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缓冲收放的折叠跑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緩冲收放的折叠跑步机,尤指一种作为室内 运动的跑步才几。
背景技术:
按,跑步机主要是提供在有限空间内,藉由脚步相对于循环的履 垫带的位移,产生仿真路况的运动乐趣,而有鉴于跑步机一般而言, 体积偌大而重量沉甸,因此,平日于不使用状态下,对于室内空间形 成冗占。虽然业已有设计者,将跑步机设计为可以藉由折叠机构,而将跑 步机收放,令其具有一相对较小的材积。然而,由于如前述所言,跑 步机的体积与重量皆属庞大沉重。因此,在动辄收放的状态容易对使 用者产生危险,尤其放下的状态,因有跑步机的部份重量,危险性更 大,往往产生一安全顾虑,稍有不慎,恐怕造成使用者的伤害。因此, 饶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安全緩冲的构造与功能的 緩冲收放的折叠跑步机。有鉴于先前技术对于跑步机的折叠缺乏一安全緩冲的构造与功 能,本创作者基于改善的创作动才几,经由多次研究与测试,如今遂有 一种緩冲收放的折叠跑步机构造产生,该跑步机主要包括一底座,该 底座设有一环状的履垫带,且该底座内侧设一动力压缸,主要目的在 于藉由该动力压缸顶升与缩降,形成底座于收升与放降状态的緩冲。其次,本实用新型尚顾及该动力压缸若单纯采用「气压缸」,而 是知,由于在f气压缸J中的控制伸缩变量乃在于气体的压力变化,
而气体分子较不稳定且不易控制,万一有泄压不易中止的状况发生时, 又于伸缩过程一时疏忽,或底座快速失控,容易导致使用者不慎被卡 住或夹伤的缺失。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该动力压缸,是设计动力压 缸内部具有一复合油气压室,利用兼具油压与气压,而使折叠收放动 作中由于气体与油压的流动速率差别而产生不同阶段的緩速阻力,而 提升本创作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简化的操控方式,使用者只要轻拉底座,即可因 为造成压力失衡,便可轻松达成收放的动作,除了令使用者可以轻松 享受跑步的乐趣外,并能在简化操作以及节省制作成本的情况下,有 一安全性的折叠与放下的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动力压缸的半立体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动力压缸的拉伸动作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动力压缸的收缩作动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式跑步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式跑步机的收合动作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式跑步机的另一实施例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式跑步机的再一实施例图。图号i兌明10驱动机构11固定架2直杆21连结杆22扶手3底座31履垫带32定位把33定位块34轮具4支撑架41收》文架42转动轴43抵触垫44轮具5动力压缸51上端件52活塞杆
521端轴531缸壁55油封57活塞组件572 Q形环574特别垫片576凹环槽59油气复合压室53缸体 54端部轴套 56内固定轴套571活塞 573垫片 575螺帽 58加压室 60下端件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实用功效,兹附 以较佳的实施例及其图式,详细说明如后参阅图1所示,其是动力压缸内部结构的半立体剖面图,动力压 缸5内部存有部分的油压与气压布设状态,该动力压缸5是于缸体53 的缸壁531上按装有活塞组件57,该活塞组件57螺设于活塞杆52的 端部,活塞杆52的杆体则贯穿设置于缸体53内部端部轴套54、油封 55、内固定轴套56的中央轴孔而至外部,而活塞杆52的上端部与一 上端件51连接,以供设置于跑步机的适当连接位置上。