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120阅读:9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声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发声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于比赛加油、助 兴的发声筒。
背景技术
在比赛场,特别在体育比赛场地,观众都会为一方呐喊助威, 助兴,于是人们便使用了一种玩具小喇叭,这种小喇叭一般是由塑 料材料制成的,其中有一个锥形的扩音筒,锥形扩音筒后端设置振 动片,通过直接吹入的气流驱动振动片发声,由扩音筒扩音。这种 小喇叭由于是直线气流驱动很小的振动片发声的,所以发生效果不 很好,发出的音量有限,如使用在嘈杂场合,其效果不尽人意。
为此,人们开发了许多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助兴小喇叭。其中
之一是申请号为94209593.6的助兴小喇叭。该助兴小喇叭的结构如 图5所示,具有外壳ll、 一个过渡套12和三个不同长度的喇叭14、 15、 16。其中过渡套12是一个三圆柱连接体,其内洛纵向设有三个 均布而直径相同的通孔,在一侧该过渡套12以外缘压合外壳11后端 的内缘,在另一侧每个通孔内压合一个喇叭14、 15、 16的直管段, 每个喇叭14、 15、 16的直管段设有一个压合基板组件13的抖切槽, 在每个基板上铆接一个簧片。该助兴用小喇叭根据气流可引起簧片 振动从而发出声音的原理,利用不同簧片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这 样特定的频率组合在一起时便产生合声,这种助兴用小喇叭共有三 个不同频率的声音组合来产生合声,其合声声音宏亮、传播距离远。 其中之二是申请号为200520147096.0的助兴小喇叭,图6显示了 其结构。该助兴小喇叭包括扩音筒28、发音腔26和振动膜23。其 中扩音筒28为圆锥形的中空开口体,其后端连接有中空圆柱形导音 管24。该圆柱形导音管24伸入到发音腔26中,并使导音管24突出于发音腔26的后端,发音腔26也是圆锥形的中空体,发音腔26的前端 与扩音筒密闭连接,即通过螺纹27紧锁固定连接。而发音腔26的后 端为开口。并在该开口上设置由弹性塑胶薄膜制成的振动膜23,该 振动膜23为圆形,其周围设置在弹性塑胶圆环22上,从而弹性套设 在发音腔26的尾端。此时,导音管24会将振动膜23的中央部位略微 顶起,使振动膜处于绷紧状态。发音腔26的一侧引出一吹气嘴25, 该吹气嘴25为一向后弯折的管体, 一直延伸到发音腔的后侧,以使 吹起来比较方便。另外,在振动膜3的外侧设置保护盖1。由于在发 音腔26后侧设置了较大的振动膜23,在气流的推动下会有较好的发 声效果,通过导音管和扩音筒的放大作用,会产生很大的音量发出 去,音量大大提高。
尽管上述助兴小喇叭都能提高音量,但是还不能充分表达人们 加油助威的情感,例如仅仅能够发出预定频率的声音,而不能呼唤 运动员的名字,而且也很难像鼓掌那样加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喊话又能拍打的发声器,以 便在加油助威时充分表达人们的情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声器,其特征在 于由两个铰接在一起的扩音器构成。
其中,每个所述扩音器包括扩音筒和从扩音筒的后端口弯折、 延伸形成的导音管。这样,在扩音筒与导音管的交界处形成内弯折 部位(即扩音筒与导音管的外表面切线夹角小于180度的弯折部位) 和外弯折部位(即扩音筒与导音管的外表面切线夹角大于180度的 弯折部位)
其中,所述两个扩音器在所述扩音筒与导音管的外弯折部位B 铰接。使铰接后的两个扩音器在两个导音管之间形成夹角,这样两 个扩音筒就可以通过旋转分离和接触,从而相互击打,发出声响。其中,扩音筒具有一个为平面的击打面,以便使两个扩音筒相 互击打的击打面接触面最大,增加击打响度。
其中,导音管的接触面为平面并且开有弧形缺口,以便在导音 管合拢后,能够形成一个圆筒型导音管。
其中,两个扩音器在外弯折部位分别凸设铰接环,所述铰接环 套在铰接轴上。所述铰接轴为圆凸台型转轴。
另外,在扩音器可以单独或分别设置系带环,以便系上可以挂 在身上的带子。
此外,在扩音筒或者在导音管的外表面可以分布凸条,以便一 方面增加其强度,另一方面增加手握持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 既可以喊话又可以发出有节奏的击打声,从而可以最大程 度地表达人们加油助威的情感;
2、 使用方便,老幼皆宜。
3、 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卩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声筒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声筒合拢后的示意图; 图5是一种现有助兴小喇叭的示意图; 图6是另一种现有助兴小喇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发声筒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用 新型的发声器由两个铰接在一起的扩音器l、 l'构成。
