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69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改良,尤指一种使用更安全,且能 适度调整运动强度的推、拉式腹部健身器。
背景技术
现今工商业发达,相对带动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向上提升,以往许久才能吃到的 鱼肉类,现在可以说是每餐都吃的到,但大鱼大肉吃惯了,相对会造成身体的胆固醇上升, 进而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况且因为现代人工作忙碌,且生活步调快,生活重 心均放在工作及家庭上,鲜少有时间可运动健身,以致于脂肪累积无法消耗,体重与腰围也 就跟着直线上升,就算有时间,亦苦无适当且完整的场所供人们使用,如此长久下来不仅平 常生活容易无精打彩,更甚者将影响到身体健康,有鉴于此,遂有一些可完善运用空间,且 供何时何地均能运动的健身器材被一一研发出,本实用新型即是针对推、拉式的腹部健身 器加以改良。如图12所示,即为目前现有常见的推、拉式腹部健身器,其主要是以二圆型杆体 61作上下并叠组成导架60主体,于二杆体61两端分别利用一垫块62或一连体式塞件63 加以垫撑而使二杆体61保持适当间隙,于该间隙内得置入一滑件70,该滑件70内部设有二 滑轮71,并使二滑轮71弧凹部恰与二杆体61接触契合,能以二杆体61对滑件70形成稳定 限位作用,于滑件70并穿设有一轴杆72以插组握柄73,另于下杆体61两端分别组设有一 软质垫板64及一垫撑杆65,于垫块62与滑件70间并勾设有弹力拉绳66,由此,于实施运 动时(如图13所示),使用者乃采跪姿将双膝跪置于软质垫板64上,双手同时抓握于滑件 70两侧握柄73以操作其推、拉作动,使滑件70能于二杆体61导持下作前、后稳定滑移,配 合所需克服的弹力拉绳66弹性,而能达到身体随的伸展的臀、腹部健身运动。然而,如上所述的现有结构于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有下述的问题点(一)其各部构 件直接外露,而没有加以遮蔽,该外露的构件,相当容易在滑移操作时,造成肢体被夹伤或 发生卷入的危险,而弹力拉绳66的拉回,亦可能直接弹复到人体上,让现有结构的使用安 全会倍受质疑;(二)其各部构件直接外露,而没有加以遮蔽,让空气中的灰尘或异物相当 容易漂入,并卡在滑轮71的弧凹部,该现象将会导致滑轮71滚动不顺畅,并造成不当的磨 耗;(三)其杆体61涵盖范围长,且无法被收折或拆组,故在收藏时亦会占积过大的空间; (四)其弹力拉绳66的弹力无法被调整,当要使用不同的力道进行练习时,即需要将弹力 拉绳66整个换掉,该种的使用,其成本将较高,且不方便;(五)其实施运动时,双脚分跨于 杆体61两侧,以采跪姿使用,但因为杆体61涵盖整个操作范围,且直接往上隆起,故在往复 前、后滑移时,若使用者施力不当,或不黯操作的技巧,造成双手滑脱,都可能会发生身体直 接与杆体61相靠触碰撞的现象,该将容易导致使用者承受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如何针对上述现有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所存在的缺点进行研发改良,实 为相关业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本创作人有鉴于此,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 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现有的推、拉式腹部健身器,其体积大不易被收藏,各部构件并直接外露,而有灰 尘容易沾染上,或会在操作时造成使用者肢体被卷入、夹伤的危险,此乃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点ο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改良,其推、拉式腹部健身器具有一 健身器主体,该健身器主体与一软性垫相结合,令使用者能采跪姿将双膝跪置在软性垫上, 以将整个健身器做固定,上半身肢体再往前延展,以利用健身器主体来进行腹部、臀部的训 练,且该健身器主体包含有一底座、一上盖、一弹性绳与一滑移组件,其中,软性垫是具缓 冲减震的软性垫,且能被折叠,底座具有一平台,平台顶面两侧均利用二往上高起挡壁的分 隔,而各形成有一滑沟,使二滑沟间能成为一闪避空间,闪避空间后方内并枢组有一第一绕 结柱,上盖与底座相配合使用,以盖合在底座上方,将内部构件封闭,该上盖底面相对于底 座挡壁与滑沟位置同样设有挡壁与滑沟,两侧各切设有一伸出口,滑移组件具有一轴杆,轴 杆外周枢组有一第二绕结柱,在轴杆伸出于第二绕结柱的两侧则依序枢组有一滚轮与套结 有一握柄,且该第二绕结柱、滚轮与握柄保持相隔,以在组装时能顺利闪过挡壁,滑移组件 是以滚轮契合在滑沟,闪避空间提供第二绕结柱对正置入,握柄并同步伸出于底座两侧外, 令滑移组件受到滑沟的限制,而只能在底座上前、后滑移,弹性绳一端先固结在底座平台的 预设位置后,另一端再绕过第一、二绕结柱,并回折以固定在平台的相对位置,上盖则盖合 在底座上方,以将内部各构件封闭,而伸出口的设置,将能提供握柄闪避并伸出,由此,以得 到一种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改良。