该动力压缸5位于活塞组件57和下端件60之间设一油气复合压 室59,而活塞组件57与缸体53端部内固定轴套56之间则设有一加压 室58,提供压力空气与预设油量在活塞杆52作动过程中与油气复合压 室59的压力空气和子贞i殳油量相互宣泄平4軒压力。油气复合压室59供一部分的压力空气储存其中,并同时供一部分 的油量储存其中,提供活塞组件57保持一向外推移的力量;此一缸体 53是作为活塞杆52直线往复运动遵循的轨道,在活塞杆52受压位移 时,藉由油气复合压室59储存的定量的压力空气及油量,供活塞杆52 推移活塞组件57移动时,以压力空气及预设油压对活塞组件57产生 的阻抗力,来緩冲活塞杆52作动的力量,此时藉由该阻抗力而底座3 放下时,产生一 「緩降」,亦可以避免该底座3失速重压而导致使用
者受伤的效果。当活塞杆52的作动力减少或消除时,活塞杆52受到缸体53内部 压力空气及预设油压恢复作用,以及产生的压力变化,将活塞杆52回 推位移至原有位置,产生r緩升」效果,同样也可以降低举升过程的 速度过快,以避免使用者被碰撞而受伤的危险。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压缸5结构是将一活塞杆52贯穿缸体53端部 的端部轴套54、油封55、内固定轴套56中央的轴孔,活塞杆52的端 轴521,依序套设有一活塞571、垫片573、 一特别垫片574,于套接 轴521的端面以一螺帽575螺设其中,将活塞571长期螺固于活塞杆 52的端轴521上;该活塞571于其柱面上设有凹环槽576,于凹环槽 576套设有一 O形环572,该O形环572与缸体53的缸壁531接触及 气密。当使用者欲折叠收放跑步机时,此时加压室58中充满压力空气及 预设油压,且被跑步机的底座3重量压着,因此只要轻拉跑步机的底 座3使其离开底部支撑架4上的抵触垫43,在破坏平衡下,致使加压 室58中的压力空气和预设油量不断的经由活塞571柱面上的凹环槽 576而宣泄至油气复合压室59中(如图中的虛线箭头所示)。而因为活塞 5 71柱面上的凹环槽576其空隙经由适当的设计,控制了压力空气和预 设油量宣泄的速度,且宣泄压力比的状况是压力空气比预设油压先被 挤压至对向气室中,而使得动力压缸5慢慢的充满一緩沖压力,并因 为油气复合压室59中的压力比、反作用力越来越大,而使得动力压缸 5的活塞杆52緩緩拉伸至最高高度,并可在此动作进行时润滑活塞杆 52,以使其保持顺畅的作动力,并使得跑步机的底座3緩緩上升至与 直杆相接合的位置,动力压缸作考拉伸剖面示意如图2所示。当使用者欲使用跑步机时,则只要略拉下该底座3,使其离开直杆 接合处,此时动力压缸5内的活塞杆52受跑步机底座3的重量压迫而 做后退移动,挤压油气复合压室59中的空间,而使得压力空气和预设 油量受压迫而不断緩慢的经由活塞571柱面上的凹环槽576反向宣泄 至加压室58中(如图中的虛线箭头所示),在油气复合压室59与加压室
58的压力尚未取得平衡前,跑步机的底座3緩慢的持续下降,等到油 气复合压室59与加压室58的压力互相平衡时,跑步机的底座3便已 达到安全的定位高度,此时,跑步机的底座3便已至安全的定位高度, 至此,油气复合压室59内的压力比承受不住跑步机底座3的重量压迫, 而再度将剩余大部分油量和剩余些许压力空气经由活塞571柱面上的 凹环槽576继续反向宣泄至加压室58内,而此时因为大部分剩余在油 气复合压室59中的为油量,所已在透过活塞571柱面上的凹环槽576 继续反向宣泄至加压室58中,宣泄至加压室58内的过程会比未达安 全定位高度时来的更为緩慢(因为油量在被挤压穿过凹环槽576的过程 会比压力空气来的慢),如此便达到第二段的收放效果,而使得跑步机 的底座3继续緩慢的下降直至油气复合压室59内的压力完全的宣泄出 来为止,而在计算设计下,此时跑步机的底座3正好碰触至抵触垫43 上,且因底座3的重量大于加压室58内的压力而致使跑步机的底座3 再下降至最底部时便固定在抵触垫43上,藉由压力空气及预设油压对 活塞组件57产生的阻抗力,来緩冲活塞杆52作动的力量,此时藉由 该阻抗力而底座3放下时,产生一 r緩降」,亦可以避免该底座3失 速重压而导致使用者受伤的效果。动力压缸作动收缩剖面示意如图3 所示。