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羽毛片及由其制成的羽毛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70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造羽毛片及由其制成的羽毛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造羽毛,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羽毛球的人造羽毛片,以及由该羽毛片制成的羽毛球。
背景技术
羽毛球的羽毛多数采用鸭、鹅羽毛制成,然而近年来鸭、鹅羽毛的资源在不断减少,且价格也越来越高,导致鸭、鹅羽毛的成本已占羽毛球成本的近九成,使得这种使用天然羽毛制成的羽毛球的生产经济效益越来越差。而现有技术中,已有人采用人造羽毛片来替代天然羽毛片生产羽毛球,可以减小羽毛球的制作成本,因此,生产人造羽毛球的情况越来越盛行起来。但是,人造羽毛片由于采用双层珍珠棉的羽叶与树脂基纤维复合材料、PP塑料、尼龙等的羽杆制成,因此比天然羽毛要重,使得所制成的羽毛球重量过重,导致不能达到羽毛球的重量标准。为符合羽毛球的重量标准,这种人造羽毛球只能采用15根或更少的羽毛片构成,来减轻羽毛球重量,导致羽毛球的飞行效果和试打手感较差,落点不易掌握;另外,这种人造羽毛片的羽杆下部易断,羽叶的上部易撕裂;因此,现有的人造羽毛片制成的人造羽毛球存在稳定性、耐打性差的缺陷,不能达到羽毛球的技术标准,既不能满足人们打羽毛球较高品质的需求,又使得人造羽毛球的市场难以推广扩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造羽毛片,可提高羽杆下部的强度,增强羽毛片的下部的抗冲击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上述人造羽毛片制成的羽毛球。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人造羽毛片,包括羽叶和细杆状的羽杆,所述羽杆的上部与羽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羽叶包括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所述第一固定层的内侧面和第二固定层的内侧面互相粘接,将羽杆上部包夹固定于其中,并且所述羽叶还具有纵向伸出的尾部,用于包裹羽杆的下部,使所述羽杆完全包夹于羽叶的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之间,以便增加羽毛片下部的强度。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可作如下改进所述第一固定层为至少在内侧面具有网状纹路的无纺布,以使第一固定层与第二固定层之间的固定粘接更加牢固,使羽毛片的上部不易撕裂。本实用新型还可作如下改进所述第二固定层为内部具有非交联闭孔结构的珍珠棉,以减轻羽毛片的重量。本实用新型还可作如下改进所述羽叶还包括光滑层,所述光滑层贴合在第二固定层的外侧面,使得第二固定层的外侧面更为光滑,气阻小。[00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人造羽毛片制成的羽毛球,包括球头、多根羽毛片、扎线及加强线圈,所述羽毛片的下部安插在球头上构成球裙,所述加强线圈缠绕在球裙的上部,所述扎线缠绕在球裙的下部,所述羽毛片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造羽毛片,所述光滑层均位于球裙的外侧面或内侧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人造羽毛片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由其制成的羽毛球经济效益好,易于市场推广;(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固定层内部具有非交联闭孔结构,可减轻羽毛片的重量, 并可采用16根这种羽毛片制成羽毛球,符合技术标准;而且该羽毛球的球裙外侧面为光滑层,使得该羽毛球的飞行效果好、落点易掌握、试打手感好,飞行稳定、耐打性好;(3)本实用新型的羽杆下部由羽叶的尾部保护,可增强羽毛片下部的抗冲击性,不易断;(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层的内侧面具有网状纹路,可增强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的粘接牢固程度,使得羽毛片的上部不易撕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羽毛片的正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羽毛片制成的羽毛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羽叶,11.尾部,12.第一固定层,121.网状纹路,13.第二固定层,14.光滑层,2.羽杆,3.球头,4.加强线圈,5.扎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加以阐述。