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跳动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71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跳动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跳动球,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至少二道并联的启动 开关,必须二道启动开关同时导通才能启动作用,其中一道更是为安全开关的 作用,而能确保使用安全性的自行跳动球。背景技术
球玩具的种类及数量在玩具产品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足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而球玩具中又以能自行跳动的球玩具最受欢迎。习知的自行跳动球玩具有许多
种构造组成存在,例如美国第5297981号发明专利即是其中之一。
习知常见的自行跳动球玩具大体上具有一上壳体与一下壳体,上、下壳体 间以相对嵌接的构造接合,下壳体外部设有启动开关,内部则设有一振动装置, 其包括有一作用匣,是由一配设于中心的作用轴穿设并接合,该作用匣内以配 重偏心状态设置马达、电池及减速齿轮组;当按压该启动开关导通,则借由电 池驱动该马达轴心转动,再经减速齿轮组作用后驱动该作用轴转动,从而带动 该整体作用匣及其内组件绕著作用轴转动,并因其内配重偏心的作用,使整体 跳动球在平面上产生任意自行跳动的动作。
习知的自行跳动球因是借由相对嵌接是构造来接合上、下壳体,故使用时 在持续不断跳动(震动)是情形下,其相对嵌接的构造很难保证安全,有时会 因震动而使上、下壳体作反向移动,终至发生壳体间自动脱开的情形,而当上、 下壳体脱开后,使用者即必须重新组装一次,方可再行使用,尤其此种因震动 而自动脱开的情形只要发生过一次后就会越来越频繁,造成使用者极大的不便。 习知的自行跳动球为保护使用者的安全,大多会设有安全装置(或安全开 关),以确保在上、下壳体分开时,强力动作的马达与振动装置不会伤及使用 者。习知自行跳动球上的安全装置大多以多重构造组合来达成作用,如此会提 升制造、装配上的不安定性,不但造成制造成本的居高不下,且安全装置的安 全性也难确保,诚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跳动球,具备至少二道简易且安全的 启动开关,且其中一道更是为安全开关的作用,因此可大幅增进使用安全性; 且上、下壳体间接合完整时才能同时启动作用, 一但上、下壳体分离,电源即 自动断开;同时以挠曲扣接构造接合上、下壳体,因此能方便操作上、下壳体 间的接合动作,且接合状态能更为牢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跳动球,构造上由一上壳体、 一下壳体及一装设 于该下壳体内的振动装置所组成,该等上、下壳体的外部表面上分别设有复数 个弹性凸体;该上壳体及下壳体其中一者的外部接近开口端的外表面上设立有 一勾状扣杆,其数量为至少二处以上,而另一者的外部接近开口端的外表面上 则接合一挠性扣片,其上开设一扣孔,挠性扣片的数量及位置与前述的勾状扣 杆相对应且为至少二处以上,当该等上、下壳体组合后可操作挠性扣片使其扣 孔扣合住对应的勾状扣杆,该上壳体内部组设有一压件;该振动装置则至少包 括 一作用匣、 一作用轴、 一马达、 一减速齿轮组、 一第一启动开关、 一第二 启动开关、 一弹性体、 一启动掣件及一定位轴套,其中,该作用轴的二端分别 组设于该下壳体内部二侧,形成配设于该下壳体内部的状态;该作用匣由一中 间匣体、 一盖体及一电池盖所组成,该中间匣体与该盖体间成型若干分隔空间, 供至少容置组装入马达、减速齿轮组、第一启动开关、第二启动开关、启动掣 件及定位轴套,该马达相对于该作用匣呈配重偏心状态,其轴心带动该减速齿 轮组作用,并即驱动该作用轴转动,进而带动整体振动装置转动;该启动掣件 活接套设于该作用轴上并由形成于其一侧的推动钮容置于该中间匣体一侧边的 定位槽内;该第一启动开关与第二启动开关以并联式电性连接关系接合,并皆 容置于该中间匣体内部,第一启动开关的开关钮穿出该中间匣体的壁体,第二 启动开关的开关钮外侧套接一弹性体,该开关钮与启动掣件一外伸的压板贴触 到,当上、下壳体组合后,上壳体内部所组设的压件即同时压迫性推动该启动 掣件的推动钮,使带动整体启动掣件向中间匣体内部方向移动,致使该启动掣 件的压板按压该第二启动开关的开关钮;该定位轴套固接于该作用轴上,并以 紧配合方式容置于该中间匣体内部的定位槽内;该中间匣体与该电池盖间的空间供容置电池以提供所需电力。
