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蹦跳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668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蹦蹦跳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蹦蹦跳跷。
技术背景现在的一些健身工具,基本上都是小孩子使用,对青少年或是年轻人的健身娱乐的运动 的工具甚少,对日趋脑力劳动量增加的今天,缺少对运动健身缺乏一种趣味性和娱乐性,越 来越缺少运动,对良好的身体健康构成亚健康。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健身和趣味性融为一体的一种蹦蹦跳跷。 本实用新型的蹦蹦跳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蹦蹦跳跷,有弹力部 分、踏板部分和支柱部分组成,弹力部分和支柱部分相连接,弹力部分成一定形状的弧型; 在支柱上相连接有一踏板,在踏板两侧各安装或是相连接有绳扣;在支柱两侧边缘安装或是 相连接有绳扣。本实用新型的蹦蹦跳跷另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蹦蹦跳跷,有弹力部分、踏板 部分和支柱部分组成,弹力部分和支柱部分相连接,弹力部分成一定形状的弧型;在支柱上 相连接有一踏板,在踏板两侧各安装或是相连接有绳扣;在支柱两侧边缘安装或是相连接有 绳扣。为了减少踏板的压力,在踏板和支柱下端连接有支杆(或筋),支杆可为一根或是两 根,具体数量不等,连接踏板和支柱下段的支杆可直接相连接为一体,或是在支杆两端开有 螺孔,通过螺钉将支杆两端分别固定在踏板和支柱下段与之相连接的部位。同时为了再增加在运动过程中的趣味性或是新颖性,在弹力部分、支柱部分或是踏板处 安装或是内置有发声装置或是发光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效意义是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蹦蹦跳跷的时候,由于脚和小腿被固定在 踏板和支柱上,在做运动的时候,能够随着使用者的意识而活动,同时增加了使用者,腿部 和腰部的力量,同时锻炼了使用者的平衡能力。


图1是本实用新型蹦蹦跳跷的三维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蹦蹦跳跷的正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蹦蹦跳跷图2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蹦蹦跳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蹦蹦跳跷为减少踏板压力加筋的侧视图。
图中l.支柱,2.弹力部分,3.踏板,4.绳扣,5.支杆,6.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l,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蹦蹦瑕fe跷,有支柱部分(1),踏板(3) 和弹力部分(2)组成,支柱部分(1)和弹力部分(2)相连接,在支柱(1)段体上相连接 或是安装有踏板(3),在踏板(3)两侧相连接或是安装有绳扣(4),在支柱两侧边缘相连 接或是安装有绳扣(4),绳扣(4)数量不等,为了使小腿固绑在支柱(1)上更舒适,将支 柱(1)与小腿接触面设计成凹型曲面结构,以更好的适应小腿的生理结构;在支柱(1)的 下段相连接的或是安装有弹力部分(2),弹力部分(2)呈一定形状的弧型结构,弹力部分 (2)选择弹性好,不易断的高强度弹性塑胶材料,玻璃钢制作或是金属材料。整个蹦蹦跳 跷的支柱部分(1),踏板(3)和弹力部分(2)均可采用高强度弹性塑胶或是玻璃钢制作, 或是其他材料替代制作。本实用新型的蹦蹦跳跷另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有支柱部分(1),踏板(3)和弹 力部分(2)组成,支柱部分(1)和弹力部分(2)相连接,在支柱(1)段体上相连接或是 安装有踏板(3),在踏板(3)两侧相连接或是安装有绳扣(4),在支柱(1)两侧边缘相连 接或是安装有绳扣(4),绳扣(4)数量不等,为了使小腿固绑在支柱(1)上更舒适,将支 柱(1)与小腿接触面设计成凹型曲面结构,以更好的适应小腿的生理结构;在支柱(1)的 下段相连接或是安装有弹力部分(2),弹力部分(2)呈一定形状的弧型结构。为了减少踏 板(3)的压力,增加踏板(3)的承受力,在踏板(3)和支柱(1)下端连接有支杆(5), 支杆(5)可为一根或是两根,具体数量不等,连接踏板(3)和支柱(1)下段的支杆(5) 可直接相连接为一体;或是在支杆(5)两端开有螺孔,通过螺钉将支杆(5)两端分别固定 在踏板和支柱下段开设的螺孔内。支杆(5)可安装在支柱(1)下段体的两侧边缘和踏板(3)两侧边缘相连接,或是安 装在支柱(1)下段体和踏板(3)底部体相连接。为了减少运动人员在运动时产生的压力,对踏板(3)的损坏,增加踏板(3)的承受力, 另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支柱(1)下段和踏板(3)底部连接有筋(6), 筋(6)具体数量不等,以增加踏板(3)的承受力为主。