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背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39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背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背袋,尤其涉及一种可随身携带也可架设于自行车的车架上的多功能背袋。
背景技术
一般说来,现在的背袋都是依照不同功能而设计,虽然种类有许多,例如各种自行车专用袋,然而这些特制的自行车专用袋往往为了要能固定在自行车车架上,反而设计出非常复杂的结构,以使该自行车专用袋可固定在自行车车架。如此一来,若使用者欲将该自行车专用袋随身携带时,反而会因为复杂的结构导致自行车专用袋本身过重。此外,若欲将一般的提袋或背袋固定在自行车车架上,由于提袋或背袋通常缺乏固定装置,使用者往往需要另外用绑绳将其固定,因此导致装卸困难。因此,需要有一种新的多功能背袋,特别是一种可随身携带也可架设于自行车的车架上的多功能背袋,用以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多功能背袋,其可随身携带也可架设于自行车的车架上。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背袋,其包含一外主体袋、一第一结合扣、一第二结合扣、一第三结合扣、一第四结合扣及一开口结合装置;外主体袋包含一底面、一正面、一背面及两侧面,该正面、该背面及该两侧面延伸自该底面,以形成具有一开口的该外主体袋。第一结合扣包含一第一公扣,该第一结合扣位于两侧面其中的一且靠近开口处; 第二结合扣包含一第一母扣,该第二结合扣则位于另一侧面靠近该开口之处;第三结合扣包含一第二母扣,且该第三结合扣与该第一结合扣位于同一侧面;第四结合扣包含一第二公扣,且该第四结合扣与该第二结合扣位于同一侧面;开口结合装置是用以结合该开口,例如利用魔鬼毡、磁铁、或拉炼等开口结合装置,以封闭该开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背袋可架设在一自行车的车架上,也可供使用者随身携带或背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背袋,当需要架设在自行车的车架上时,多功能背袋还包含一车架固定带,该车架固定带被固定在该自行车的车架上,该车架固定带具有一第四母扣或一第四公扣,该多功能背袋的该第四结合扣的第二公扣连结至该第四母扣,或者该第二结合扣的第一母扣连结至该第四公扣。较佳者,多功能背袋进一步包含一内固定袋,其放置在该外主体袋的底面,内固定袋系用以固定该外主体袋的外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背袋,该内固定袋具有一开口上缘,该开口上缘形成一平面,且该平面与一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夹角。[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背袋,该内固定袋还包括一隔板,该隔板具有一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将该隔板固定在该内固定袋的内部;及该多功能背袋还包含一固定式快拆座,其位于该底面,该固定式快拆座用以将该多功能背袋固定在一自行车的车架上。此外,多功能背袋可进一步包含一肩带垫,该肩带垫包含一第三母扣及一第三公扣,且该肩带垫具有两端部,该第三母扣与该第三公扣分别位于该肩带垫的两端部。较佳者,该肩带垫系呈一弧形,且该第三母扣与该第三公扣皆未超出该肩带垫的两端部。该第一结合扣与该第二结合扣分别包含一缝合带,且各该缝合带的宽度分别小于该第一公扣与该第一母扣的宽度。外主体袋具有一重心高度,且该第三结合扣与该第四结合扣是位在该重心高度上。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背袋的较佳实施例,显示其分解分解图;[0018]图2A为示意显示卷绕多功能背袋的开口 ;[0019]图2B为显示卷绕多功能背袋的开口后,多功能背袋其中一种使用状态示[0020]图3A为依据图2B,显示多功能背袋的底面;[0021]图:3B为依据图3A,显示将多功能背袋置于自行车的车架上;[0022]图4、图5、图6A及图6B为显示多功能背袋的各种不同使用状态示意图。