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学习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1886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蛙泳学习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蛙泳学习机,利用着装部将动力转换系统固定在使用者身上;动力转换系统包括:底板、顶板、由顶板和底板加以支撑的动力转换机构和螺旋桨,动力转换机构包括:支撑在顶底板之间的左右腿传动机构、大锥齿轮和与大锥齿轮啮合的小锥齿轮,右腿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齿轮轴、右脚蹬部、绕第一齿轮轴摆动的右齿摆动机构和安装在第一齿轮轴上、与右齿摆动机构啮合的第一齿轮;左腿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二齿轮轴、左脚蹬部、绕第二齿轮轴摆动的左齿摆动机构和安装在第二齿轮轴上、与左齿摆动机构啮合的第二齿轮,大锥齿轮固定安装于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中的一方,在另一方安装有中间齿轮。
【专利说明】蛙泳学习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游泳学习机(水中行进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蛙泳泳姿学习机,既可以辅助使用者学习蛙泳,又可以起到救生作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游泳者和船上使用的救生工具只有救生衣和救生圈,这两种救生工具只能保证溺水者和戏水者浮在水面,但不能提供使得他们游动前进的动力,因此当出现水难或者海难时,遇难者只能在原地待救,而不能游离危险区域。
[0003]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水中嬉戏,但是由于不会游泳,而现有的救生工具又存在如上所述的缺点,所以不敢真正到海中弄潮,只能是在海边浅水区泡泡海水浴,而不能尽情玩耍,没有实现畅快消遣的愿望。
[0004]蛙泳是仰、蛙、蝶、爬(自由泳)四种泳姿的基本泳姿,通常都是在学会蛙泳的条件下才去拓展其他,通过对蛙泳进行分析,发现蛙泳的最基本腿部动作就是蹬腿收腿。即便是游泳健将,其推动自身前进的动力绝大部分来自蹬腿动作,其腿回收时都要产生阻力,只不过善泳者能做到其动作回收时的阻力减到最小。
[0005]基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人在水中的动作,无论是否会游泳,都会利用脚腿进行蹬腿以及回收,如果能够把这两个动作转换成使人前进的动力,那么没有学会游泳的也敢到深水区嬉水,会些游泳的就敢游的更远,成为水中代步的工具。
[0006]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设备,使其能够尽可能地将使用者的腿部动作转换为使得使用者前进的动力,并优选能够使得使用者掌握正确蛙泳姿势。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蛙泳学习机(水中行进装置),使得使用者只要会蹬腿收腿,就能在水中前进。
[000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蛙泳学习机(水中行进装置),为游泳者提供正确泳姿、达到学会游泳或增加训练强度,提高游速同时又具备救生系统的设备。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蛙泳学习机(又称为水中行进装置),其包括:着装部和动力转换系统,所述着装部将所述动力转换系统固定在使用者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转换系统包括:具有底板和顶板的机架、由所述机架加以支撑的动力转换机构、和螺旋桨,所述动力转换机构将使用者的脚部动作转换成所述螺旋桨的旋转动力;所述动力转换机构包括:支撑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左腿传动