏板为沿环周式路径作循环起伏运动的创新结构型态设计。
背景技术
常见踏步机构造,其左、右侧踏板由其前端共同枢组于踏步机前端一立架体上,借此构成该踏步机在使用时,当人脚踩踏于该左、右侧踏板进行运动时,该左、右侧踏板是共同以其前端为旋支点作上下往复旋摆运动;这种踏步机沿革至今虽有一段时间,但是其作动特色并无出现大幅度的创新变化,后续虽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上述常见踏步机的作动型态加以增设,使其左、右侧踏板进行旋摆运动时能同时产生横向摇摆动作,但该左、右侧踏板作旋摆运动的基本态样仍旧是不变的。
再从另一角度而言,常见左、右侧踏板的旋摆作动型态,会造成人脚踩踏作动时,脚底板会随其往复旋摆,如此将容易造成脚踝运动过度而疼痛不适甚致扭伤的情形。
因此,针对上述常见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使用者所殷切企盼,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有鉴于此,设计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常见踏步机的左、右侧踏板长久以来均为旋摆作动型态而致欠缺新颖创意以及容易造成使用者脚部疼痛伤害的问题;提供一种作动时,左、右侧踏板沿着一预定环周式路径作循环起伏运动的踏步机改良构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踏步机改良构造包括一主架体,包括着置部及设置于该着置部上间隔二处的第一、第二枢设部;分别枢组于主架体第一、第二枢设部的第一、第二曲柄架;其中该二曲柄架均包括有左、右侧曲柄端,且该左、右侧曲柄端的曲向互呈相对错置状态;一左侧踏板,其前、后端分别枢组于第一、第二曲柄架的左侧曲柄端;一右侧踏板,其前、后端分别枢组于第一、第二曲柄架的右侧曲柄端;一连动机构,组设于第一、第二曲柄架之间,借以使第一、第二曲柄架产生连结同动关系及适当阻力效果;借此独特设计所构成的创新踏步机,其作动时,左、右侧踏板沿着一预定环周式路径作循环起伏运动,窘异于常见踏步机而特具新颖创意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踏步机相比,本实用新型踏步机改良构造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借由其左、右侧踏板作动时沿着一环周式路径作循环起伏运动、且其踩踏面可保持在相同水平角度状态的运动特色,可舒缓人脚踩踏运动时脚踝关节的负担,达到降低不适感及运动伤害发生的较佳适用性。另外,可借由该连动机构再与驱动装置或阻尼装置相连结的结构变化设计,进一步达到主动式运作模式或是增进阻力感的不同效果,借以适应多元使用需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一,为仅分解踏板部位;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二,为局部构件分解;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动机构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状态平面侧视图一;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状态平面侧视图二;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连动机构部位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增设有驱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增设有驱动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连动机构型态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增设有阻尼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踏步机改良构造的实施例。
首先,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踏步机改良构造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一主架体10,包括着置部13以及设置于该着置部13上预定高度间隔二处的第一枢设部11以及第二枢设部12;本实施例的第一、第二枢设部为内部组设有轴承14的横置向轴筒型态;一第一曲柄架21,枢组于主架体10的第一枢设部11,该第一曲柄架21包括有一左侧曲柄端211以及一右侧曲柄端212,且该左、右侧曲柄端的曲向呈相对错置状态,如此构成该第一曲柄架21概呈一”ㄣ”字型态;
