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撇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05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撇腿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撇腿机。 體駄
社会上的多数人为了忙于自己的事业和工作,相对的留给自己到户外做运 动的时间就减少了许多。因此,为了让人们能够在室内也能达到运动健身的效 果,各种形式的健身器材便应时而生。
请参阅图IO,其为一种习用的撇腿机a,主要包括一底架b、 一对平行的 弧形轨道c、 一对踏板d及一可调整高度的手把e, 二踏板d上分别设有一滚 轮及一固定板,以使踏板d分别活动安装于各弧形轨道c上。这样一来,当撇 腿机a在不使用的状态时,二踏板d停滞于各弧形轨道c的最低点,而当使用 者的双脚分别踩踏于各踏板d上,以进行双脚同向的左、右摇摆运动时,则可 训练腰、臀及下半身肌耐力,有效达到雕塑身体曲线之目的。
但是,上述撇腿机并不具有收折的功能,在不使用时,占用相当大的放置 空间,且需先加以拆解才能减少体积,以方便运送;而当使用者使用时,若左、 右摇摆运动的力量太大, 一踏板容易撞击底架的一侧,不但会产生不舒适的感 觉,且易使踏板或底架损坏;再者,常见的撇腿机仅具有双脚同时向左或向右 摇摆运动的功能,虽然可藉由劈腿机使双脚反向移动,以进行拉伸训练,但并 无法通过同一种结构以同时达到多功能的训练效果,在机能上仍有待改进的空 间。
有鉴于此,需要一种撇腿机,能够改善上述缺点,使撇腿机不但能具有收 折的功能,以节省运送及储存空间,能让使用者运动顺畅,且可增加多种运动 模式,以充分达到运动的效果。糊綱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撇腿机不可收折、使得使用 者运动不够顺畅且运动模式单一的缺陷,提供一种撇腿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撇腿机,其特 征在于,包括
一支架,其二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支脚及一第二支脚,该第一、二支脚之间 平行连接一第一导轨及一第二导轨,该第一、二导轨之间设有第一、二导引件;
第一、二踏板,分别以可滑动方式连结于第一、二导轨上;以及
第一、二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踏板的下方,而该第二 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踏板的下方,且二弹性件分别向下巻绕第一、二导引 件后,反向延伸并分别固定于第一、二固定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撇腿机中,还包括一立杆,该立杆的底端结合于支架 上,该立杆的顶端设有一握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撇腿机中,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结合于第二支脚的 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结合于第一支脚的第一固定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撇腿机中,该第一、二弹性件一体成型为一弹性绳, 其二端分别固定于第一、二踏板下方的第一、二固定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撇腿机中,还包括至少一连结件,用于连结第一、二 踏板。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撇腿机中,该第一、二踏板分别设有一向上延伸的侧 板,二侧板上分别设有一相对应的缺口,而该连结件呈U型,用于定位于二 缺口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撇腿机中,包括一枢轴,而该第一导轨由一第一左导 轨及一第一右导轨所组成,该第二导轨由一第二左导轨及一第二右导轨所组 成,该第一、二左导轨结合于枢轴的一侧,第一、二右导轨系结合于枢轴的另 侧,供分别以枢轴为轴心转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撇腿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让双脚同时 向左、右摇摆,或产生类似滑雪的运动,或使双脚反向移动以产生类似劈腿的效果,可具有多种运动模式的选择,以产生多功能的效益;本实用新型能在踏 板移动距离愈大时,产生更强的回拉力量,不但可强化运动效果,且可防止踏 板产生太大的偏移而撞击第一、二支脚;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时,可让各导轨 相对于枢轴转动,以方便收折、利于搬运,且可减少储存空间;综上所述,本 实用新型提供的撇腿机不但能具有收折的功能,以节省运送及储存空间,能让 使用者运动顺畅,且可增加多种运动模式,以充分达到运动的效果。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后侧视图4~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后侧示意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io是现有撇腿机的立体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撇腿机1支架2