机构、支撑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右腿传动机构、大锥齿轮、和与所述大锥齿轮啮合、通过单向轴承能够转动地设置在小锥齿轮轴上的小锥齿轮,所述小锥齿轮轴通过所述顶板上设置的轴承座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顶板上,与所述螺旋桨能够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所述右腿传动机构包括:两端能够转动地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上的第一齿轮轴、使用者游泳时脚部蹬腿、收回时传递使用者右脚动作的右脚蹬部、与所述右脚蹬部连接、在所述右脚蹬部的带动下能够绕着所述第一齿轮轴摆动的右齿摆动机构、和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齿轮轴上、与所述右齿摆动机构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左腿传动机构包括:两端能够转动地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的第二齿轮轴、使用者游泳时脚部蹬腿、收回时传递使用者左脚动作的左脚蹬部、与所述左脚蹬部连接、在所述左脚蹬部的带动下能够绕着所述第二齿轮轴转动的左齿摆动机构、和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齿轮轴上、与所述左齿摆动机构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大锥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齿轮轴和所述第二齿轮轴中的一方,在所述第一齿轮轴和所述第二齿轮轴中的另一方固定安装有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中跟所述大锥齿轮同轴的一方哨合。
[0010]基于本发明的蛙泳学习机,其中优选,所述第一齿轮轴和所述第二齿轮轴中安装有所述大锥齿轮的一方与所述小锥齿轮轴垂直。
[0011]基于本发明的蛙泳学习机,其中优选,所述小锥齿轮轴通过万向接头与所述螺旋桨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0012]基于本发明的蛙泳学习机,其中优选,大锥齿轮同时啮合着两个同轴的小锥齿轮。
[0013]基于本发明的蛙泳学习机,其中优选,所述左脚蹬部和所述右脚蹬部采用了摇杆滑块机构。
[0014]基于本发明的蛙泳学习机,其中优选,所述左齿摆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并与所述左脚蹬部连接、随着所述左脚蹬部的动作驱动所述第二齿轮旋转的左腿齿条;和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齿轮轴上的左腿齿条导套,所述左腿齿条安装于所述左腿齿条导套,所述左腿齿条在所述左脚蹬部的带动下一边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转动,一边在所述左腿齿条导套内滑动,
[0015]所述右齿摆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并与所述右脚蹬部连接、随着所述右脚蹬部的动作驱动所述第一齿轮旋转的右腿齿条;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齿轮轴上的右腿齿条导套;所述右腿齿条安装于所述右腿齿条导套,所述右腿齿条在所述右脚蹬部的带动下一边与所述第一齿轮哨合转动,一边在所述右腿齿条导套内滑动。
[0016]基于本发明的蛙泳学习机,其中优选,在所述底板上,在所述第一齿轮轴的靠近使用者头部的一侧,设置有向着所述顶板突出的蹬腿定位销,所述左腿齿条导套在左腿蹬腿到一定程度时,所述左腿齿条导套由所述蹬腿定位销加以阻止,所述右腿齿条导套在右腿蹬腿到一定程度时,所述右腿齿条导套由所述蹬腿定位销加以阻止;在所述底板上,在所述第一齿轮轴的靠近使用者脚部的一侧,设置有向着所述顶板突出的回收定位销,所述左腿齿条导套在左腿回收到一定程度时,所述左腿齿条导套由所述回收定位销加以阻止,所述右腿齿条导套在右腿回收到一定程度时,所述右腿齿条导套由所述回收定位销加以阻止。
