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704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健身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椅,特别是一种可同时进行颈、腰训练的健 身椅。
背景技术
目前,因工作和生活习惯而久坐与伏案的人士 (办公室人员、科研设 计者、学生、司机等),通常会出现脖子、肩膀、腰(下背)等部位酸、 胀、累、痛的情况,这都是因长时间保持某个动作迫使肌肉拉伸,使得肌 肉的弹性与供血量都下降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如此时运动这些肌肉不舒 服感则渐消。但因工作和生活习惯使得很多人长期如此而不运动或没时间 与条件运动,更迫使肌肉失去好的弹性变得僵硬,同时也使人体骨骼处于 不正常位,从而产生肌肉的酸、胀、累、与神经被压迫的疼痛感。如脊柱 不处于正常的话那就会使脊柱内的神经被压迫,引起更多神经与肌肉方面 的问题出现。
而现代人因为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从事各项健身运动,如果能使 椅子同时具备坐和运动健身功能,则使人们可随时进行健身运动,从而达 到同时健身并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目前尚未见到能同时实现颈、腰训练 的健身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身椅,其能够同时实现颈、腰训练, 健身效果好,适于办公室、健身场所、汽车、飞机、学校和家庭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健身椅,包括支撑椅架以及安装在支撑椅架上的座位、靠背,所述靠 背与支撑椅架活动连接,支撑椅架上设有可使靠背自动复位与调节拉伸阻 力的复位机构;所述靠背顶端位置设有活动的头部受力板,所述头部受力板上设有复位元件。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集健腰装置和健颈装置于一体, 实现了颈部和腰部可同时或单独锻炼的功能。
上述所述靠背上端设有弹簧支撑架,所述复位元件包括固定在头部受 力板后面的弹簧连接杆,弹簧连接杆上设有拉伸弹簧,4立伸弹簧一端与弹 簧支撑架固定连接,拉伸弹簧另一端与弹簧连接杆连接。
上述所述拉伸弹簧与弹簧连接杆的连接处设有可前后移动的调节装 置。通过该调节装置可调节弹簧连接杆运动时的阻力。
上述所述的复位机构为调阻液压缸,调阻液压缸活塞杆与靠背下端活 动连接,缸体与支撑椅架连接,缸体上端有一旋转调节阻力装置。釆用调 阻液压缸作为复位机构具有控制容易、拉伸阻力调节、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上述所述可使靠背自动复位与阻力调节的复位机构为两个,对称地分 布在靠背下方两侧。
上述所述健身椅还包括肩部受力杆,所述肩部受力杆活动连接在靠背 上端两侧对应肩部位置,所述肩部受力杆上设有复位元件。增加健肩装置, 在颈、腰锻炼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肩部锻炼的功能。
上述所述复位元件为安装在肩部受力杆后段与弹簧支撑架之间的拉 伸弹簧,弹簧与肩部受力杆后段的连接处设有可前后移动的调节装置。通 过该调节装置可调节肩部受力杆运动时的阻力。
上述所述肩部受力杆分为相对位置可调的前后两^L,前段为肩部结合 部,所述肩部受力杆设有位置调节装置,所述位置调节装置由控制杆、连 动杆、齿轮卡、齿轮及压缩弹簧组成,所述的齿轮安装在肩部受力杆后段, 齿轮卡受压缩弹簧的顶推与齿轮啮合,所述的控制杆安装在肩部受力杆的 前段,所述的连动杆连接控制杆和齿轮卡。釆用位置调节装置便于根据人 们的高度调整肩部受力杆的高度。
上述所述座椅上设有安全带。采用安全带保证人们做健身运动时的安全性与身体固定性,确保运动时动作的固定与训练效果。
上述所述座位上还设有左右两个扶手。采用扶手进一步保证人们做健