[00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24]多功能背袋1外主体袋10[0025]底面Ila两侧面IlbUlc[0026]正面Ild背面lie[0027]开口 12第一结合扣20[0028]第一公扣21第二结合扣30[0029]第一母扣31缝合带22、32[0030]第三结合扣40第二母扣41[0031]第四结合扣50第二公扣51[0032]开口结合装置61、62车架固定带101[0033]第四母扣1011内固定袋70[0034]开口上缘71水平线LO[0035]隔板72连接装置72a[0036]肩带垫80第三母扣81[0037]第三公扣82重心高度线Ll[0038]置物袋99肩带垫两端部80a,80b[0039]自行车的车架100自行车坐垫支架IOOa[0040]固定式快拆座F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以下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背袋1,其包含一外主体袋10、一第一结合扣20、一第二结合扣30、一第三结合扣40、一第四结合扣50及一开口结合装置61或 62。外主体袋10包含一底面11a、一正面lid、一背面lie及两侧面11b,11c,其中该正面 lid、该背面lie及该两侧面11b,Ilc延伸自该底面11a,以形成具有一开口 12的外主体袋 10。第一结合扣20包含一第一公扣21,该第一结合扣20位于两侧面其中的一且靠近开口 12处,图1所示的是该第一结合扣20位于侧面lib靠近开口 12处。第二结合扣30 包含一第一母扣31,该第二结合扣30则位于另一侧面Ilc靠近该开口 12之处。第三结合扣40包含一第二母扣41,且该第三结合扣40与该第一结合扣20位于同一侧面lib。第四结合扣50包含一第二公扣51,且该第四结合扣50与该第二结合扣30位于同一侧面11c。开口结合装置是用以结合开口 12。例如利用魔鬼毡61、磁铁62、或拉炼(图未显示)等类似的开口结合装置,以封闭开口 12。请参考图2A,使用者可先结合开口 12,然后卷绕该开口 12,以使得开口 12被卷绕在中间。较佳者,如图1所示,第一结合扣20与第二结合扣30分别包含一缝合带22,32,且各该缝合带22或32的宽度分别小于该第一公扣21与该第一母扣31的宽度。如此一来, 进行卷绕的时候,每卷的直径较小,故可多绕几圈,更可确保开口 12被密封在其中。接着如图2B所示,使用者可将第一结合扣20的第一公扣21与第二结合扣30的第一母扣31相扣合,如此就形成一个小型的背袋,使用者可随手携带。请接着参考图3A,底面Ila可装设一个固定式快拆座(Klickfix )F,由于固定式快拆座F为已知的装置,因此未在此赘述多作说明。当使用者将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背袋1 组合成如图2B所示的小型的背袋,如图:3B所示,利用固定式快拆座F即可将多功能背袋1 轻易地固定在自行车的车架100上,未使用的第三结合扣40与第四结合扣50则可放到置物袋99中。因此,多功能背袋1可架设在自行车的车架100上,也可供使用者随身携带或背着。除此之外,请参考图4,使用者将开口 12卷绕在中间之后,使用者可将第三结合扣 40绕过车架100,使第二母扣41与第一结合扣20的第一公扣21相结合。在另一侧虽然图未显示,但可想象的是,第二结合扣30的第二母扣31与第四结合扣50的第二公扣51相结合。如此一来,无论有无固定式快拆座F,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背袋1都可被固定在自行车的车架100上。请先回到图1,外主体袋10具有一重心高度,也就是外主体袋10的重心位置的高度Li。较佳者,该第三结合扣40与该第四结合扣50是位在该重心高度上。在此高度上,多功能背袋1的整体位于自行车的车架上可较为稳固。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5,当需要架设在自行车的车架上时,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背袋1还可包含一车架固定带101,该车架固定带101被固定在自行车的坐垫支架IOOa上, 该车架固定带101具有一第四母扣1011,第四母扣1011可与第四结合扣50的第二公扣51 相结合,以固定多功能背袋1。虽然图示的车架固定带101具有母扣,然而其也可以是公扣, 而与第二结合扣30的第一母扣31相结合。[0051]请回到图1,多功能背袋1可进一步包含一内固定袋70,其放置在外主体袋10的底面11a。内固定袋70用以固定该外主体袋10的外形。该内固定袋70还包括一隔板72, 该隔板72具有一连接装置(例如魔鬼毡7 或磁性体),将该隔板72固定在该内固定袋70 的内部。如此一来,内固定袋70还可区分不同空间,供使用者置放物品。较佳者,内固定袋 70具有一开口上缘70,该开口上缘70形成一平面,且该平面与一水平面(水平线LO构成的平面)之间形成一夹角Θ。请先参考图5,当多功能背袋1放置在自行车的车架100上时,为利用多功能背袋1的所有空间,内固定袋70的开口上缘71具有倾斜角度,则较矮的一边(例如图1的内固定袋70的左侧)有利于多功能背袋1放置到自行车坐垫之下。此外,请再回到图1,多功能背袋1可进一步包含一肩带垫80,该肩带垫80包含一第三母扣81及一第三公扣82,且该肩带垫具有两端部80a,80b,该第三母扣81与该第三公扣82分别位于该肩带垫80的两端部80a,80b。