[0017]基于本发明的蛙泳学习机,其中优选,所述机架中所述底板以外的部分形成为一敞口的锅形壳体,所述顶板为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敞口处,在所述机架内,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下层隔板和上层隔板,从而将机架分成三层,所述大锥齿轮位于所述上层隔板与所述顶板形成的上层空间内,所述右腿传动机构以及所述中间齿轮位于由所述下层隔板和所述上层隔板形成的中层空间内;所述左腿传动机构位于由所述底板和所述下层隔板形成的下层空间内;在所述机架的前后侧分别形成有供左腿传动机构和右腿传动机构进出的孔,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小锥齿轮与所述大锥齿轮啮合的孔,所述第二齿轮轴的两端能够转动地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上层隔板上,在所述机架的底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着装部连接用的皮带耳子。
[0018]基于本发明的蛙泳学习机,其中优选,所述回收定位销和所述蹬腿定位销的一方或者双方贯穿所述下层隔板地固定在所述下层隔板上。
[0019]基于本发明的蛙泳学习机,其中优选,所述螺旋桨外侧安装有安全防护罩。
[0020]基于本发明的蛙泳学习机,其中优选,在所述左腿齿条导套内设置有限制所述左腿齿条的位置和滑动轨迹的左引导槽,所述左腿齿条安放于所述左引导槽内,在所述右腿齿条导套内设置有限制所述右腿齿条的位置和滑动轨迹的右引导槽,所述右腿齿条安放于所述右引导槽内。
[0021]由于本申请的蛙泳学习机的两个小锥齿轮通过单向轴承安装于小锥齿轮轴上,无论是蹬腿动作还是回收动作,都能转换成螺旋桨的同方向转动,使得善泳者或者学习者的每一个动作都有效地提供了使人前进的动力。
[0022]另外,本技术由于能够通过定位销将使用者的蹬腿收腿动作加以规范,所以它可以引导使用者学会正确的泳姿,且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水中前进速度,由此达到了设计蛙泳学习机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蛙泳学习机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2是动力转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去掉机壳后的转动转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蛙泳学习机(又称为水中行进装置,因为通过其动力转换机构能将左右腿的蹬腿收腿动作(仿蛙泳动作)转换为螺旋桨转动的动力,从而带动绑缚在一起的人可以在水中行进)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本申请所提到的左右是指使用本申请的蛙泳学习机的使用人员自身的左右,前后是指使用人员自身身体舒展浮在水中时,其头部所在方向为前,脚部所在方向为后。
[0028]本发明的蛙泳学习机是将传统蛙泳腿部动作利用机械传动的形式转变为螺旋桨的旋转运动,配合着装部可以保证使用者可以在水面上呼吸,达到想走就走想休息就休息的功能效果。
[0029]本发明的蛙泳学习机包括:着装部和动力转换系统,所述着装部将所述动力转换系统固定在使用者身上。
[0030]下面参照附图,对他们分别进行一一说明。
[0031]所述动力转换系统包括:动力转换机构和支撑保持该动力转换机构的机壳(实际上起支撑机架的作用)以及螺旋机构。
[0032]动力转换机构就是把使用者的腿部动作转换为螺旋桨的旋转运动,其具体结构说明如下。该动力转换机构包括,
[0033]左脚蹬部2101、左腿齿条2103、左腿齿条导套2105 (又称为可摆动滑套)、小直齿轮2107、中间齿轮2109、小直齿轮轴2111 ;
[0034]右脚蹬部2201、右腿齿条2203、右腿齿条导套2205 (又称为可摆动滑套)、大直齿轮2207、大直齿轮轴2211 ;
[0035]大锥齿轮2301、小锥齿轮2303、2305、单向轴承(超越离合器)2307、小锥齿轮轴2309。