身运动时的安全性,并且提升舒适性。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2- I是本实用新型的健腰装置位于运动中间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2- II是本实用新型的健腰装置位于运动起点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2-III是本实用新型的健腰装置位于运动终点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的健肩装置位于运动起点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3- II是本实用新型的健肩装置位于运动中间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3-III是本实用新型的健肩装置的肩部受力杆位于向上调节最大幅
度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3-IV-1是图3-1的L定位时的放大示意图。 图3-IV-2是图3-1的L活动时的放大示意图。 图4- I是本实用新型的健颈装置位于运动起点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4-II是本实用新型的健颈装置位于运动终点位置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i兑明
B-扶手 H-弹簧支撑架 K-调阻液压缸活塞杆 P-调阻液压缸活塞杆的阻力调节装置 X-靠背转动轴心位 C-肩部受力杆前段 M-拉伸弹簧 W-肩部受力杆前后段连接的转轴位
A-支撑椅架
D-靠背
E-调阻液压缸
Y-液压缸固定轴心位
Z -液压釭活动轴心^f立
G-安全带
R-肩部受力杆后段
Q-肩部受力杆的转动轴心位L-肩部受力杆位置调节装置
Ll-控制杆 L2-连动杆
L3 -齿轮卡 L4 -齿轮卡的压缩弹簧
L5 -控制杆的转动点 L6 -齿轮卡的转动点
L7-后段肩部受力杆上的固定齿轮
F -头部受力板 J-头部受力板处的弹簧连接杆
N-拉伸弹簧 V-头部受力板处的转动轴心位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健身椅,包括支撑椅架A以及安装在支撑椅架上的座位、靠背D,所 述靠背D与支撑椅架A活动连接,支撑椅架A上设有可使靠背自动复位并 能调节拉伸阻力的复位机构;所述靠背顶端位置设有活动的头部受力板F, 所述靠背D上端设有弹簧支撑架H,头部受力板F上设有复位元件。复位元 件包括固定在头部受力板F后面的弹簧连接杆J,弹簧连接杆J上设有拉 伸弹簧N,拉伸弹簧N —端与靠背D上端位置的弹簧支撑架H固定连接, 拉伸弹簧N另 一端与弹簧连接杆J连接。拉伸弹簧N与弹簧连接杆〗的连 接处设有可前后移动的调节装置。复位机构为调阻液压缸E,液压缸活塞 杆K与靠背D下端活动连接,缸体与支撑椅架A连接,缸体上端有一旋转 调节阻力装置P。可使靠背自动复位并能调节拉伸阻力的复位机构为两个, 对称地分布在靠背下方两侧。
健身椅还包括肩部受力杆,肩部受力杆活动连接在靠背上端两侧对应 肩部位置,所述肩部受力杆上设有复位元件。复位元件为安装在肩部受力 杆后段R与靠背上端的弹簧支撑架H之间的拉伸弹簧M,拉伸弹簧M与肩 部受力杆后段R的连接处设有可前后移动的调节装置。肩部受力杆分为相 对位置可调的前后两段,前段C为肩部结合部,肩部受力杆设有位置调节装置L,位置调节装置L由控制杆L1、连动杆L2、齿轮卡L3、齿轮L7及 压缩弹簧L4组成,齿I仑L7安装在肩部受力杆后段R,齿I仑卡L3受压缩弹 簧L4的顶推与齿轮L7啮合,控制杆L1安装在肩部受力杆前段C,连动杆 L2连接控制杆Ll和齿轮卡L3。
座位上设有安全带G。座位上还设有左右两个扶手B。 如图2所示,椅靠背D通过椅靠背转动轴心位X前后转动,垂直角度 下向前转动最大幅度20度,向后转动最大幅度50度。调阻液压缸E的固 定端通过调阻液压缸固定轴心位Y与支撑椅架A连接,调阻液压缸E内的 活塞杆K(可延伸端)通过调阻液压缸活动轴心位Z与椅靠背D连接,调阻 液压缸E的拉伸阻力可从10-120kg自由调节,调阻液压釭E自动收回力 为固定的10kg左右。椅靠背D与活塞杆K/人起点位(图2- I所示)到中 位(图2 - II所示)再到止点位(图2 - III所示)进行抗阻力运动。
如图3所示,肩部受力杆前段C与肩部受力杆后段R活动连接,W是 肩部受力杆前后段连接的转动轴心位,Q为肩部受力杆转动的轴心位,肩 部受力杆前段C与肩部受力杆后段R可以通过位置调节装置L来控制定位 与活动,拉伸弹簧M的固定端与靠背顶端位置的弹簧支撑架H连接,拉 伸弹簧M与肩部受力杆后段R连接端设有可前后移动调节控制装置,来调