使用者在将跑步机底座3置放于跑步机底部的支撑架4上来进行 运动的过程中,亦可随时将其正在置放动作中的跑步机底座3轻推一 下,则动力压缸5内部的油气复合压室59和加压室58内的压力比便 会因受外力影响而互相反向宣泄,而使得跑步机底座3自动回复成折 叠收合的动作,并使得跑步机的底座3緩緩上升至与直杆相结合的位置。 _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式跑步机的外观立体图,由图中可清楚的看出本实用新型是由一凸字型钢材弯折而成,其两侧分别 具有一直杆2,连接于跑步机底座3的固定架11上,在固定架11左右 两侧上更各设有一轮具44,以利搬移,且该直杆2的两侧上更分别各 连接有一扶手22,令垂直于两側直杆2的頂端处更有一平行连接两側
直杆2的连结杆21;另,底座3设有一环状的履垫带31,且于该底座 3末端,位于履垫带31的下侧横杆处两侧,各设有一定位拉把32、 一 定位块33及一轮具34,以供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跑步冲几于收^:过程 中定位使用,并该底座3的一侧设有一用以驱动履垫带31的驱动机构 10 (例如电动跑步机需要驱动履垫带强迫使用者必须有一相对因应的 跑速,而若不需电动驱动则无装设该驱动^U构),又,该底座3利用 一收放架41及一转动轴42与底部的支撑架4相连接,并在支撑架4 的左右两侧适当位置上各设置一动力压缸5,以上端件51和下端件60 用的固定在跑步机适当位置上,用以增加底座3于收放过程中的阻力, 并緩和其速度,另在支撑架4与固定架11两侧连接的处适当位置上各 设有一抵触垫43,用以承受跑步机底座3于收放过程中的支撑并藉由 转动轴42的转动来使得底座3可以顺利的收放。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式跑步机的收合动作图,使用者欲折 叠收合跑步机的动作时(此时加压室58中充满压力空气及预设油压, 且被跑步机的底座重量压着),只要轻拉跑步机的底座3使其离开底部 支撑架4上的抵触垫43,致使加压室58中的压力空气和预设油量不断 的经由活塞571柱面上的凹环槽576而宣泄至油气复合压室59中,且 因活塞571柱面上的凹环槽576其空隙经由适当的设计,精巧控制了 压力空气和预设油量宣泄的速度,(且宣泄压力比的状况是压力空气比 预设油压先被挤压至对向气室中),而使得动力压缸5慢慢的充满一緩 冲压力,并因为油气复合压室59中的压力比、反作用力愈来愈大,而 使得动力压缸5的活塞杆52緩緩拉伸至最高高度,并可在此动作进行 时润滑活塞杆52,以使其保持顺畅的作动力,并使得跑步机的底座3 緩緩上升至与直杆相接合的位置,动力压缸作动拉伸剖面示意如图2 所示。而当使用者欲使用跑步机时,则只要轻拉其底座3,使其离开直杆 结合处,此时动力压缸5内的活塞杆52受跑步机底座3的重量压迫而 做后退移动,挤压油气复合压室59中的空间,而使得压力空气和预设 油量受压迫而不断緩慢的经由活塞571柱面上的凹环槽576反向宣泄
至加压室58中,在油气复合压室59与加压室58的压力尚未取得平衡 前,跑步机的底座3緩慢的持续下降,等到油气复合压室59与加压室 58的压力互相平衡时,跑步机的底座3便已到达安全的定位高度,此 时,跑步机的底座3便已至安全的定位高度,至此,油气复合压室59 内的压力比承受不住跑步机底座3的重量压迫,而再度将剩余大部分 油量和剩余些许压力空气经由活塞571柱面上的凹环槽576继续反向 宣泄至加压室58内,而此时因为大部分剩余在油气复合压室59中的 为油量,所以在透过活塞571柱面上的凹环槽576继续反向宣泄至加 压室58中,宣泄至加压室58内的过程会比未达安全定位高度时来得 更为緩慢(因为油量在^皮挤压穿过凹环槽576的过程会比压力空气来得 慢),如此便达到第二段的收合折叠效果,而使得跑步机的底座3继续 緩慢的下降直至油气复合压室59内的压力完全的宣泄出来为止,且在 精巧的计算设计下,此时跑步机的底座3正好碰触至抵触垫43上,且 因底座3的重量大于加压室58内的压力而致使跑步机的底座3在下降 至最底部时便固定在抵触垫43上,在使用者将跑步机的底座3顺利置 放于底部支撑架4上的抵触垫43上之后,此时使用者可利用设置于本 创作底部固定架11两侧的轮具44,以及设置于本创作底座3末端两侧 的轮具34来作为跑步机的位移与定位,例如窗户边,阳台上或是其它 方便或想定位的地点,再可拉下设于底座3末端两侧的定位拉把32, 使其定位块33凸出且紧紧的与地面相接合,而使得本创作牢牢的固定 在地面上,无法移动,再激活跑步机上的驱动机构10来进行其所欲从 事的运动。