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蹦极跳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177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蹦极跳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娱乐运动器械,具体是一种电动蹦极跳床。
背景技术
目前在娱乐运动场所使用的蹦极跳床通常都是通过人工操作分别拉动两根支撑 杆上的编织尼龙绳子,使绑在绑带上的玩乐者被提起后,再把尼龙绳捆绑在支撑杆的固定 钩上,玩乐者利用自身重力落在跳床上,又被跳床弹起,如此上下来回弹跳达到蹦极运动; 当玩乐者结束蹦极运动后,又得人工将捆绑在支撑杆固定钩上的两根尼龙绳松开,因此,人 工操作增加了人力,提高了劳动强度。现也有些场所使用电动机代替人力拉动钢丝绳的,它 的结构是将两根支撑杆顶部引出的钢丝绳通过放置在远离跳床位置的电动葫芦集中拉动, 从而达到省力的目的,但由于其采用的电动葫芦需要放置离跳床较远的位置,因此使得该 运动器械占地面积大,而且从两根支撑杆顶部引出的钢丝绳又与支撑杆分开,从而显得比 较凌乱,影响视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美观整齐的电动蹦极跳 床。本实用新型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电动蹦极跳床包括带 支撑脚的跳床,跳床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支撑杆,两侧支撑杆的顶部均安装有上导向轮,每个 上导向轮套接有一根与绑带相扣接的钢丝绳;两侧支撑杆之间设有导向轮底座,导向轮底 座的一侧安装有两个下导向轮,另一侧安装有一个下导向轮和电动葫芦;靠近有两个下导 向轮的支撑杆从其上导向轮引下的钢丝绳套接该侧其中的一个下导向轮后与电动葫芦的 拉钩连接,而另一侧的支撑杆从其上导向轮引下的钢丝绳套接该侧下导向轮后再套接另一 侧支撑杆的另一个下导向轮后与电动葫芦的拉钩连接。所述导向轮底座呈长方形框架并与两侧的支撑杆形成套接。所述安装在导向轮底座两侧的下导向轮外侧分别设有限位杆。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动操作钢丝绳的升降动作,省力,简便,简洁美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蹦极跳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导向轮底座与两侧支撑杆相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 一图2所示,带支撑脚14的跳床10两侧对称安装有左侧支撑杆3和右侧 支撑杆9,左侧支撑杆3的顶部安装有左侧上导向轮5,左侧上导向轮5套接有一根左侧钢丝绳4,右侧支撑杆9的顶部安装有右侧上导向轮7,右侧上导向轮7套接有一根右侧钢丝 绳8,右侧钢丝绳8与左侧钢丝绳4均与绑带6相扣接;右侧支撑杆9的底部与左侧支撑杆 3的底部之间套接有形状呈长方形框架的导向轮底座11,导向轮底座11靠右侧支撑杆9的 一侧安装有两个右侧下导向轮13,靠左侧支撑杆3的一侧安装有一个左侧下导向轮15和电 动葫芦2 ;右侧支撑杆9从其右侧上导向轮7引下的右侧钢丝绳8套接其中的一个右侧下 导向轮13后与电动葫芦2的拉钩16相连接,左侧支撑杆3从其左侧上导向轮5引下的左 侧钢丝绳4套接左侧下导向轮15后再套接另一个右侧下导向轮13后与电动葫芦2的拉钩 16相连接。使用时,启动线控开关1的前进或后退键,使电动葫芦2作收线或放线动作,从而 使与拉钩16相连接的左侧钢丝绳4和右侧钢丝绳8作同步拉升或同步拉降,代替了传统跳 床使用人力拉升或拉降钢丝绳,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为了达到左侧钢丝绳4和右侧钢丝绳8不脱离左侧下导向轮15及两个右侧下导 向轮13,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左侧下导向轮15的外侧设有左侧限位杆17,在两个右侧下导 向轮13的外侧设有右侧限位杆12,以便于运行的安全,左侧限位杆17和右侧限位杆12均 可以安装在导向轮底座11上。
权利要求1.电动蹦极跳床,包括带支撑脚的跳床,跳床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支撑杆,两侧支撑杆的 顶部均安装有上导向轮,每个上导向轮套接有一根与绑带相扣接的钢丝绳,其特征在于两 侧支撑杆之间设有导向轮底座,导向轮底座的一侧安装有两个下导向轮,另一侧安装有一 个下导向轮和电动葫芦;靠近有两个下导向轮的支撑杆从其上导向轮引下的钢丝绳套接该 侧其中的一个下导向轮后与电动葫芦的拉钩连接,而另一侧的支撑杆从其上导向轮引下的 钢丝绳套接该侧下导向轮后再套接另一侧支撑杆的另一个下导向轮后与电动葫芦的拉钩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蹦极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底座呈长方形框架 并与两侧的支撑杆形成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蹦极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在导向轮底座两 侧的下导向轮外侧分别设有限位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蹦极跳床,该跳床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支撑杆,两侧支撑杆的顶部均安装有上导向轮,每个上导向轮套接有一根与绑带相扣接的钢丝绳;两侧支撑杆之间设有导向轮底座,导向轮底座的一侧安装有2个下导向轮,另一侧安装有一个下导向轮和电动葫芦;靠近有两个下导向轮的支撑杆从其上导向轮引下的钢丝绳套接该侧其中的一个下导向轮后与电动葫芦的拉钩连接,而另一侧的支撑杆从其上导向轮引下的钢丝绳套接该侧下导向轮后再套接另一侧支撑杆的另一个下导向轮后与电动葫芦的拉钩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动操作钢丝绳的升降动作,省力,简便,简洁美观。
文档编号A63B5/11GK201862259SQ20102057900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7日
发明者曾振标, 钟朝源 申请人:曾振标, 钟朝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