其中,该挠性扣片可穿置于该上壳体及下壳体其中一者接近开口端上所开 设的穿置槽,其内部向下弯折一组装段贴住内壁,再加以接合固定。
其中,该上壳体及下壳体其中一者的开口端内缘具有一呈内凹的阶层,而 另一者的开口端外缘则具有一呈外凸的阶层,是与该呈内凹的阶层相对应。
其中,该呈内凹的阶层中一处成型有一定位片,而该呈外凸的阶层中一处 则成型有一与该定位片相对应的定位凹槽。
其中,该上壳体内部成型有一柱体,其上组设该压件。
其中,该下壳体内部二侧对应成型有一固定槽,其一侧设有一固定柱;该 作用轴的二端各穿套一相对应设置的固定轴套,主要具有一固定片及一固定孔, 该固定片供插置入固定槽内,并使固定孔对正固定柱,再借由接合件穿设固定 孔而与固定柱锁接,使该作用轴被二侧的固定轴套支撑而形成配设于该下壳体 内部的状态。
其中,该启动掣件的推动钮容置于该中间匣体一侧边的定位槽内并稍些外
突于作用匣壳体外。
其中,该作用轴上另套设一具轴承作用的轴套,而容置于该中间匣体另一
侧边的定位槽内。
其中,该振动装置更可包含有一电路板,其上可接设发光体。 其中,该振动装置更可包含有一电路板,其上可接设发声器。 其中,该振动装置更可包含有一电路板,其上设有控制电路,可包括一延
迟电路。
其中,该振动装置更可包含有一电路板,其上设有控制电路,可包括一计 时电路。
其中,该振动装置更可包含有一电路板,其上设有控制电路,可包括一声 控启动电路,可经由一声控收音器接收声音控制启动。
其中,该等弹性凸体是由具挠性的弹性材料制成,该等上、下壳体的表面 上开设穿孔,弹性凸体具设凸出上、下壳体表面的凸出部,该凸出部的内部开
空,底部设有向外伸出的外夹片及内夹片,致其间距形成一夹槽;弹性凸体由方式通过穿孔使其夹槽夹住穿孔周边壁体,而
使该凸出部位于穿孔的外部;有一硬质的固定垫,具有一直径恰好可紧配合塞 置入该内夹片内径且高度不低于外夹片高度的圆塞部及一较为扩大的贴合片, 将该圆塞部紧配合塞置入该内夹片内径的中空处及该贴合片贴合住内夹片,使 硬质固定垫的圆塞部撑住内夹片内径的中空处,同时使贴合片与内夹片表面接 合,使内夹片因硬质贴合片的贴合而失去挠性,以确保该等弹性凸体不会自穿 孔脱落。
其中,该固定垫的圆塞部与贴合片的交接外壁面上可涂上接合胶,使该固 定垫与该内夹片及其内径中空处更稳固胶合住。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跳动球,其优点及功效在于
一、 本实用新型自行跳动球1具备至少二道启动开关(第一启动开关35 与第二启动开关36 ),且其中一道(第二启动开关36 )更是为安全开关的作 用,因此能大幅增进使用安全性。
二、 本实用新型自行跳动球l的上、下壳体IO、 20间作完整接合时才能 启动作用,分离时即自动断开电路,使用上极为方便且安全。
三、 本实用新型自行跳动球1的上、下壳体10、 20间是采挠曲扣接构造接 合,操作上较为方便且牢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振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部份组件的组合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部份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部份组件的接合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部份组件的扣接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部份组件的导通作用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凸体与穿孔的分解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凸体与穿孔的组合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挠性扣片与下壳体的分解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挠性扣片与下壳体的组合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挠性扣片与下壳体的分解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挠性扣片与下壳体的组合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挠性扣片与下壳体的分解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挠性扣片与下壳体的组合图 图中具体标号如下