第一、二支脚21、 22第一、二固定部211、 221第一、二导轨23、 24
第一、二导引件25、 26
第一、二支撑杆27、 28连接板29
延伸板291中央支脚292
立杆293握把294
第一、二踏板 3、 4侧板31 、 41
第一缺口32滑轮 33
定位杆34第二缺口 42
第一、二弹性件5、 6连结件7第一导轨81第二导轨82
第一、二左导轨811、 821第一、二右导轨812、 822 弹性绳9枢轴91 撇腿机a底架b 轨道c踏板d 手把e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俯视图和后侧视图。如图 1 图3所示,其包括一支架2、第一、二踏板(3、 4)以及第一、二弹性件(5、 6)。该支架2的二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支脚21及一第二支脚22,该第一、二支 脚(21、 22)之间平行连接一第一导轨23及一第二导轨24,该第一、二导轨 (23、 24)之间设有第一、二导引件(25、 26);该第一、二踏板(3、 4)分 别以可滑动方式连结于第一、二导轨(23、 24)上;而该第一弹性件5的一端 固定于第一踏板3的下方,该第二弹性件6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踏板4的下方, 且二弹性件(5、 6)分别向下巻绕第一、二导引件(25、 26)后,反向延伸并 分别固定于第一、二固定部(211、 221)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2二端的第一、二支脚(21、 22)分别呈长条形, 且该第一、二支脚(21、 22)平行配置;该第一、二导轨(23、 24)分别呈长 杆状,第一导轨23的二端分别结合于第一、二支脚(21、 22)的相对内侧前 端,第二导轨24的二端分别结合于第一、二支脚(21、 22)的相对内侧后端, 以使第一、二导轨(23、 24)呈平行配置。而该第一、二导引件(25、 26)分 别为一滚轮,该二滚轮分别定位于一第一支撑杆27及一第二支撑杆28上,该 第一支撑杆27的二端分别结合于第一、二导轨(23、 24)的左端的相对内侧, 而该第二支撑杆28的二端分别结合于第一、二导轨(23、 24)的右端的相对 内侧,以使该第一、二支撑杆(27、 28)平行配置。另外, 一连接板29的二 端分别结合于第一、二导轨(23、 24)的中央部位的相对内侧, 一延伸板291 的一端结合于连接板29的下方,该延伸板291的另端设有一中央支脚292,以配合第一、二支脚(22、 23)形成向上的支撑,而该中央支脚292的中央部 位的上端结合于一立杆293的底端,该立杆293的顶端设有一握把294。
该第一踏板3的顶面周缘设有一向上延伸的侧板31,侧板31上设有一由 侧板31顶面下凹的第一缺口 32 (如图6所示),该第一踏板3的底部的前端 设有一滑轮33及一定位杆34,该滑轮33与定位杆34之间系形成一空间,以 供容纳第一导轨23于其中,该第一踏板3的底部的后端亦设有上述滑轮33 及定位杆34的结构,以容纳第二导轨24,这样便可使第一踏板3定位于第一、 二导轨(23、 24)的上方,并可在第一、二导轨(23、 24)上左、右滑动。而 该第二踏板4的顶面周缘设有一向上延伸的侧板41,侧板41上设有一长形的 第二缺口 42 (如图6所示),该第一、二缺口 (32、 42)(如图6所示)相对 应设置,且该第二踏板4具有与第一踏板4的二组滑轮33及定位杆34相同的 结构,以产生滑移的效果。
该第一、二弹性件(5、 6)分别为一弹性绳,该第一弹性件5的一端固定 于第一踏板3的下方,向下延伸并巻绕第一导引件25后,另端固定于第二支 脚22的第二固定部221上;而该第二弹性件6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踏板4的下 方,向下并巻绕第二导引件26后,另端固定于第一支脚21的第一固定部211 上。
图4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如图4 6所示,当使用者的双脚 踩踏于第一、二踏板(3、 4)上,且第一、二踏板(3、 4)在第一、二导引件 (25、 26)的上方位置进行小距离的左、右滑移或反向移动时,第一、二弹性 件(5、 6)被拉伸的长度并不大,产生的回复力较小,可产生缓和的运动效果; 而当第一、二踏板(3、 4)在第一、二导引件(25、 26)的上方进行大距离的 滑移运动时,第一、二弹性件(5、 6)会分别随着被拉伸的长度加大,使回弹 的力量加强,而迫使第一、二踏板(3、 4)快速复位。另外,当该第一、二踏 板(3、 4)的侧板(31、 41)的第一、二缺口 (32、 42)分别以一 U型的连 结件7连结时,该第一、二踏板(3、 4)即被定位,使用者在向左或向右滑移 时,可产生类似滑雪的效果(如第6图所示)。