大或调小肩部受力杆后段R向下运动的阻力。
当位置装置L控制肩膀受力杆前段C与肩部受力杆后段R连接的转轴 位W为定位时,(图3—IV-L-2)肩部受力杆前段C与肩部受力杆后段R 为固定连接的一体,此时如肩部受力杆C受从下向上的外力影响而运动时, 会使肩部受力杆后段R以轴心位Q为轴心从上向下转动。(图3 - I运动到 图3-11)。不使用时,用定位装置L控制肩部受力杆前段C与转轴位W为 活动(图3—IV- L-l),把肩部受力杆前段C调至闲置位,再用定位装置 L控制肩部受力杆前段C与转轴位W为定位(图3 - III)。如图4所示,头部受力板F与头部受力板处的弹簧连接杆J是固定的 一体,通过头部受力板F处下端的转动轴位V与靠背D连接并转动。头部 受力板F转动角度头部受力板F在垂直状况下向前与向后的最大弧度 都为20度左右。拉伸弹簧N的固定端与靠背顶端位置的弹簧支撑架H连 接,拉伸弹簧N与头部受力板处的弹簧连接杆J的连接端为可前后移动调 节控制装置,来调大或调小头部受力板处的弹簧连接杆J从上向下运动的 阻力。当不使用时,头部受力板F处于起点位图4-1所示,通过头部向 后用力运动时可使头部受力板F达到向后的最大弧度位(图4-II所示, 运动弧度的大小据个人情况来定)。
本实用新型健身椅的使用方法如下 一、健腰、健肩、健颈三项功能同实施
人坐在椅子上,扣上安全带G,把背部全部紧贴着靠背D,把肩部受力 杆前段C从闲置位(图3 - III所示)向下调节训练准备位(图3 - I所示), 使肩部受力杆前段C紧贴着人的两肩,再通过位置调节装置L定位。把头 部后脑位紧贴着头部受力板F,然后通过腰部(竖棘^L)的力量对抗调阻 液压缸的拉伸阻力把靠背D从起点位(图2 - I所示)经过中位(图2 -II所示)到止点位(图2 - III所示),来进行腰部肌肉的抗阻力训练,如此 保持几十秒,同时两肩肌肉同时收缩使两肩从下向上运动,来对抗拉伸弹 簧M的拉伸阻力进行抗阻力训练运动(从图3-I至图3-II),两肩肌肉 放松时肩部受力杆会自动复位(图3-1所示)连续进行十几次后,接着 马上通过后颈部的肌肉收缩带动头部做从前向后仰的动作,来对抗头部受 力板F上的弹簧阻力使头部受力板F从起点位(图4-I所示)向后运动 (运动弧度的大小据个人情况来定),颈部肌肉放松时头部受力板F会自 动复位(图3-I所示)也连续进行十几次,然后腰部'f曼'隻放松,使颈、 肩、腰部都回复到起初位,这就是三项功能同时实施方法,以上方法做完为一组训练。每天训练3—10次。训练前期,从轻,从'!"曼,特别是颈肩腰
有不舒服者更要从轻从慢。
人坐在椅子上通过颈部向后仰,肩部向上提和腰部向后收,来使肌肉 收缩运动同时对抗椅子设计的阻力来做抗阻力训练,肌肉在抗阻力训练的 过程中恢复弹性与活力,同时提升肌肉的血活量使肌肉恢复强健,从而去 除肌肉的酸胀累痛与骨骼的不正常位,更能使肌肉承受更长久的身体负 荷。
二、单项功能独立实施
1、 健腰方法人坐在椅上扣上安全带G,把背部全部紧贴着靠背D,然后 通过腰部(竖棘肌)的力量对抗调阻液压缸的拉伸阻力把靠背D从起点位
(图2 - I所示)到中位(图2 - II所示)再到止点位(图2 - m所示) 进行抗阻力运动,腰部(竖棘肌)放松便自动复位,如此再进行多次同样 的抗阻力训练。这就是针对腰部而进行的抗阻力训练运动。
2、 健肩方法人坐在椅上后扣上安全带G,把肩部受力杆从闲置位(图3 -ni所示)向下调节训练准备位(图3-I所示),使肩部受力杆紧贴着 人的两肩,再通过位置调节装置L定位,然后两肩肌肉同时收缩使两肩从 下向上运动,来对抗拉伸弹簧M的拉伸阻力进行抗阻力训练运动(从图3 -I至图3-11),两肩肌肉放松时肩部受力杆C会自动复位(图3-1所 示),如此再进行多次同样的抗阻力训练,这就是针对肩部进行的抗阻力 训练运动。
3、 健颈方法人坐在椅上后扣上安全带G,把头部后脑位紧贴着头部受力 板F,通过颈部的肌肉带动头部做从前向后仰的动作,来对抗头部受力板 F上的阻力使头部受力板F从起点位(图4 - I所示)向后运动(运动弧度 的大小据个人情况来定),来对抗拉伸弹簧N的拉伸阻力进行抗阻力训练 运动(从图4-I至图4-II),颈部肌肉放松时头部受力板F会自动复位(图3 - I所示),如此再进行多次同样的抗阻力训练。这就是针对颈部 肌肉而进行的抗阻力训练运动。