如图1所示的人造羽毛片,该羽毛片包括羽叶1和细杆状的羽杆2,羽叶的轮廓与由天然羽毛制成的羽毛片的轮廓一致,羽杆2的整体均埋设在羽叶1内,羽叶1具有纵向伸出的尾部11,用于包裹羽杆的下部;如图2-图3所示,羽叶1包括第一固定层12、第二固定层13和光滑层14,第一固定层12的内侧面和第二固定层13的内侧面通过环保型树脂胶水互相粘接,羽杆的上部及下部均完全包夹于第一固定层与第二固定层之间,其中,羽杆的下部包夹于羽叶的尾部中; 光滑层14通过热熔贴合在第二固定层13的外侧面,羽杆2完全包夹于第一固定层12和第二固定层13之间;第一固定层12采用无纺布材质,密度为20 40g/m2,弹性好,无布料的方向性,质量轻而柔软;第二固定层13采用珍珠棉材质,其厚度小于1mm,为低泡高密度珍珠棉,重量轻,强度适中;光滑层14采用PP膜;羽杆2采用玻璃纤维材质,杆直径为Φ0. 3 2. Omm, 或采用改性尼龙、PP材质;如图4所示,无纺布材质的第一固定层12的内侧面具有网状纹路121,以使无纺布和珍珠棉的粘接更加牢固,使羽毛片的上部不易撕裂;玻璃纤维的羽杆2弹性好;珍珠棉材质的第二固定层13内部具有非交联闭孔结构,可减轻羽毛片的重量;PP膜的光滑层14贴合在珍珠棉的外侧面,而珍珠棉外侧面具有坑洼不平的表面特性,贴上PP膜后可使珍珠棉的外侧面更为光滑,气阻小。PP膜用于改善毛片的平整度。人造羽毛片的粘接需要在无灰尘、温度15 40°C、湿度50 80%的环境下进行,将胶水直接涂于无纺布、珍珠棉的内表面,也涂于羽杆2表面,也可采用喷胶方式,晾置 ;3min 6min,待胶水溶剂挥发后(以不粘手为准),将羽毛杆埋进两粘合面后直接粘合两表面,加压使其紧密接触(加压为80 150kg/m2),然后在室温下放置20 30小时,即可达较高使用强度,72小时后可达到最高强度,再进行机械冲片形成人造羽毛片。如图5所示的采用上述人造羽毛片制成的羽毛球,包括球头3、十六根上述的人造羽毛片、加强线圈4及扎线5,羽毛片的下部安插在球头3上构成球裙,即羽叶1的尾部11和羽杆2的下部均安插在球头3上,其中,构成球裙的羽毛片也可为十二根或十三根或十四根或十五根,根据羽毛球重量的标准要求来响应对羽毛片的重量作出调整;加强线圈4缠绕在球裙的上部,即加强线圈4串扎穿过每个羽毛片的上部羽杆2处后围成一圈,用于维系各羽毛片安插的正确位置,并可束缚使羽毛片安插的角度方向;两条扎线5缠绕在球裙的下部,用于增加羽毛片下部的强度,两条扎线5串扎缠绕每根羽毛片的下部后分别围成两圈; 可将所有羽毛片的光滑层14置于球裙的内侧面;也可将所有羽毛片的第二固定层13外侧面贴合的光滑层14置于球裙的外侧面,则可保证羽毛球飞行时球裙外侧面所受空气阻力小而均衡,提高羽毛球飞行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人造羽毛片,包括羽叶和细杆状的羽杆,所述羽杆的上部与羽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羽叶包括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所述第一固定层的内侧面和第二固定层的内侧面互相粘接,将羽杆上部包夹固定于其中,并且所述羽叶还具有纵向伸出的尾部,用于包裹羽杆的下部,使所述羽杆完全包夹于羽叶的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羽毛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层为至少在内侧面具有网状纹路的无纺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羽毛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层为内部具有非交联闭孔结构的珍珠棉。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人造羽毛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羽叶还包括光滑层,所述光滑层贴合在第二固定层的外侧面。
5.一种羽毛球,包括球头、多根羽毛片、扎线及加强线圈,所述羽毛片的下部安插在球头上构成球裙,所述加强线圈缠绕在球裙的上部,所述扎线缠绕在球裙的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羽毛片是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人造羽毛片。
6.一种羽毛球,包括球头、多根羽毛片、扎线及加强线圈,所述羽毛片的下部安插在球头上构成球裙,所述加强线圈缠绕在球裙的上部,所述扎线缠绕在球裙的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羽毛片是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造羽毛片,所述光滑层均位于球裙的外侧面或内侧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人造羽毛片及由其制成的羽毛球,包括羽叶和细杆状的羽杆,所述羽杆的上部与羽叶固定连接,所述羽叶包括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所述第一固定层的内侧面和第二固定层的内侧面互相粘接,将羽杆上部包夹固定于其中,并且所述羽叶还具有纵向伸出的尾部,用于包裹羽杆的下部,使所述羽杆完全包夹于羽叶的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之间。本实用新型可提高羽杆下部的强度,增强羽毛片的下部的抗冲击性。
文档编号A63B67/18GK202263368SQ20112040554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1日
发明者周贺桐 申请人:广州大桐利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