一第二曲柄架22,枢组于主架体10的第二枢设部12,该第二曲柄架22包括有一左侧曲柄端221以及一右侧曲柄端222,且该左、右侧曲柄端的曲向呈相对错置状态,如此构成该第二曲柄架22概呈一”ㄣ”字型态;一左侧踏板30,其前、后端31、32分别枢组于第一、第二曲柄架21、22的左侧曲柄端211、221;一右侧踏板40,其前、后端分别枢组于第一、第二曲柄架21、22的右侧曲柄端212、222;一连动机构50,组设于第一、第二曲柄架21、22之间,借以使第一、第二曲柄架21、22产生连结同动关系及适度的阻力效果;本实施例的连动机构50包括组设于第一曲柄架21的第一链轮51、以及组设于第二曲柄架22的第二链轮52、以及一组设于主架体10中间段的旋转轴座53、以及第一、第二传动链条541、542;其中该旋转轴座53的左、右二端分别组设有左、右链轮531、532分别与前述第一、第二链轮51、52间隔相对;该第一传动链条541借以连结第一链轮51与旋转轴座53的左链轮531,该第二传动链条542则借以连结第二链轮52与旋转轴座53的右链轮532;补充说明的是,前述”链轮”以及”传动链条”的部份也可以皮带轮以及传动皮带加以取代(如图11所示的传动皮带57、58)。
承上段所述结构,其中,如图3、图4、图7所示,该旋转轴座53可进一步被组设于主架体10中间段所设一升降座60上,该升降座可为一ㄇ型板状,升降座可沿主架体10一立向轨道升降位移,如本实施例中,是于主架体10的中间段组设间隔的二立架板15,以使前述ㄇ型板状的升降座60恰可滑置于二立架板15之间,所述立架板设有立向长形导槽16,以使升降座60借由凸柱61穿架配合于长形导槽16中,借此即形成该升降座60的限位升降功能,至于该升降座60位移的调控,则可借由一调整件70的配组来达成,该调整件的结构型态,如本实施例所示,是在第一枢设部11与第二枢设部12之间设一横架杆17横跨过升降座60上方,以使该调整件70为一旋钮,其底端具一螺杆71往下延伸复螺合于升降座60顶部所设一螺孔62;借此,能够通过顺逆向旋转该调整件70而带动升降座60上升或下降,而调整该升降座60的目的是为了调升或调降旋转轴座53,进以调整第一、第二传动链条541、542的松紧度,达到便于拆、装该二传动链条的目的。
其中,该左、右侧踏板30、40其中一端可为设置有长形孔320、420的型态,以使所对应的曲柄架22的该侧曲柄端221、222能够穿架于该所述长形孔320、420中呈可滑移状态,借此设计,主要是基于第一、第二曲柄架21、22旋转时,二者之间的距离难以保持一致的现实情况所设,因此借由该所述曲柄端221、222于长形孔320、420中滑移的特点,解决这一问题,让第一、第二曲柄架21、22旋转时能够保持顺畅无碍。
其中,该主架体10更可组设有罩壳18(如图1所示)以将该连动机构50加以罩盖隐藏,这样不仅美观、而且具有防护效果。
借由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如图5、图6所示,使用者的脚部踩踏于该左、右侧踏板30、40上进行施力时,借由第一、第二曲柄架21、22以及连动机构50的连结关系,使得该左、右侧踏板将呈现沿着一预定环周式路径如运动场形状作一上一下循环起伏运动,窘异于常见踏步机的旋摆式运动型态而特具新颖创意。
其中,如图8、图9所示,该连动机构50更可再与一驱动装置80如马达相连结,可利用所述驱动装置80带动该连动机构50而能进一步连动第一、第二曲柄架21、22以及左、右侧踏板30、40作动,达到一种主动式的运作模式。
如图10所示,延续前段结构型态的变化实施态样,该驱动装置80可借由一传动链条55与第一曲柄架21的左侧曲柄端211相连结,借以达到驱动目的;而该第一曲柄架21的右侧曲柄端212与第二曲柄架22的右侧曲柄端222再借由另一传动链条56连结达成同动效果的目的。
又其中,如图11所示,该连动机构50更可再与一阻尼装置90(图中所示为一飞轮,也可为磁控装置)相连结,借以令该连动机构50的运动产生预定的阻力效果,借此阻力效果,使用者在踩踏左、右侧踏板30、40时,将能够获得一种阻力感而更能达到锻练健身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功效增进的事实如下1、借此独特设计所构成的踏步机,其作动时,左、右侧踏板沿着一预定环周式路径作循环起伏运动的独特状态,窘异于常见踏步机而特具新颖创意性。
2、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踏步机更可借由该左、右侧踏板30、40作动时是呈沿着一环周式路径作循环起伏运动、且其踩踏面可保持在相同水平角度状态的运动特色,舒缓人脚踩踏运动时脚踝关节的负担,达到降低不适感及运动伤害发生的较佳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可产生的新功效如下1、借由该连动机构50的旋转轴座53组设于一升降座60上的结构设计,通过旋转一调整件70而能带动该升降座60上升或下降,进而能调升或调降旋转轴座53,达到可调整第一、第二传动链条541、542松紧度而方便拆、装的目的。
2、借由该连动机构50再与驱动装置80相连结的结构设计,可利用所述驱动装置80带动连动机构50而能进一步连动第一、第二曲柄架21、22及左、右侧踏板30、40作动,借此而达到让该左、右侧踏板主动运作的模式型态,此模式将适合恢复健康之用。