1一-自行跳动球10上壳体11勾状扣杆
12-—阶层13---定位片14-—柱体
15---压件16-—穿孔20---下壳体
21、 21A、 21B—-挠性扣片214—-接合杆
211、 211A、 211B---扣接段215—-接合头
2111、 2111A、 2111B-—扣孔214A-一组装孔
2112、 2113、 2132、 2133---小阻片215A-一接合件
212、 212A、 212B-一水平段214B-—胶合作用
213、 213A、 213B ---组装段22-—阶层
2112A、 2113A、 2132A、 2112B—-小阻片 221-一穿置槽
2113B、 2133A、 2132B、 2133B—-小阻片 222---穿孔
23-—定位凹槽 24-—固定槽25-一固定柱
26—-穿孔 30-—振动装置31---作用匣
311---中间匣体 3111—-定位槽 3112—-定位槽
3113-—定位槽 312-—盖体 313—-电池盖
32— -作用轴 321—-固定轴套 3211—-固定片 3212-—固定孔 3213-—接合件 322—-轴套
33— -马达 351-—开关钮 34-—减速齿轮组 37-—启动掣件 371-—推动钮 372—压板
35-—第一启动开关361—-开关钮 362—-弹性体位轴套 391-—发光体 392-—声控收音器 40—-弹性凸体 41一-凸出部 43—-内夹片 44-—夹槽
39—-电路板 393—_发声器 42一-外夹片 45-一固定垫
451—-圆塞部 452—-贴合片 46-—接合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l、 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一自行跳动球l,构造上由 一上壳体10、 一下壳体20及一装设于该下壳体20内的振动装置30所组成; 其中,该等上、下壳体IO、 20是外部表面上分别设有复数个弹性凸体40(图1 所示);该上壳体10外部接近开口端的外表面上设立有一勾状扣杆11,其数 量为至少二处以上(本实施例设立三处),开口端内缘则具有一呈内凹的阶层 12,其中一处成型有一定位片13,上壳体IO内部适当处成型有一柱体14,其 上组设一压件15。
该等弹性凸体40组设于上、下壳体10、 20的表面上的构造组成可如图10、 ll所示,在该等上、下壳体IO、 20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穿孔16、 26;而弹性 凸体40则具设凸出部41,该凸出部41的底部外径与该穿孔16、 26的直径相 同或略大,且其内部为开空,底部设有向外伸出的外夹片42及内夹片43,致 其间距形成一夹槽44;该等弹性凸体40由具挠性(例如以硬度50度至60度 间为佳)的弹性材料制成,组装时弹性凸体40由该等内、外夹片43、 42的其 中一者以挠曲挤压方式通过穿孔16、 26 (即可选择将弹性凸体40自穿孔16、 26内部穿出并使外夹片42挤出穿孔16、 26的组装方式,或选择由外部将内夹 片43直接挤入穿孔16、 26的组装方式),使其夹槽44夹住穿孔16、 26的周 边壁体,而使该凸出部41位于穿孔的外部;然后由一硬质的固定垫45,其具 有一直径恰好可紧配合塞置入该内夹片43内径且高度不低于外夹片高度的圆 塞部451及一较为扩大的贴合片452,组装时先在该圆塞部451与贴合片452 的交接外壁面上涂上接合胶46,然后将该圆塞部451紧配合塞置入该内夹片43 内径中空处,并使该贴合片452贴合住内夹片43,则借由接合胶46的胶合作 用,可使硬质固定垫45撑住挠性内夹片43的内径中空处,且使内夹片43表面
10200920148359.8
因与贴合片452胶合而失去挠性,以确保该等弹性凸体40受到如何强大的震动 或撞击,皆不会自穿孔16、 26脱落。