当使用者在将跑步机底座3置放于跑步机底部的支撑架4上进行 运动的过程中,亦可随时将其正在置放动作中的跑步机底座3轻推一 下,则由气压缸5内部的油气复合压室59和加压室52内的压力比便 会因受外力影响而互相反向宣泄,而使得跑步机底座3自动回复成折 叠收合的动作,并使得跑步机的底座3緩緩上升至与直杆2相接合的 位置。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基于最少組件可达效果的状态,亦
可利用单一动力压缸5而来进行上述折叠收合的动作,同样皆可以达 到提供使用者的操作安全。参阅图7所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压缸5,亦可利用相反且相 对反向装置于跑步机适当接合位置上,而来获得与上述折叠收放的动 作一样的效果,其更可利用在不同的范围用途及类型上,以使其应用 范围更广泛。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特殊设计,因此具有上述诸优点及 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仍未见有类似的创作或发表,应已符合新 型专利的申请要件,于是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缓冲收放的折叠跑步机,其特征在于,该跑步机包括一底座,该基座设有一环状的履垫带,且该底座内侧设一动力压缸,其中该动力压缸内部设置有加压室及油气复合压室,油气复合压室内部并填充有部分的液压油量及气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緩冲收放的折叠跑步机,其特 征在于,该动力压缸反向装置于跑步机的接合位置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緩冲收放的折叠跑步机,其特 征在于,该底座末端,位于履垫带的下側横杆两側,各设有 一定位拉把、 一定位块及一轮具。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緩冲收放的折叠跑步机,其特 征在于,该底座的一侧设有一用以驱动履垫带的驱动机构。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緩冲收放的折叠跑步机,其特 征在于,该底座利用一收放架及一转动轴与底部的支撑架连 接。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緩冲收放的折叠跑步机,其特 征在于该支撑架的左右两側适当位置上各设一动力压缸。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緩冲收放的折叠跑步机,其特 征在于该支撑架与固定架两侧连接的处适当位置上各设有 一抵触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收放的折叠跑步机,该跑步机包括一底座,该底座设有一环状的履垫带,且该底座内侧设一动力压缸,其中该动力压缸内部设置有加压室及油气复合压室,油气复合压室内部并填充有部分的液压油量及部分气体,藉由气体与液体的流速差,使得跑步机于折叠收合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缓冲阻力,且本实用新型藉由该动力压缸的缓冲与平衡的特性,形成底座兼具于收升与放降状态皆可达到缓冲效果,藉此成为一道安全防护的安全定位高度设计,是为一相当注重安全性的结构设计。
文档编号A63B22/02GK201052373SQ20072015584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日
发明者高中直 申请人:高中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