[0036]该动力转换机构所连接的螺旋机构包括:万向接头2401、旋转桨轴2403、螺旋桨2405 (其实该螺旋桨2405外侧还可以安装着一个安全防护罩(未图示),以使得使用者和周围的人安全地使用该蛙泳学习机)。
[0037]其中,大直齿轮轴2211、大直齿轮2207、右脚蹬部2201、右腿齿条2203和右腿齿条导套2205构成右腿传动机构,小直齿轮轴2111、小直齿轮2107、左脚蹬部2101、左腿齿条2103和左腿齿条导套2105构成左腿传动机构。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说明如下:
[0038]左脚蹬部2101与左腿齿条2103连接在一起,左腿齿条2103与小直齿轮2107齿啮合,中间齿轮2109与小直齿轮2107共轴固定于小直齿轮轴2111,左腿齿条2103设置于左腿齿条导套2105中,左腿齿条导套2105保证左腿齿条2103与小直齿轮2107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啮合状态并限定左腿齿条2103的位置、轨迹和角度(在左腿齿条导套2105内设置有限制左腿齿条2103的位置和滑动轨迹的左引导槽,左腿齿条2103安放于左引导槽2105内,);其中齿轮2107和2109起惰性轮作用,它们用于保证左腿蹬的力能够与右腿蹬的力同向作用在大直齿轮2207上。
[0039]右脚蹬部2201与右腿齿条2203连接在一起,右腿齿条2205与大直齿轮2207齿啮合,大直齿轮2207与大锥齿轮2301共轴固定于大直齿轮轴2211,右腿齿条2203设置于右腿齿条导套2205内,右腿齿条导套2205保证右腿齿条2203与大直齿轮2207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啮合状态并限定右腿齿条2203的位置、轨迹和角度(比如在右腿齿条导套2205内设置有限制右腿齿条2203的位置和滑动轨迹的右引导槽,右腿齿条2203安放于右引导槽内。);
[0040]中间齿轮2109与大直齿轮2207相互啮合。
[0041 ] 两个小锥齿轮2303和2305用小锥齿轮轴2309连接起来,并分别与大锥齿轮2301齿啮合,两个小锥齿轮2303和2305分别内设有单向轴承2307与小锥齿轮轴2309连接安装在一起,小锥齿轮轴2309与螺旋桨2405的螺旋桨轴2403通过万向接头2401连接在一起。
[0042]通过上述连接关系,将左、右腿齿条的直线运动转变成大小直齿轮轴的旋转运动,为了使人的两条腿同时外蹬时的力都转变成一个轴的转动,其右腿齿条直接作用在大直齿轮上,而左腿齿条则通过一个中间齿轮以相同的方向作用在大直齿轮上,达到了两腿外蹬能同方向施力于大直齿轮,使大直齿轮获得了旋转动力。设置中间齿轮来错开左右齿条高度并将左腿外蹬力传递到大直齿轮上,可以使得左右腿齿条的运动相互不受对方的干涉(该中间齿轮可以与小直齿轮参数相同)。
[0043]而左、右腿齿条套是保证其对应的齿条与齿轮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啮合状态并限定齿条位置、轨迹和角度的机构。
[0044]大椎齿轮与小锥齿轮以及大直齿轮之间的关系介绍如下:大锥齿轮上啮合有两个同轴的小锥齿轮,其作用是将大锥齿轮的转动方向改变成与之成90度的水平旋转方向,同时可设有较大的传动比,使输出转速提高;大锥齿轮的动力来源于与之同轴的大直齿轮转动。[0045]在一对同轴小锥齿轮的中心设置有单向轴承装置。两个小锥齿轮同轴同时啮合在一个大锥齿轮两侧,当大锥齿轮朝一个方向旋转时,两个小锥齿轮肯定相反,但此时其中一个处在抱合态,驱动与它配合的轴,另一个处在分离态,与其轴相对滑动(空转)。当大锥齿轮反转时,上述空转的小锥齿轮的转向也反过来了,又与前面处于抱合态的齿轮转向相同,此时该齿轮已转变成抱合态,而与之相对的小锥齿轮成为空转。所以保证了不管大锥齿轮如何转,其输出转向相同。
[0046]下面结合一下附图进行具体说明。在使用者左脚和右脚分别操纵左脚蹬2101和右脚蹬2201蹬腿或者回收时,通过如下的方式带动螺旋桨运动:
[0047]当双腿同时向下蹬时,左腿齿条2103和右腿齿条2203将驱动大直齿轮2207顺时针旋转,其中,右脚蹬腿时右腿齿条2203带动大直齿轮2207顺时针旋转;左脚蹬腿时左腿齿条2103带动小直齿轮2107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同轴的中间齿轮2109逆时针旋转,中间齿轮2109逆时针旋转等于是带动大直齿轮2207顺时针旋转,由此左腿齿条2103通过共轴的小直齿轮2107与中间齿轮2109传递给大直齿轮2207的旋转力与右腿齿条2203施加于大直齿轮2207的旋转力方向相同。