请参阅图l、 2所示,该下壳体20外部接近开口端的外表面上接合一挠性 扣片21,其上开设一扣孔2111,挠性扣片21的数量及位置与前述勾状扣杆ll 相对应为至少二处以上(本实施例相对应设立三处),下壳体20的开口端外缘 具有一呈外凸的阶层22,其中一处成型有一定位凹槽23,与前述的阶层12及 定位片13分别相对应,下壳体20内部二侧对应成型有一固定槽24,其一侧设 有一固定柱25。该挠性扣片21的构造及组装可如图12、 13所示,在该下壳体 20的阶层22底部下缘开设一穿置槽221,下方则有一穿孔222穿透下壳体20; 该挠性扣片21设成扣接段211、水平段212及组装段213三部份,扣接段211 上开设一扣孔2111,扣接段211与组装段213靠近水平段212的弯折处二侧各 向外伸出小阻片2112、 2113与2132、 2133,在该组装段213上对应于前述穿 孔222处向外成型有一接合杆214,其端头设为直径较该穿孔222内径为宽些 的接合头215,为方便该接合头215的头部可以借由挤压变形而縮小外围宽度, 所以在接合头215正面向内部开设一变形槽2151,以呈推把状(外宽内浅)( 图13所示)为佳。组装即如图13所示,将该挠性扣片21扣接段211及小阻 片2112、 2113自内向外推挤穿设过该穿置槽221,使其水平段212坐于下壳体 20壳壁顶上,且使组装段213贴住下壳体20内壁,该等小阻片2112、 2113与 2132、 2133有帮助阻挡该扣接段211及组装段213被拉动穿出穿置槽221的 作用;此时该接合头215恰对正该穿孔222,故即可稍加施力使该接合头215 以挤压变形方式(由该变形槽2151吸收其变形量)穿设过该穿孔222,然后随 即恢复原状而抵住下壳体20壳壁,并使其接合杆214停留于该穿孔222内。如 此该挠性扣片21即组装接合于该下壳体20上,以便等待与上壳体10上对应的 勾状扣杆ll扣接。
该挠性扣片21的构造及组装也可如图14、 15所示(为方便作说明,兹将 图14、 15中的挠性扣片编号以21A),其中,该下壳体20的阶层22上同样开 设有一穿置槽221,下方则有一穿孔222穿透下壳体20;该挠性扣片21A设成 扣接段211A、水平段212A及组装段213A三部份,扣接段211A上开设一扣孔2111A,向下弯折成水平段212A后再向下弯折成组装段213A,扣接段211A与 组装段213A靠近水平段212A的弯折处二侧各向外伸出小阻片2112A、 2113A与 2132A、 2133A,在该组装段213A上对应于前述穿孔222处开设有一组装孔214A, 可供一接合件215A (例如胶钉、铆钉或鸡眼钉等)穿设。组装即如图15所示, 将该挠性扣片21的扣接段21A及小阻片2112A、 2113A自内向外推挤穿设过该 穿置槽221,使其水平段212A坐于下壳体20壳壁顶上,且使组装段213A贴住 下壳体20内壁,该等小阻片2112A、 2113A与2132A、 2133A有帮助阻挡该扣 接段211A及组装段213A被拉动穿出穿置槽221的作用;此时该组装孔214A 恰对正该穿孔222,故即可将接合件215A穿置入该组装孔214A及该穿孔222, 再加以施工接合;其接合手段则不受拘限,若该接合件215A为胶钉,则即加以 热烫固定;若该接合件215A为铆钉或鸡眼钉,则即加以铆接固定。如此该挠性 扣片21A即组装接合于该下壳体20上,以便等待与上壳体10上对应的勾状扣 杆11扣接。
该挠性扣片21的构造及组装也可如图16、 17所示(为方便作说明,兹将 图16、 17中的挠性扣片编号以21B),其中,该下壳体20的阶层22上同样开 设有一穿置槽221;该挠性扣片21B设成扣接段211B、水平段212B及组装段 213B三部份,扣接段211B上开设一扣孔2111B,向下弯折成水平段212B后再 向下弯折成组装段213B,扣接段211B与组装段213B靠近水平段212B的弯折 处二侧各向外伸出小阻片2112B、 2113B与2132B、 2133B。组装即如图17所 示,将该挠性扣片21B的扣接段211B及小阻片2112B、 2113B自内向外推挤穿 设过该穿置槽221 ,使其水平段212B坐于下壳体20壳壁顶上,且使组装段213B 贴住下壳体20内壁,该等小阻片2112B、 2113B与2132B、 2133B有帮助阻挡 该扣接段211B及组装段213B被拉动穿出穿置槽221的作用;然后可在该组装 段213B与下壳体20内壁间借由胶合作用214B予以作稳固接合。所指胶合作用 的手段不受拘限,例如可采上胶接合的手段,也可采高周波热溶接合等一等方 式。如此该挠性扣片21B即组装接合于该下壳体20上,以便等待与上壳体IO
上对应的勾状扣杆11扣接。
