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用具握柄的片状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95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动用具握柄的片状握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运动用具的握柄有关,更详而言之,特别涉及由至少二纵长方向彼此邻接固定的组合片所构成的覆盖在握柄上套固的软弹性握管外的一种运动用具握柄的片状握件。
背景技术
运动用具的握柄外通常套固一软弹性握管,系一种沿用已久的习知技术。为增进握持舒适性或达到某种特定的握持功能,遂于该握管外包覆一握把带。握把带呈长条带状,以螺旋方式由该握管的一端缠绕至另一端,如图1。
就固定手段论,以螺旋方式缠绕握把带是需要一些经验和技巧的,这些经验和技巧关于缠绕力道以及握把带绷紧程度的控制,最佳状况是整个缠绕力道均匀、握把带绷紧程度均衡,而保持握感的一致性。但一般使用者较难达到这样的高标准,常出现的问题是,缠绕时各部段的力道不同而致绷紧程度不一。缠绕过紧,将使握把带的弹性缓冲功能降低;缠绕紧度不足,则容易因握持磨擦而剥开。甚至,因为握把带绷紧程度不一,出现握把带的尽端无法恰适地终止在握管的端部。
就外观表现论,螺旋式缠绕使握把带的颜色、花纹、交叠接线都是呈斜横状的螺旋走势,前、后、左、右每一个面的表现都完全相同。长久以来这样的外观表现已不具有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
螺旋缠绕握把带几乎已是业界中根深蒂固的技术,但是该些传统技术在现实执行上确实存在上述的一些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运动用具握柄的片状握件,以期解决传统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易于交叠粘固,整个片状握件的绷紧程度均衡,可保持握感的一致性以及弹性缓冲功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运动用具握柄的片状握件,其特征在于该片状握件为具弹性的挠性片状结构;该片状握件由数组合片以其纵长方向接合边彼此固接构成;该片状握件具有相互平行的一第一横边、第二横边,以及与该第一横边及该第二横边尽端连接的第一纵边及第二纵边;该片状握件的具有握持接触面,与其相对的另一面具有粘着层。
其中,上述组合片具有外观结构不同的表面层。
其中,上述组合片具有颜色不同的表面层。
其中,上述组合片具有花纹结构不同的表面层。
其中,上述组合片由不同材质的表面层构成。
其中,上述组合片的接合边为薄化边。
其中,上述组合片的接合边为直线形状。
其中,上述组合片的接合边为曲弧凹凸形状。
其中,上述片状握件的第一纵边及第二纵边为薄化边。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将本实用新型片状握件附固于握柄管件外并不需要特别的经验和技巧,使用者只要将片状握件整个平贴在握柄管件外并使第一纵边及第二纵边交叠粘固即可。可保持片状握件被一均匀的力道实施于握柄管件上,整个片状握件的绷紧程度均衡,因此可保持握感的一致性以及弹性缓冲功能。
本实用新型片状握件以至少二组合片连结构成,组合片各为不同的颜色、花纹、材质或具特殊功能的表面结构,附于握柄管件外,该握柄管件表现为具有至少二种或二种以上以纵长方向表现的颜色、花纹、材质或特殊功能,使握柄管件呈现完全不同于螺旋缠绕握把带的视觉效果,
图1是习知握管螺旋缠绕握把带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片状握件的正面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片状握件的背面平面图。
图4是图2中4-4横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片状握件覆于握管外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沿续图5所绘的动作示意图。
图7是沿续图6所绘的动作示意图暨完成外观图。
图8是图7中的横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片状握件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片状握件再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片状握件又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2是图11中12-12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运动用具握柄的片状握件10,主要为一挠性地、弹性地片状结构。该片状握件10包含相对平行的一第一横边11、第二横边12,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横边11及第二横边12对应尽端的第一纵边13及第二纵边14。该第一纵边13及第二纵边14均为薄化边,系施以薄化技术使该部位的结构厚度缩减构成薄化边,薄化边可通过但不限于以削薄及/或热压形成。该片状握件10的其中一表面为握持接触面15,另一表面则为粘着层16。该片状握件10由至少二组合片21、22纵长方向的接合边23、24相对固接所构成,二组合片21、22具不同的外观表征,各为不同的颜色、花纹、材质或特殊功能...。二组合片21、22的接合边23、24相对固定的技术包含但不限于粘着固定。该二组合片21、22的接合边23、24亦分别为薄化边。被薄化的接合边23、24于相对固接时能低于握持接触面15,避免手掌接触而被翻掀。