在上述蹦蹦跳跷的实施例中的弹力部分(2),为了增强弹力和承受力,在弹力部分(2) 内设置有筋(图中未示出)。同时为了增加在运动过程中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在上述蹦蹦跳跷的支柱部分(1)、踏板 部分(3)或是在弹力部分(2),安装或是内置有发声装置或是发光装置(图略)。所述的发 光装置或是发声装置,在其装置中有触点开关,或是在触点开关处再设置一总电源开关。由于在蹦蹦跳跷运动过程中,由于有震动的作用,将发光装置或是发声装置内的触点开关接通电源,使在蹦蹦跳跷的支柱部分(1)、踏板部分(3)或是在弹力部分(2)的发光装 置或是发声装置工作,发出亮光,或是声音,所述的声音可以是音乐,或是其他。如果不要 发光装置或是发声装置,则可以关掉总电源开关。可以理解当使用者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蹦蹦跳跷时,将脚踏在踏板上,小腿紧贴在支 柱上,通过踏板上的绳扣将脚固定在踏板上,同时将小腿同样通过绳扣将其固定在支柱上, 当要运动时,由于使用者双脚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蹦蹦跳跷,将双腿稍弯曲,重心下移,往 上或是往前跳,在本实用新型的弹力部分的作用下,将人体往上或是往前弹,起到运动的目 的。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时候,由于脚和小腿被固定在踏板和支柱上,在做运动的时候,能 够随着使用者的意识而活动,同时增加了,使用者腿部和腰部的力量,同时锻炼了使用者的 平衡能力。同时由于在蹦蹦跳跷运动过程中,由于有震动的作用,将发光装置或是发声装置内的触 点开关接通电源,使发光装置或是发声装置工作,发出亮光,或是声音,如果不需要发光装 置或是发声装置,可以关掉总电源开关。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非是对本 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 可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是变动。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来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是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之中。尽管本实用新型已通过特殊的模型已阐述清楚,但如任何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更改与修正 都将不再另行通知。
权利要求1.蹦蹦跳跷有支柱部分(1),踏板(3)和弹力部分(2)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柱部分(1)和弹力部分(2)相连接,在支柱(1)段体上相连接或是安装有踏板(3),在踏板(3)两侧安装或是相连接有绳扣(4),在支柱两侧边缘安装或是相连接有绳扣(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蹦蹦跳跷,其特征在于支柱(1)与小腿接触面设计成凹 型曲面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蹦蹦跳跷,其特征在于支柱(1)的下段相连接或是 安装有弹力部分(2),弹力部分(2)呈一定形状的弧型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蹦蹦跳跷,其特征在于支柱(1)和踏板 (3)连接有支杆(5)或是筋(6)。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蹦蹦跳跷,其特征在于支杆(5)相连接或安装在支柱(1) 下段体和踏板(3)底部体,或支杆(5)相连接或是安装在支柱(1)下段体的两側边缘和 踏板(3)的两侧边缘。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蹦蹦跳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 柱部分(1)、踏板部分(3)或弹力部分(2),安装或内置有发声装置或发光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蹦蹦跳跷有支柱部分(1),踏板(3)和弹力部分(2)组成,支柱部分(1)和弹力部分(2)相连接,在支柱(1)段体上相连接或是安装有踏板(3),在踏板(3)两侧安装或是相连接有绳扣(4),在支柱(1)两侧边缘安装或是相连接有绳扣(4),绳扣(4)数量不等,为了使小腿固绑在支柱(1)上更舒适,将支柱(1)与小腿接触面设计成凹型曲面结构,以更好的适应小腿的生理结构;在支柱(1)的下段相连接的或是安装有弹力部分(2),弹力部分(2)呈一定形状的弧型结构。
文档编号A63B25/00GK201026372SQ200720139268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5日
发明者陈文雄 申请人:陈文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