接着,请参阅图3、 4所示,该振动装置30至少包括 一作用匣31、 一作用轴32、 一马达33、 一减速齿轮组34、 一第一启动开关35、 一第二启动开关 36、 一弹性体362、 一启动掣件37、 一定位轴套38及一电路板39,其中,该 作用轴32的二端各穿套一相对应设置的固定轴套321,该固定轴套321主要具 有一固定片3211及一固定孔3212,组装时,该固定片3211是插置入该下壳体 20内部的固定槽24内,并使其固定孔3212即对正固定柱25,然后借由接合件 3213 (例如螺钉)穿设固定孔3212而与固定柱25锁接,以使该作用轴32 被二侧的固定轴套321支撑而形成配设于该下壳体20内部的状态。
该作用匣31由一中间匣体311、 一盖体312及一电池盖313所组成,该中 间匣体311与该盖体312间成型若干分隔空间,供容置组装入马达33、减速齿 轮组34、第一启动开关35、第二启动开关36、弹性体362、启动掣件37、定 位轴套38及电路板39等组件,该马达33相对于该作用匣31呈配重偏心状态, 其轴心转动时带动该减速齿轮组34作用,最后即驱动该作用轴32转动,进而 带动整体振动装置30转动;该启动掣件37是活接套设于该作用轴32上并由形 成于其一侧的推动钮371容置于该中间匣体311—侧边的定位槽3111内并稍些 外突于中间匣体311的壁体,该作用轴32另套设一具轴承作用的轴套322而容 置于该中间匣体311另一侧边的定位槽3112内;该定位轴套38是固接于该作 用轴32上,并以紧配合方式容置于该中间匣体311内部的定位槽3113内作定 位,该定位轴套38紧配合容置于该定位槽3113内的作用是为确保该作用轴32 的位置,使其不致左右移动,以确保第二启动开关36正确作用。
该第一启动开关35与第二启动开关36间是采并联式电性连接关系组设( 可组设于该电路板39上),并皆容置于该中间匣体311内部,其中,第一启动 开关35的开关钮351是穿出该中间匣体311的壁体,以方便自该中间匣体311 外部操控,而该第二启动开关36的开关钮361则与该启动掣件37 —外伸的压 板372贴触到(如图4所示);该第二启动开关36本身的作用是借由推压(按 压)其开关钮361而导通(0N ),然后退开(停止)对该开关钮361的推压时, 借由其内部所设弹性体推使该开关钮361外伸回位而断开(OFF );在本实用新 型中即由该启动掣件37的压板372来执行前进推压及后退停止推压该开关钮 361的动作,因此该启动掣件37 (连同其压板372 )会有前进及后退的移动动作(其作用后会详述);为确保该启动掣件37 (连同其压板372 )在必须后退 的时候能确实后退,故本实用新型在该开关钮361外侧更套接一弹性体362, 使其一端抵到第二启动开关36的外壁体,另一端则抵到该压板372。
为增加本实用新型自行弹跳球的趣味性,更可于中间匣体311内增设电路 板39,以增加各种电路作用,例如该电路板39上可接设发光体391(例如 LED)、声控收音器392 (蜂鸣器)、发声器393,及可增设各种控制电路,例如 可包括一延迟电路、 一计时电路及一声控启动电路;该中间匣体311与该电池 盖313间的空间供容置电池,以提供本实用新型自行跳动球1所需的电力。
完成上述装配组合后,如图5所示,该上壳体10与组装于其内的压件15 即为一组合体,而下壳体20与组装于其内的振动装置30则为另一组合体。使 用时,先操控该第一启动开关35的开关钮351,使第一启动开关35导通(但 此时马达33尚未通电),然后即分持上、下壳体IO、 20使其开口端相对,并 且使上壳体10的定位片13与下壳体20的定位凹槽23对正;必须一提的是, 此时该上壳体10内的压件15会恰对正该下壳体20内启动掣件37的推动钮371 (如图6所示);
接着,使该上壳体10内凹的阶层12与该下壳体20外凸的阶层22直接相 互插接(如图7中编号12、 22所示),同时该上壳体10的定位片13也会定位 性插入该下壳体20的定位凹槽23内,且该等挠性扣片21 (或21A或21B )的 扣接段211 (或211A或211B )会与该等勾状扣杆11 一对一对应邻接,因此接 着即可将该等扣接段211 (或211A或211B ) —一拉伸使其扣孔2111 (或2111A 或2111B )直接紧扣入对应的勾状扣杆11 (如图8所示),且其勾部能阻使扣 孔2111 (或2111A或2111B )无法任意自勾状扣杆ll脱开;在此一动作过程中, 该压件15已同时压迫性推动该推动钮371 (连同含压板372的启动掣件37整 体)向该中间匣体311内部的方向移动(如图7所示),故该压板372即被迫 按压该第二启动开关36的开关钮361使该第二启动开关36导通(如图9所示 ),同时也压縮该弹性体362。
在上壳体10与该下壳体20相互紧密插接的时间点,因为第一启动开关35 与第二启动开关36皆己导通,故此时该马达33应会通电而产生带动整体振动
14装置30转动的作用,此时使用者尚须进行该等挠性扣片21与勾状扣杆11间的 扣接动作,故为使使用者更安全且安心地操作,本实用新型可于控制电路中借