其中,底座直接结合在软性垫前方顶面。其中,底座与软性垫采相间隔的形态设置,利用连接件在其两侧间做连结,该连接 件为宽板状的编织带体,且长度能被调整。其中,底座的滑沟内在滑移的前、后最大行程位置各设立有一挡块,且该挡块平行 滑沟轴向的相对内侧均结合有一缓冲垫。其中,平台底面前、后是利用往两侧延伸出的底撑块而能被架高。其中,弹性绳另一端由下往上绕过第一、二绕结柱,再回折以从第一、二绕结柱下 方拉回,同样固定在平台的相对位置。其中,底座的平台上,位于第一绕结柱前方设有多个呈U形状,且间隔排列的凸 座,令弹性绳能先拉撑开,并卡固在凸座上,以改变其原始紧度后,再与第一、二绕结柱相绕 结,利用凸座位置上的差异,配合上盖的快速开启以调整,而能产生不同的训练力道。其中,在卡固时,利用弹性绳上的扩大部来达成,该扩大部乃为包覆在弹性绳内的卡珠。其中,在卡固时,是利用弹性绳上的扩大部来达成,该扩大部乃为直接形成在弹性 绳上的绳结。其中,底座的平台上,位于第一绕结柱前方设有多个呈U形状,且间隔排列的凸 座,令弹性绳能先拉撑开,并交错绑结在凸座上固定,以改变其原始紧度后,再与第一、二绕
5结柱相绕结,利用凸座位置上的差异,配合上盖的快速开启以调整,而能产生不同的训练力 道。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改良,其各部构件封闭在底座与上 盖间,而与外部空间相隔绝,故在操作时将能避免肢体被各部份构件夹伤或卷入,亦没有弹 性绳拉回,并弹复到身上的危险,该在使用时将更安全。( 二)本实用新型提供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改良,其各部构件封闭在底座与上 盖间,而与外部空间相隔绝,该实能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或异物漂入,并卡在滚轮与滑沟间, 令滚轮能顺畅的滑移,并将磨耗减至最低。(三)本实用新型提供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改良,其健身器主体仅涵盖在前方 位置,软性垫又能被折叠,以减少材积,故在收藏、收纳或载运、展售时,都不虞占据过大的 空间。(四)本实用新型提供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改良,其仅需要将上盖开启,就能 迅速完成调整弹性绳弹力的动作,该不用将弹性绳做更换的设计,实能降低使用的成本,在 操作上亦较便利。(五)本实用新型提供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改良,其健身器主体仅涵盖在前方 位置,故在推、拉健身的运动过程,使用者双手握持于滑移组件伸出的二握柄于底座中进行 推、拉的作动,是以二滚轮沿底座两侧的滑沟平行作动,该在操作时相对具有极佳平稳性, 不致产生侧向倾斜,且能避免使用者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图4 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组合剖面图。图5 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上视图。图6 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预备动作图。图7 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前推状态图。图8 是本实用新型前推并克服弹性绳弹力的状态图。图9和图9a 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暨局部放大图。图10 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调整状态图。图11 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图。图12 是现有结构的立体外观图。图13 是现有结构的使用状态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本实用新型部份软性垫——10连接件——11底座-----20平台-----21挡壁-----22滑沟-----23[0043]闪避空间-—24挡块一-—25[0044]第一绕结柱一26底撑块——27[0045]凸座-28[0046]上皿-30挡壁一-—31[0047]滑沟一一-32伸出口-----33[0048]封片一一-34[0049]弹性绳一—40扩大部----41[0050]滑移组件-—50轴杆一-—51[0051]轴承一一-52第二绕结柱一53[0052]限位部一—54滚轮一-—55[0053]握柄-56[0054]现有部份[0055]导架一一-60杆体一-—61[0056]垫块-62塞件一-—63[0057]软质垫板-—64垫撑杆----65[0058]弹力拉绳---66[0059]滑件一一-70滑轮一一-71[0060]轴杆一一-72握柄-7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兹请配 