[0048]大直齿轮2207靠同轴(大直齿轮轴2211)传动使大锥齿轮2301顺时针旋转,此时,与大锥齿轮2301啮合的两个小锥齿轮2303、2305中的左面小锥齿轮2303因啮合关系而逆时针旋转,其内部的单向轴承2307 (超越离合器)处于抱合态,带动小锥齿轮轴2309逆时针旋转(从螺旋桨方向看)。
[0049]而小锥齿轮轴2309通过与其连接的万向接头2401将其逆时针的转动传递给螺旋桨轴2403进而带动了固定在螺旋桨轴2403上的螺旋桨2405逆时针旋转。
[0050]而大直齿轮2207靠同轴(大直齿轮轴2211)传动使大锥形齿轮2301顺时针旋转时,与大锥齿轮2301啮合的右面的小锥齿轮2305因啮合关系而顺时针旋转,但其内部的单向轴承2307 (超越离合器)处于开的状态,与小锥齿轮轴2309之间形成滑动关系,即右面的小锥齿轮2305处于空转,既不向小锥齿轮轴2309传递动力,也没有阻碍小锥齿轮轴2309在小锥齿轮2303作用下的转动。
[0051]反之,当使用者的腿收回时,左腿齿条2105和右腿齿条2205将驱动大直齿轮逆时针旋转,其中,右腿收回时右腿齿条2203带动大直齿轮2207逆时针旋转;左腿收腿时左腿齿条2103通过共轴的小直齿轮2107与中间齿轮2109也向大直齿轮2207传递逆时针的旋转力。
[0052]大直齿轮2207靠同轴(大直齿轮轴2211)传动使大锥形齿轮2301逆时针旋转,此时,与大锥齿轮2301啮合的两个小锥齿轮2303、2305中的右面的小锥齿轮2305因啮合关系而逆时针旋转,其内部的单向轴承2307 (超越离合器)处于抱合态,带动小锥齿轮轴2309逆时针旋转(从螺旋桨方向看)。
[0053]而小锥齿轮轴2309通过与其连接的万向接头2401将其逆时针的转动传递给螺旋桨轴2403进而带动了固定在螺旋桨轴2403上的螺旋桨2405逆时针旋转(利用万向接头可以改变小锥齿轮轴2309的转动传递方向而后传递给螺旋桨轴,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变小锥齿轮轴2309和螺旋桨轴2403的角度)。
[0054]而大直齿轮2207靠同轴(大直齿轮轴2211)传动使大锥形齿轮2301逆时针旋转时,与大锥齿轮2301啮合的左面的小锥齿轮2303因啮合关系而顺时针旋转(从螺旋桨方向看),但其内部的单向轴承2307 (超越离合器)处于开的状态,与小锥齿轮轴2309之间形成滑动关系,即左面的小锥齿轮2303处于空转,既不向小锥齿轮轴2309传递动力,也没有阻碍小锥齿轮轴2309在小锥齿轮2305作用下的转动。
[0055]这样无论是蹬腿动作还是收腿动作,都能使得螺旋桨2405维持逆时针旋转(从螺旋桨方向看),通过螺旋桨的旋转排水从而获得水的反作用力,将人的腿部动作转变为推动人体向前的推力。而对于人来说,由于游泳的时候是单向有动力,而借助于该动力转换部,变成了蹬腿和收腿两个方向都有推动人前进的动力。
[0056]在上述实施例中,左脚蹬部和右脚蹬部均可采用机械原理中的摇杆滑块机构,它能够使人蹬出的距离最长,且回收时的距离最短,从而有效利用了脚的腕子功能(即齿条的端部能达到绷脚时的脚尖部,回收时能缩到勾脚时的脚跟部)。
[0057]下面介绍一下作为支撑机构的机架。
[0058]如图2所示,作为支撑动力转换部的机架,可以为图2所示的由底板3031和设置于其上的机壳构成,机壳为椭圆形的锅形,底板3031正好位于其敞口处,整个机架被下层隔板3033 (又称为齿条滑板)和上层隔板3035分为三层,分别是下层空间,中层空间和上
层空间。
[0059]其中左腿齿条2103、左腿齿条导套2105以及小直齿轮2107设置于由底板3031和下层隔板3033隔出的下层空间内,
[0060]右腿齿条2203、右腿齿条导套2205以及相互啮合的大直齿轮2207和中间齿轮2109设置于由下层隔板3033和上层隔板3035隔出的中层空间内,
[0061]大锥齿轮2301设置于上层隔板3035与机壳的顶板3037 (即机壳的顶部)形成的上层空间内,
[0062]大直齿轮轴2211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固定于底板3031和机壳的顶板3037上,在下层隔板3033和上层隔板3035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供大直齿轮轴穿过所对应的孔。