由实行延迟电路的设计以延迟马达33的启动,方便使用者完成全部组装动作后 才使马达33启动,以增加使用者的安全感。
当马达33启动时,即连带驱使作用匣31产生偏心转动,使整体自行跳动 球1产生振动动作,则借由该等弹性凸体40的挠性弹性作用,可使整体自行跳 动球1作出不规则的弹跳动作。在马达33启动展开作用时,本实用新型的控制 电路可令发光体391配合发出光亮,及令发声器393配合发出声响,以增加玩 乐效果。同时控制电路中的计时电路可按照设定时间停止马达33的作用,并可 由声控启动电路经由该声控收音器392接收使用者的声音控制而重行启动作 用。
当使用者无论任何目的(例如换装电池)于动作中必须或是无意间拆开 上、下壳体IO、 20时,其须先将该等挠性扣片21拆离勾状扣杆11,然后将上 壳体10与下壳体20相互拔离(亦即使二者间脱离),在此同时,该第一启动 开关35纵仍导通,但因该压件15己脱离该推动钮371,加上该弹性体362的 弹力作用,推使该压板372确实后退,以确实解除该压板372对该开关钮361 的导通推动,使该第二启动开关36瞬即断开(open),因该第一启动开关35 与第二启动开关36间是采用并联式电性连接关系,故马达33亦即刻停止动作, 所以使用者可以安心且安全地接触该作用匣31进行其目的(例如换装电池)。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壳体IO、 20相互脱离时,该第二启动开关36 会即刻断开电源,使马达33停止动作,故能具有安全开关的作用功效。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之若干分别接合于上壳体10及下壳体20上而可相对应 扣合组装之构造,于实际实施时系可调换位置。例如所述之勾状扣杆ll可以 改变成型于下壳体20上,而挠性扣片21 (或21A或21B )则改变接合于上壳体 10上,如此同样可以达成相对应扣合之作用;又如所述呈内凹之阶层12及 该定位片13可以改变成型于下壳体20上,而该呈外凸之阶层22及该定位凹槽 23则改变成型于上壳体10上,如此同样可以达成相对应接合之作用。凡此等 效变化皆在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跳动球,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跳动球由一上壳体、一下壳体及一装设于该下壳体内的振动装置所组成,该上、下壳体的外部表面上分别设有复数个弹性凸体;该上壳体及下壳体其中一者的外部接近开口端的外表面上设立有一勾状扣杆,其数量为至少二处以上,而另一者的外部接近开口端的外表面上则接合一挠性扣片,其上开设一扣孔,挠性扣片的数量及位置与前述的勾状扣杆相对应且为至少二处以上,该等上、下壳体组合后操作挠性扣片使其扣孔扣合住对应的勾状扣杆,该上壳体内部组设有一压件;该振动装置则至少包括一作用匣、一作用轴、一马达、一减速齿轮组、一第一启动开关、一第二启动开关、一弹性体、一启动掣件及一定位轴套,其中,该作用轴的二端分别组设于该下壳体内部二侧,形成配设于该下壳体内部的状态;该作用匣由一中间匣体、一盖体及一电池盖所组成,该中间匣体与该盖体间成型若干分隔空间,供至少容置组装入该等马达、减速齿轮组、第一启动开关、第二启动开关、弹性体、启动掣件及定位轴套,该马达相对于该作用匣呈配重偏心状态,其轴心带动该减速齿轮组作用,并即驱动该作用轴转动,进而带动整体振动装置转动;该启动掣件活接套设于该作用轴上并由形成于其一侧的推动钮容置于该中间匣体一侧边的定位槽内;该第一启动开关与第二启动开关以并联式电性连接关系接合,并皆容置于该中间匣体内部,第一启动开关的开关钮穿出该中间匣体的壁体,第二启动开关的开关钮外侧套接一弹性体,该开关钮与启动掣件一外伸的压板贴触到,上、下壳体组合后,上壳体内部所组设的压件即同时压迫性推动该启动掣件的推动钮,使带动整体启动掣件向中间匣体内部方向移动,使该启动掣件的压板按压该第二启动开关的开关钮及该弹性体;该定位轴套固接于该作用轴上,并以紧配合方式容置于该中间匣体内部的定位槽内;该中间匣体与该电池盖间的空间供容置电池以提供所需电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跳动球,其特征在于该挠性扣片穿置于该 上壳体及下壳体其中一者接近开口端上所开设的穿置槽,其内部向下弯折一组 装段贴住内壁,再加以接合固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跳动球, 中一者的开口端内缘具有一呈内凹的阶层, 外凸的阶层,与该呈内凹的阶层相对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跳动球,处成型有一定位片,而该呈外凸的阶层中-定位凹槽。