每个扩音器l、 l'包括扩音筒8、 8'和从扩音筒8、 8'的后端口 弯折、延伸形成的导音管5、 5'。这样,在扩音筒8和8'与导音管5和5'的交界处形成内弯折部位A (即扩音筒8与导音管5切线夹 角小于180度的弯折部位)和外弯折部位B (即扩音筒8与导音管 5切线夹角大于180度的弯折部位)
其中,所述两个扩音器l、 l'在所述扩音筒8、 8'与导音管5、 5' 的外弯折部位(即图中B部位)铰接。使铰接后的两个扩音器l、 r 在两个导音管5、 5'之间形成夹角,这样两个扩音筒8、 8'就可以通 过旋转分离和接触,从而相互击打,发出声响。
为了使两个扩音筒8、 8'相互击打的击打接触面最大,以便增 加击打响度,两个扩音筒8、 8'的击打面被设计成平面。也就是, 扩音筒具有一个为平面的击打面,参见图3。
为了使导音管5、 5'在合拢后,能够形成一个圆筒型导音管, 两个导音管5、 5'的接触面被设计成具有弧形缺口4的平面。也就是, 导音管的接触面为平面并且开有弧形缺口4,参见图2。
扩音器l、 r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铰接方式铰接,图2所示的铰
接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的一种方式。在图2中,铰接轴2 为圆凸台型转轴,设置在扩音器l、 r的铰接环分别套在铰接轴2上, 例如扩音器1的铰接环套在铰接轴2的小圆柱上,扩音器l,的铰接环 套在铰接轴2的大圆柱上。
实际上,人们在加油助威时,很可能采用双手大力击打的方式, 为此,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可拆卸的铰接方式,以便两个扩音器
i、 r可以完全分离。
另外,在扩音器i、 r上可以单独或分别设置系带环6,以便系
上可以挂在身上的带子,参见图l。
此外,还可以在扩音筒8、 8'或者导音管5、 5'上安装自动分离 两个扩音筒8、 8'或者两个导音管5、 5'的弹性装置,例如弹簧或橡 胶球,以便可以单手击打扩音筒8、 8'。
另外,在导音管5、 5'或扩音筒8、 8'的外表面可以分布凸条7, 一方面增加其强度,另一方面增加手握持的摩擦力,参见图l。本实用新型任何抗击打的材料如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使用合拢两个导音管5、 5',
使其充当双筒喊话喇叭;双手或单手握持两个扩音筒8、 8',使其 相互击打,发声类似鼓掌的有节奏的击打声。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 既可以喊话又可以发出有节奏的击打声,从而可以最大程
度地表达人们加油助威的情感;
2、 使用方便,老幼皆宜。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 于此,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各种修 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发声器,其特征在于由两个铰接在一起的扩音器(1、 1,)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扩音 器(1、 l')包括扩音筒(8、 8')和从扩音筒(8、 8,)的后端口弯 折、延伸形成的导音管(5、 5')。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 扩音器(1、 1,)在所述扩音筒(8、 8,)与导音管(5、 5,)的外弯 折部位(B)铰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扩音筒(8、 8')具有一个为平面的击打面。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管(5、 5')的接触面为平面并且开有弧形缺口 (4)。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扩音器(l, l')在外弯折部位(B)分别凸设铰接环,所述铰接环套在铰接轴(2)上。
7、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2) 为圆凸台型转轴。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扩音器(1、 1,)上单独或分别凸设系带环(6)。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导音管(5、 5')的外表面分布凸条(7)。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扩音筒(8、 8')的外表面分布凸条(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特别适于为竞技运动加油助威的发声器,该发生器由两个铰接在一起的扩音器构成。每个扩音器包括扩音筒和从扩音筒的后端口弯折、延伸形成的导音管。两个扩音器在所述扩音筒与导音管的外弯折部位铰接。本实用新型既能喊话又能拍打,以便在加油助威时充分表达人们的情感。
文档编号A63H5/00GK201156417SQ20082000102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4日
发明者田明飞 申请人:田明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