[0063]在机壳的前后两侧壳壁上,分别设置有孔3021和3023,用于供左腿齿条2103、右腿齿条2203进出,
[0064]在机壳的顶板3037,可以设置有孔3027、3029,实现置于机壳外顶部两个小锥齿轮2303、2305和置于机壳内部大锥齿轮啮合的条件。
[0065]大直齿轮轴2211的一端就通过滑动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在该两个孔3027和3029的中间的顶层壳壁(顶板3037)上,
[0066]在机壳的顶板3037上固定有两个轴承座3038,小锥齿轮轴2309的两端通过轴承座3038可转动地固定于机壳顶部。
[0067]另外,为了控制左右腿打开的角度和收回的程度,在机架内设置有两个定位销,夕卜蹬定位销3006和并拢定位销3008,
[0068]其中,外蹬定位销3006靠近机壳的前部位设置,用于在游泳时的外蹬腿状态时限制左、右腿各自打开至蛙泳合适的角度,左腿齿条导套2105和右腿齿条导套2205分别绕着各自的旋转轴(左腿齿条导套绕小直齿轮轴2111、右腿齿条导套绕大直齿轮轴2211)旋转时,当外蹬角度合适时,二者同时(也可以不同时而是先后)被外蹬定位销3006限定。从而确保蹬腿时腿有一个正确合理的外蹬角度。
[0069]并拢定位销3008保证在游泳时的收回状态时在左、右腿各自回收到平行时,左腿齿条导套2105和右腿齿条导套2205各自由在靠近机壳的后部设置的并拢定位销3008加以限制而保证两脚平行回收。
[0070]相对来讲,外蹬定位销3006和并拢定位销3008相对于大小直齿轮轴来说,外蹬定位销3006位于前方,并拢定位销3008位于后方,各自离大直齿轮轴2211的距离根据所设计的左右腿打开角度和并拢程度来设定。(所谓前后方是针对人的游泳方向来说的)
[0071]左腿齿条2103滑动设置于左腿齿条导套2105,在使用者蹬腿收腿的过程中,左腿齿条2103与小直齿轮2107 —边啮合,一边在左腿齿条导套2105内向使用者的前方或者后方滑动。
[0072]左腿齿条导套2105上设置有孔,小直齿轮轴2111穿过该孔利用轴承固定在底板3031和上层隔板3035上,由此来确保左腿齿条2103既能与小直齿轮2107啮合,也能绕着小直齿轮轴2111转动,同时也实现了左腿齿条导套2105绕着小直齿轮轴2111来转动。
[0073]右腿齿条2203滑动设置于右腿齿条导套2205,在使用者蹬腿收腿的过程中,右腿齿条2203与大直齿轮2207 —边啮合,一边在右腿齿条导套2205内向使用者的前方或者后方滑动。
[0074]右腿齿条导套2205上设置有孔,大直齿轮轴2211穿过该孔以及在上下层隔板上分别设置的孔将其两端利用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底板3031和顶板3037上,
[0075]由此来确保右腿齿条2203既能与大直齿轮2207啮合,也能绕着大直齿轮轴2211转动,同时也实现了右腿齿条导套2205绕着大直齿轮轴2211来转动。
[0076]虽然在上述说明中以支撑用的机架具有底板、顶板和下层隔板、上层隔板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仅使用带有底板和顶板的机架,利用底板和顶板来固定大小直齿轮轴和小锥齿轮轴,而壳体的其它部位敞开,中间的两个隔板也不需要。
[0077]下面参照附图,针对本申请的救生系统进行说明。
[0078]所述救生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着装部,将上述说明的动力转换系统固定在使用人员身上;其包括腰带(第一皮带)和/或裆带(第二皮带),其中腰带用于在腰部将上述动力转换系统加以固定,裆带用于从胯部进一步协助上述动力转换系统在人身上的固定。
[0079]下面参照图1对其进行示例性说明。
[0080]参照图1 (B),第一皮带400绕过人的腰部与身前的腰带扣414系合在一起,而第二皮带410穿过裆部后也与身前的腰带扣414系合在一起。这样它们成T型紧缚在身上,即可将动力转换系统牢靠的定位在人的背下部。
[0081]为了更好地起到救生作用,可以设置图1 (A)所示的穿在人肩膀上的左右浮子405、406,为达到阻力最小的目的,左浮子405、右浮子406均沿身长方向布置。用于将上述动力转换系统绑缚在人体上用的第一皮带400的一端顺序穿过右浮子406的两端分别设置的皮带孔401、403后,穿过机壳3上设置的皮带耳子3015,再分别穿过于左浮子405的两端分别设置的皮带孔404、402后,在人的身体前方与在第一皮带400的另一端设置的腰带扣414系合在一起。