较佳者,肩带垫80呈一弧形,且第三母扣 81与第三公扣82皆未超出该肩带垫80的两端部80a,80b。请参考图6A,使用者可将第一结合扣20的第一公扣21与肩带垫80的第三母扣 81相结合,并且将第二结合扣30的第一母扣31与肩带垫80的第三公扣82相结合。如此一来,如图6A所示,多功能背袋1就形成侧背用的背包。另外请参考图6B,如前述图2B所形成的小型的背袋,也可利用肩带垫80,将第三结合扣40的第二母扣41与肩带垫80的第三公扣82相结合,并且将第四结合扣50的第二公扣51与肩带垫80的第三母扣81相结合,形成一个较小型的侧背包。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背袋,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主体袋,其包含一底面、一正面、一背面及两侧面,该正面、该背面及该两侧面延伸自该底面,以形成具有一开口的该外主体袋;一第一结合扣,其包含一第一公扣,该第一结合扣位于该两侧面其中的一靠近该开π ;一第二结合扣,其包含一第一母扣,该第二结合扣位于另一侧面靠近该开口 ; 一第三结合扣,其包含一第二母扣,且该第三结合扣与该第一结合扣位于同一侧面; 一第四结合扣,其包含一第二公扣,且该第四结合扣与该第二结合扣位于同一侧面;以及一开口结合装置,其用以结合该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背袋,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背袋架设在一自行车的车1 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背袋,还包含一车架固定带,且该车架固定带具有一第四母扣或一第四公扣,当该车架固定带被固定在该自行车的车架上,该第四结合扣的第二公扣连结至该第四母扣,或者该第二结合扣的第一母扣连结至该第四公扣。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背袋,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内固定袋,其放置在该外主体袋的底面,用以固定该外主体袋的外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背袋,其特征在于,该内固定袋具有一开口上缘,该开口上缘形成一平面,且该平面与一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夹角。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背袋,其特征在于,该内固定袋还包括一隔板,该隔板具有一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将该隔板固定在该内固定袋的内部;及该多功能背袋还包含一固定式快拆座,其位于该底面,该固定式快拆座用以将该多功能背袋固定在一自行车的车1 ο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背袋,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肩带垫,该肩带垫包含一第三母扣及一第三公扣,且该肩带垫具有两端部,该第三母扣与该第三公扣分别位于该肩带垫的两端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背袋,其特征在于,该肩带垫呈一弧形,且该第三母扣与该第三公扣皆未超出该肩带垫的两端部。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背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结合扣与该第二结合扣分别包含一缝合带,且各该缝合带的宽度分别小于该第一公扣与该第一母扣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背袋,其特征在于,外主体袋具有一重心高度,且该第三结合扣与该第四结合扣是位在该重心高度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背袋,其包含一外主体袋、一第一结合扣、一第二结合扣、一第三结合扣、一第四结合扣及一开口结合装置;利用各结合扣不同的结合方式,以形成不同的使用状态,而达成多功能用途的背袋。
文档编号A45F4/02GK202160884SQ20112028268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日
发明者史都华·克拉克, 尼尔·泰查汪萨姆, 韩安石 申请人:盟倍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