3、借由该连动机构50再与阻尼装置90相连结的结构设计,借以令该连动机构50的运动产生预定的阻力效果,借此阻力效果,使用者在踩踏左、右侧踏板30、40时,能够获得一种阻力感而更能达到锻练健身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借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且文中虽通过特定的术语进行说明,但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后对其进行变更与修改而达到等效的目的,而此等变更与修改,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畴中。
权利要求1.一种踏步机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步机改良构造包括一主架体,包括着置部以及设置于该着置部上预定高度间隔二处的第一枢设部以及第二枢设部;一第一曲柄架,枢组于主架体的第一枢设部,该第一曲柄架包括有一左侧曲柄端以及一右侧曲柄端,且该左、右侧曲柄端的曲向呈相对错置状态;一第二曲柄架,枢组于主架体的第二枢设部,该第二曲柄架包括有一左侧曲柄端以及一右侧曲柄端,且该左、右侧曲柄端的曲向呈相对错置状态;一左侧踏板,其前、后端分别枢组于第一、第二曲柄架的左侧曲柄端;一右侧踏板,其前、后端分别枢组于第一、第二曲柄架的右侧曲柄端;一连动机构,组设于第一、第二曲柄架之间,借以使第一、第二曲柄架产生连结同动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步机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的第一、第二枢设部为内部组设有轴承的横置向轴筒型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步机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侧踏板其中一端可设置有长形孔,以使所对应的曲柄架的该侧曲柄端穿架于该长形孔中呈可滑移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步机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机构可包括组设于第一曲柄架的第一链轮、以及组设于第二曲柄架的第二链轮、以及一组设于主架体中间段的旋转轴座、以及第一、第二传动链条;其中所述旋转轴座的左、右二端分别组设有左、右链轮分别与第一、第二链轮间隔相对;该第一传动链条借以连结第一链轮与旋转轴座的左链轮,该第二传动链条则借以连结第二链轮与旋转轴座的右链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踏步机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座可被组设于主架体中间段所设一升降座上,该升降座可沿主架体一立向轨道升降位移,其位移的调控则可借由一调整件的配组达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步机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更可组设有罩壳以将连动机构罩盖隐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步机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机构更可再与一驱动装置连结,可利用所述驱动装置带动该连动机构而能进一步连动第一、第二曲柄架以及左、右侧踏板作动。
8.如权利要求所述的踏步机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机构更可再与一阻尼装置连结,借以令该连动机构的运动产生预定的阻力效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踏步机改良构造,其主要包括一主架体,包括着置部及设于着置部上间隔二处的第一、第二枢设部;分别枢组于前述二枢设部的第一、第二曲柄架;该二曲柄架均包括左、右侧曲柄端,且该左、右侧曲柄端的曲向互呈相对错置状;一左侧踏板,其前、后端分别枢组于第一、第二曲柄架的左侧曲柄端;一右侧踏板,其前、后端分别枢组于第一、第二曲柄架的右侧曲柄端;一连动机构,组设于第一、第二曲柄架之间,借以使第一、第二曲柄架产生连结同动关系及适当阻力效果;借此所构成的创新踏步机,其作动时踏板沿着一预定环周式路径作循环起伏运动,异于习知踏步机而特具新颖创意性,且可避免使用者脚部关节的剧烈摆动而更加实用好用。
文档编号A63B22/04GK2882696SQ20052012946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1日
发明者曾乾昌 申请人:曾乾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