[0082]为了使机壳更稳定地固定在人身上,常常在机壳的底部设置另外一个皮带耳子3016,此时第二皮带410的一端可以固定在第一皮带400上,第二皮带410的另一端穿过皮带耳子3016,从使用人员的裆部穿过后与腰带扣414系合。
[0083]为了使人的头部浮出水面,还可以在左右浮子之间,在颈部下巴部特设前宽、后窄的环型浮子420,该环型浮子420可以在绕过人的脖子后系合在一起。
[0084]另外,为了减小阻力,使得装置设计紧凑、体积小巧,可以使机壳的外型采用龟壳形状(图2即是)。另外,还要尽量考虑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采用轻质材料。
[0085]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左右腿齿条的长度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腿长来确定。
[0086]另外,可以在使用者前方增设用于架设枪械的箭头式漂浮板,成为单兵装备,不仅能有效地提高速度,且减少了海军陆战队的训练成本和周期,提高单兵作战能力。
[0087]总之,本发明的蛙泳学习机是一种动作转换设备,它能够将蛙泳中的主要推动动力即腿部的运动形式,全部转换成螺旋桨的旋转,进而推动人体在水中前行,能有效地发挥人体能量。
[0088]也就是说,只要使用者能够完成蛙泳的基本动作即蹬腿收腿,就可以驱动螺旋桨运动,从而驱动使用者在水中前进,完成水中行进的功能。
[0089]另外,通过设置定位销,使得使用者完成蛙泳的基本动作即蹬腿收腿时脚腿部的动作能够靠该设备加以规范,这样既可以驱动螺旋桨运动,带动使用者在水中前进,还可以学习蛙泳。
[0090]另外,通过设置两个小锥齿轮,使得使用者的蹬腿、收腿动作都能够驱动螺旋桨运动,所以可以驱动使用者在水中更快的前进。
【权利要求】
1.一种蛙泳学习机,其包括:着装部和动力转换系统,所述着装部将所述动力转换系统固定在使用者身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转换系统包括: 具有底板和顶板的机架、 由所述机架加以支撑的动力转换机构、和 螺旋桨, 所述动力转换机构将使用者的脚部动作转换成所述螺旋桨的旋转动力; 所述动力转换机构包括: 支撑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左腿传动机构、 支撑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右腿传动机构、 大锥齿轮、和 与所述大锥齿轮啮合、通过单向轴承能够转动地设置在小锥齿轮轴上的小锥齿轮,所述小锥齿轮轴通过所述顶板上设置的轴承座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顶板上,与所述螺旋桨能够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右腿传动机构包括: 两端能够转动地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上的第一齿轮轴、 使用者游泳时脚部蹬腿、收回时传递使用者右脚动作的右脚蹬部、 与所述右脚蹬部连接、在所述右脚蹬部的带动下绕着所述第一齿轮轴摆动的右齿摆动机构、和 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齿轮轴上、与所述右齿摆动机构啮合的第一齿轮; 所述左腿传动机构包括: 两端能够转动地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的第二齿轮轴、 使用者游泳时脚部蹬腿、收回时传递使用者左脚动作的左脚蹬部、 与所述左脚蹬部连接、在所述左脚蹬部的带动下能够绕着所述第二齿轮轴摆动的左齿摆动机构、和 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齿轮轴上、与所述左齿摆动机构啮合的第二齿轮, 所述大锥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齿轮轴和所述第二齿轮轴中的一方, 在所述第一齿轮轴和所述第二齿轮轴中的另一方固定安装有中间齿轮, 