权利要求1、健身椅,包括支撑椅架以及安装在支撑椅架上的座位、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与支撑椅架活动连接,支撑椅架上设有可使靠背自动复位的复位机构;所述靠背顶端位置设有活动的头部受力板,所述头部受力板上设有复位元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上端设有弹 簧支撑架,所述复位元件包括固定在头部受力板后面的弹簧连接杆,弹簧 连接杆上设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一端与弹簧支撑架固定连接,拉伸弹簧 另 一端与弹簧连接杆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健身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弹簧与弹簧 连接杆的连接处设有可前后移动的调节装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健身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机构为调 阻液压缸,调阻液压缸活塞杆与靠背下端活动连接,缸体与支撑椅架连接, 缸体上端有 一旋转调节阻力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健身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使靠背自动复 位的复位机构为两个,对称地分布在靠背下方两侧。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健身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肩部 受力杆,所述肩部受力杆活动连接在弹簧支撑架两侧对应肩部位置,所述 肩部受力杆上设有复位元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健身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元件为安装 在肩部受力杆后段与弹簧支撑架之间的拉伸弹簧,拉伸弹簧与肩部受力杆 后段的连接处设有可前后移动的调节装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健身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受力杆分为相对位置可调的前后两^a,前^a为肩部结合部,所述肩部受力杆设有位置调节装置,所述位置调节装置由控制杆、连动杆、齿轮卡、齿轮及压缩弹 簧组成,所述的齿轮安装在肩部受力杆后段,齿轮卡受压缩弹簧的顶推与 齿轮啮合,所述的控制杆安装在肩部受力杆的前段,所述的连动杆连接控 制杆和齿轮卡。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健身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上设有安全带。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健身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上还设有左 右两个扶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椅,特别是一种可同时进行颈、腰训练的健身椅。健身椅,包括支撑椅架以及安装在支撑椅架上的座位、靠背,所述靠背与支撑椅架活动连接,支撑椅架上设有可使靠背自动复位与调节拉伸阻力的复位机构;所述靠背顶端位置设有活动的头部受力板,所述头部受力板上设有复位元件。所述复位元件包括固定在头部受力板后面的弹簧连接杆,弹簧连接杆上设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一端与弹簧支撑架固定连接,拉伸弹簧另一端与弹簧连接杆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集健腰装置和健颈装置于一体,实现了颈部和腰部可同时或单独锻炼的功能。
文档编号A63B21/055GK201379938SQ20092005164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9日
发明者光 谢 申请人:光 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