图7和图8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和后侧示意图。如图7、8所示,该第一、二弹性件(5、 6) —体成型为一弹性绳9,其一端圈绕第一 导引件25,并向上延伸固定于第一踏板3下方的第一固定部211,而另端则圈 绕第二导引件26,并向上延伸固定于第二踏板4下方的第二固定部221,同样 可让使用者达到左、右摇摆,或使双脚反向移动的运动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轨81由一第一左导轨811及一第一右导 轨812所组成,该第二导轨82由一第二左导轨821及一第二右导轨822所组 成,该第一、二左导轨(811、 821)分别结合于一枢轴91 一侧的前、后端, 而该第一、二右导轨(812、 822)结合于该枢轴91另侧的前、后端;这样便 可使第一、二左导轨(811、 821)及第一、二右导轨(812、 822)分别以枢轴 91为轴心转动,以向上收折(如图9所示)。
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手段,根据本文的揭 露或教导可衍生推导出许多的变更与修正,若依本实用新型之构想所作的等效 改变,其所产生的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实质精神时,均应视为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撇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架,其二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支脚及一第二支脚,该第一、二支脚之间平行连接一第一导轨及一第二导轨,该第一、二导轨之间设有第一、二导引件;第一、二踏板,分别以可滑动方式连结于第一、二导轨上;以及第一、二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踏板的下方,而该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踏板的下方,且二弹性件分别向下卷绕第一、二导引件后,反向延伸并分别固定于第一、二固定部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撇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立杆,该立杆 的底端结合于支架上,该立杆的顶端设有一握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撇腿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结合于第二支脚的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结合于第一支脚的 第一固定部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撇腿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弹性件 一体成型为一弹性绳,其二端分别固定于第一、二踏板下方的第一、二固定部 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撇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连结件, 用于连结第一、二踏板。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撇腿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踏板分别设 有一向上延伸的侧板,二侧板上分别设有一相对应的缺口,而该连结件呈U 型,用于定位于二缺口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撇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枢轴,而该第一 导轨由一第一左导轨及一第一右导轨所组成,该第二导轨由一第二左导轨及一 第二右导轨所组成,该第一、二左导轨结合于枢轴的一侧,第一、二右导轨系 结合于枢轴的另侧,供分别以枢轴为轴心转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械,针对现有撇腿机不可收折、使得使用者运动不够顺畅且运动模式单一的缺陷,提供一种撇腿机,包括一支架,其二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支脚及一第二支脚,该第一、二支脚之间平行连接一第一导轨及一第二导轨,该第一、二导轨之间设有第一、二导引件;第一、二踏板,分别以可滑动方式连结于第一、二导轨上;以及第一、二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踏板的下方,而该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踏板的下方,且二弹性件分别向下卷绕第一、二导引件后,反向延伸并分别固定于第一、二固定部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撇腿机能够收折,以节省运送及储存空间,能让使用者运动顺畅,且可增加多种运动模式,以充分达到运动的效果。
文档编号A63B22/00GK201132036SQ20072017093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1日
发明者杨莲传 申请人:杨莲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