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跳动球, 一柱体,其上组设该压件。其特征在于该上壳体及下壳体其 而另一者的开口端外缘则具有一呈其特征在于该呈内凹的阶层中一 处则成型有一与该定位片相对应的其特征在于该上壳体内部成型有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跳动球,其特征在于该下壳体内部二侧对 应成型有一固定槽,其一侧设有一固定柱;该作用轴的二端各穿套一相对应设 置的固定轴套,具有一固定片及一固定孔,该固定片供插置入固定槽内,并使 固定孔对正固定柱,再借由接合件穿设固定孔而与固定柱锁接,使该作用轴被 二侧的固定轴套支撑而形成配设于该下壳体内部的状态。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跳动球,其特征在于该启动掣件的推动钮 容置于该中间匣体一侧边的定位槽内并稍些外突于作用匣壳体外。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跳动球,其特征在于该作用轴上另套设一 具轴承作用的轴套,而容置于该中间匣体另一侧边的定位槽内。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跳动球,其特征在于该振动装置更包含有 一电路板,其上接设发光体。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跳动球,其特征在于该振动装置更包含有 一电路板,其上接设发声器。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跳动球,其特征在于该振动装置更包含有 一电路板,其上设有控制电路,包括一延迟电路。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跳动球,其特征在于该振动装置更包含有 一电路板,其上设有控制电路,包括一计时电路。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跳动球,其特征在于该振动装置更包含有 一电路板,其上设有控制电路,包括一声控启动电路,经由一声控收音器接收 声音控制启动。
1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跳动球,其特征在于该等弹性凸体是由 具挠性的弹性材料制成,该等上、下壳体的表面上开设穿孔,弹性凸体具有凸 出上、下壳体表面的凸出部,该凸出部的内部开空,底部设有向外伸出的外夹 片及内夹片,致其间距形成一夹槽;弹性凸体由内、外夹片其中一者以挠曲挤 压方式通过穿孔使其夹槽夹住穿孔周边壁体,而使该凸出部位于穿孔的外部; 有一硬质的固定垫,具有一直径恰好可紧配合塞置入该内夹片内径且高度不低 于外夹片高度的圆塞部及一较为扩大的贴合片,该圆塞部紧配合塞置入该内夹 片内径的中空处及该贴合片贴合住内夹片,硬质固定垫的圆塞部撑住内夹片内 径的中空处,同时使贴合片与内夹片表面接合,内夹片因硬质贴合片的贴合而 失去挠性。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跳动球,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垫的圆塞部 与贴合片的交接外壁面上涂上接合胶,使该固定垫与该内夹片及其内径中空处 胶合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跳动球,是一种由上、下壳体及装设于该下壳体内的振动装置所组成的自行跳动球,主要在于使用时必须将上、下壳体接合完整才能同时启动作用,一旦上、下壳体分离,则电源立即断开,使作用立即停止;该振动装置内装设有至少二道启动开关,其中一道更是为安全开关的作用,因此可大幅增进使用安全性;同时,该等上、下壳体间是借由挠曲扣接构造接合,能方便操作接合动作,并可使接合状态更为牢靠。
文档编号A63H33/00GK201399248SQ200920148359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日
发明者林丽香 申请人:林丽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