如图5~图8,上述的片状握件10要结合于一握柄管件30外。该握柄管件30系一挠性地、弹性地管状结构。具有在一轴线上相对的第一端31及第二端32,以及连接于该第一端31及第二端32之间的管身33。该第一端31的直径大于第二端32,该管身33外径亦由该第一端31渐缩地向第二端32延伸;该第一端31及第二端32的尽端处各设一第一挡块34及一第二挡块35,该第一、第二挡块34、35的外径分别大于与其相应的第一端31及第二端32,俾各形成一具挡止边缘36、37。该握柄管件30的中央设一轴孔38,用以套设于运动用具的握柄外。
上述片状握件10以其粘着层16粘覆于该握柄管件30的管身上,应注意的是,该片状握件的第一横边11及第二横边12被该握柄管件30的边缘36、37挡止而适切地对应着该第一端31及第二端32,之后再将整个片状握件10固定于该管身33上,并将其第一纵边13及第二纵边14交叠并粘附固定。被薄化的第一纵边13及第二纵边14于相对固接时能低于握持接触面15,避免手掌接触而被翻掀。
因本实用新型的片状握件10由至少二纵长方向的边缘彼此相邻固接的组合片21、22所构成,且二组合片21、22具有不同的外观表征,各为不同的颜色、花纹、材质或特殊功能...,该握柄管件30外即具有至少二种或二种以上以纵长面表现的颜色、花纹、材质或特殊功能。
除了上述实施例样态之外,亦可如图9所示,以三片具不同外观表征的组合片21、22、25相邻固接。
以上所述各接合边23、24包含但不限于如图2所示的直线边缘、或如图10所示的曲弧凹凸边缘。
如图2至图10所示的片状握件10的第一、第二纵边13、14以及接合边23、24是为表面热压边131、141、231、241及底层削薄边132、142、232、242的复合型薄化边。而如图11、图12所示,该第一、第二纵边13、14以及接合边23、24是为底层削薄边132、142、232、242的薄化边。
就固定手段论,将本实用新型片状握件10附固于握柄管件30外并不需要特别的经验和技巧,原则上使用者只要将片状握件10整个平贴在握柄管件30外并使第一纵边13及第二纵边14交叠粘固即可。这样就能保持片状握件10被一均匀的力道实施于握柄管件30上,整个片状握件10的绷紧程度均衡,因此可保持握感的一致性以及弹性缓冲功能。
就外观表现论,本实用新型片状握件10附固于握柄管件30外,其颜色、花纹、交叠接线都是平行于握柄管件30中轴的纵长方向,使握柄的前、后、左、右每一个面的外表征都不相同,而呈现完全不同于螺旋缠绕握把带的视觉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以一个最佳实施例做说明,但精于此技艺者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与范畴下做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举凡不违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运动用具握柄的片状握件,其特征在于该片状握件(10)为具弹性的挠性片状结构;该片状握件(10)由数组合片(21)(22)以其纵长方向接合边(23)(24)彼此固接构成;该片状握件(10)具有相互平行的一第一横边(11)、第二横边(12),以及与该第一横边(11)及该第二横边(12)尽端连接的第一纵边(13)及第二纵边(14);该片状握件(10)的具有握持接触面(15),与其相对的另一面具有粘着层(1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运动用具握柄的片状握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组合片(21)(22)具有外观结构不同的表面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动用具握柄的片状握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组合片(21)(22)由不同材质的表面层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运动用具握柄的片状握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组合片(21)(22)的接合边为薄化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运动用具握柄的片状握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组合片(21)(22)的接合边(23)(24)为直线形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运动用具握柄的片状握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组合片(21)(22)的接合边(23)(24)为曲弧凹凸形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运动用具握柄的片状握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握件(10)的第一纵边(13)及第二纵边(14)为薄化边。
专利摘要一种运动用具握柄的片状握件,系一挠性地、弹性地片状结构;主要包含至少二组合片,该二组合片以其中一纵长方向的边缘彼此相邻固接成一片状握件;该片状握件具有相对平行的一第一横边、第二横边,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横边及该第二横边对应尽端的第一纵边及第二纵边;该片状握件更包含一设于该二组合片其中一表面的粘着层。该片状握件的第一横边及第二横边适切地对应着一握柄管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以该粘着层固定于该握柄管件的管身上,该第一纵边及第二纵边交叠固定。据此,可保持片状握件绷紧程度均衡,保持握感的一致性以及弹性缓冲功能。
文档编号A63B49/02GK2930790SQ200620117968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日
发明者张春夫 申请人:明兴皮革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