合附图说明列举实施例,详述说明如后首先,先请由图1及图2所示观之,其推、拉式腹部健身器具有一健身器主体,该健 身器主体与一软性垫10相结合,令使用者可采跪姿将双膝跪置在软性垫10上,以将整个健 身器做固定,上半身肢体再往前延展,以利用健身器主体来进行腹部、臀部的训练,且该健 身器主体包含有一底座20、一上盖30、一弹性绳40与一滑移组件50,其中,软性垫10具缓 冲减震的效果,且能被折叠,以减少整体材积,底座20具有一平台21,平台21顶面两侧均利 用二往上高起挡壁22的分隔,而各形成有一滑沟23,使二滑沟23间可成为一闪避空间24, 滑沟23内在滑移的前、后最大行程位置则各设立有一挡块25,且该挡块25平行滑沟23轴 向的相对内侧均结合有一缓冲垫,利用挡块25与缓冲垫的配合,将能达到操作时的止挡、 减震与消音效果,又闪避空间24后方内枢组有一第一绕结柱26,平台21底面前、后则利用 往两侧延伸出的底撑块27而能被架高,及该底座20能直接结合在软性垫10前方顶面,上 盖30与底座20相配合使用,以盖合在底座20上方,将内部构件封闭,该上盖30底面相对 于底座20挡壁22与滑沟23位置同样设有挡壁31与滑沟32,两侧各切设有一伸出口 33, 前、后端则往下弯折,以各延伸成为一封片34,弹性绳40为弹性编织带或橡胶弹性绳,滑移 组件50具有一轴杆51,轴杆51外周乃利用轴承52的配合,而枢组有一第二绕结柱53,第 二绕结柱53外周中段设有收束状的限位部54,在轴杆51伸出于第二绕结柱53的两侧则依 序枢组有一滚轮55与套结有一握柄56,且该第二绕结柱53、滚轮55与握柄56保持相隔, 以在组装时可顺利闪过挡壁22、31。[0063]其结构的组合,复请由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观之,滑移组件50是以滚轮55 契合在滑沟23,闪避空间24提供第二绕结柱53对正置入,握柄56并同步伸出于底座20两 侧外,令滑移组件50可受到滑沟23的限制,而只能在底座20上前、后滑移,弹性绳40 —端 先固结在底座20平台21的预设位置后,另一端再由下往上绕过第一绕结柱26与第二绕结 柱53的限位部54,并回折以从第一、二绕结柱26、53下方拉回,同样固定在平台21的相对 位置,最后再将上盖30盖合在底座20上方,以将内部各构件封闭,而伸出口 33的设置,将 能提供握柄56闪避并伸出,据此,即完成组合。其实际操作运动时,使用者采跪姿将双膝跪置在软性垫10上,以利用跪置上的下 压力与使用者本身的体重来将整个健身器做固定,双手再同时抓握于滑移组件50伸出的 二握柄56,以通过二握柄56来对滑移组件50进行推、拉的作动请同时由图6所示观之,且 因为滑移组件50前推时,使用者需要克服弹性绳40的弹力(请同时由图7及图8所示观 之),故腹部、腰部都要出力,当滑移组件50拉回时,使用者又需提臀,利用该健身器的设 计,将能有效针对腹部、腰部,甚至是臀部做训练,有效雕塑下半身曲线,另因为滚轮55、弹 性绳40等各部构件均被封闭在底座20与上盖30间,而与外部空间相隔绝,故在操作时将 能避免肢体被各部份构件夹伤或卷入,亦没有弹性绳40拉回,并弹复到身上的危险。续请由图9、图9a及图10所示观之,底座20的平台21上,位于第一绕结柱26前 方还能设有多个呈U形状,且间隔排列的凸座28,令弹性绳40可先拉撑开,并卡固或交错绑 结在凸座28上固定,以改变其原始紧度后,再与第一、二绕结柱26、53相绕结,俾利用凸座 28位置上的差异,配合上盖30的快速开启以调整,而能产生不同的训练力道,该在卡固时, 系利用弹性绳40上的扩大部41来达成,及该扩大部41乃为包覆在弹性绳40内的卡珠,或 直接形成在弹性绳40上的绳结,据此,将获得相同的效果。续请由图11所示观之,其底座20与软性垫10亦可采相间隔的形态设置,利用连 接件11在其两侧间做连结,并将底座20与软性垫10牵扯在一起,而能在使用者跪置上时, 同样利用软性垫10来对健身器主体做固定,该连接件11并可为宽板状的编织带体,且具有 长度调整的效果,当使用者身形不同时,即能据以调整,以改变整个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的 涵盖范围。由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一)其各部构件封闭在底座20 与上盖30间,而与外部空间相隔绝,故在操作时将能避免肢体被各部份构件夹伤或卷入, 亦没有弹性绳40拉回,并弹复到身上的危险,该在使用时将更安全;(二)其各部构件封闭 在底座20与上盖30间,而与外部空间相隔绝,该实能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或异物漂入,并卡 在滚轮55与滑沟23、32间,令滚轮55能顺畅的滑移,并将磨耗减至最低;(三)其健身器主 体仅涵盖在前方位置,软性垫10又能被折叠,以减少材积,故在收藏、收纳或载运、展售时, 都不虞占据过大的空间;(四)其仅需要将上盖30开启,就能迅速完成调整弹性绳40弹力 的动作,该不用将弹性绳40做更换的设计,实能降低使用的成本,在操作上亦较便利;(五) 其健身器主体仅涵盖在前方位置,故在推、拉健身的运动过程,使用者双手握持于滑移组件 50伸出的二握柄56于底座20中进行推、拉的作动,是以二滚轮55沿底座20两侧的滑沟 23平行作动,该在操作时相对具有极佳平稳性,不致产生侧向倾斜,且能避免使用者受到不 必要的伤害。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已达突破性的结构设计,而具有改良的创作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的利用性与进步性,且本实用新型未见于任何刊物,亦具新颖性,当符合 专利法相关法条的规定,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实 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 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推、拉式腹部健身器具有一健身器主体,该健身器主体与一软性垫相结合,令使用者能采跪姿将双膝跪置在软性垫上,以将整个健身器做固定,上半身肢体再往前延展,以利用健身器主体来进行腹部、臀部的训练,且该健身器主体包含有一底座、一上盖、一弹性绳与一滑移组件,其中软性垫是具缓冲减震的软性垫,且能被折叠;底座具有一平台,平台顶面两侧均利用二往上高起挡壁的分隔,而各形成有一滑沟,使二滑沟间能成为一闪避空间,闪避空间后方内并枢组有一第一绕结柱;上盖与底座相配合使用,以盖合在底座上方,将内部构件封闭,该上盖底面相对于底座挡壁与滑沟位置同样设有挡壁与滑沟,两侧各切设有一伸出口;滑移组件具有一轴杆,轴杆外周枢组有一第二绕结柱,在轴杆伸出于第二绕结柱的两侧则依序枢组有一滚轮与套结有一握柄,且该第二绕结柱、滚轮与握柄保持相隔,以在组装时能顺利闪过挡壁;滑移组件是以滚轮契合在滑沟,闪避空间提供第二绕结柱对正置入,握柄并同步伸出于底座两侧外,令滑移组件受到滑沟的限制,而只能在底座上前、后滑移,弹性绳一端先固结在底座平台的预设位置后,另一端再绕过第一、二绕结柱,并回折以固定在平台的相对位置,上盖则盖合在底座上方,以将内部各构件封闭,而伸出口的设置,将能提供握柄闪避并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直接结合在软性 垫前方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与软性垫采相间 隔的形态设置,利用连接件在其两侧间做连结,该连接件为宽板状的编织带体,且长度能被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的滑沟内在滑移 的前、后最大行程位置各设立有一挡块,且该挡块平行滑沟轴向的相对内侧均结合有一缓冲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平台底面前、后是利 用往两侧延伸出的底撑块而能被架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绳另一端由下往 上绕过第、二绕结柱,再回折以从第一、二绕结柱下方拉回,同样固定在平台的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的平台上,位于 第一绕结柱前方设有多个呈U形状,且间隔排列的凸座,令弹性绳能先拉撑开,并卡固在凸 座上,以改变其原始紧度后,再与第一、二绕结柱相绕结,利用凸座位置上的差异,配合上盖 的快速开启以调整,而能产生不同的训练力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卡固时,利用弹性 绳上的扩大部来达成,该扩大部乃为包覆在弹性绳内的卡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卡固时,利用弹性 绳上的扩大部来达成,该扩大部乃为直接形成在弹性绳上的绳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的平台上,位于 第一绕结柱前方设有多个呈U形状,且间隔排列的凸座,令弹性绳能先拉撑开,并交错绑结在凸座上固定,以改变其原始紧度后,再与第一、二绕结柱相绕结,利用凸座位置上的差异, 配合上盖的快速开启以调整,而能产生不同的训练力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推、拉式腹部健身器结构,其推、拉式腹部健身器具有一健身器主体,该健身器主体与一软性垫相结合,令使用者能采跪姿将双膝跪置在软性垫上,以将整个健身器做固定,上半身肢体再往前延展,以利用健身器主体来进行腹部、臀部的训练,且该健身器主体包含有一底座、一上盖、一弹性绳与一滑移组件。
文档编号A63B21/055GK201760033SQ20102020900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5日
发明者巫东和 申请人:玄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