所述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中跟所述大锥齿轮同轴的一方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蛙泳学习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轴和所述第二齿轮轴中安装有所述大锥齿轮的一方与所述小锥齿轮轴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蛙泳学习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锥齿轮轴通过万向接头与所述螺旋桨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蛙泳学习机,其特征在于, 大锥齿轮同时啮合着两个同轴的小锥齿轮。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蛙泳学习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脚蹬部和所述右脚蹬部采用了摇杆滑块机构,所述螺旋桨外侧安装有安全防护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蛙泳学习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齿摆动机构包括: 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并与所述左脚蹬部连接、随着所述左脚蹬部的动作驱动所述第二齿轮旋转的左腿齿条;和 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齿轮轴上的左腿齿条导套, 所述左腿齿条安装于所述左腿齿条导套,所述左腿齿条在所述左脚蹬部的带动下一边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转动,一边在所述左腿齿条导套内滑动, 所述右齿摆动机构包括: 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并与所述右脚蹬部连接、随着所述右脚蹬部的动作驱动所述第一齿轮旋转的右腿齿条; 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齿轮轴上的右腿齿条导套; 所述右腿齿条安装于所述右腿齿条导套,所述右腿齿条在所述右脚蹬部的带动下一边与所述第一齿轮哨合转动,一边在所述右腿齿条导套内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蛙泳学习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板上,在所述第一齿轮轴的靠近使用者头部的一侧,设置有向着所述顶板突出的蹬腿定位销,所述左腿齿条导套在左腿蹬腿到一定程度时,所述左腿齿条导套由所述蹬腿定位销加以阻止,所述右腿齿条导套在右腿蹬腿到一定程度时,所述右腿齿条导套由所述蹬腿定位销加以阻止; 在所述底板上,在所述第一齿轮轴的靠近使用者脚部的一侧,设置有向着所述顶板突出的回收定位销,所述左腿齿条导套在左腿回收到一定程度时,所述左腿齿条导套由所述回收定位销加以阻止,所述右腿齿条导套在右腿回收到一定程度时,所述右腿齿条导套由所述回收定位销加以阻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蛙泳学习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中所述底板以外的部分形成为一敞口的锅形壳体,所述顶板为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敞口处, 在所述机架内,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下层隔板和上层隔板,从而将机架分成三层, 所述大锥齿轮位于所述上层隔板与所述顶板形成的上层空间内, 所述右腿传动机构以及所述中间齿轮位于由所述下层隔板和所述上层隔板形成的中层空间内; 所述左腿传动机构位于由所述底板和所述下层隔板形成的下层空间内; 在所述机架的前后侧分别形成有供左腿传动机构和右腿传动机构进出的孔, 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小锥齿轮与所述大锥齿轮啮合的孔, 所述第二齿轮轴的两端能够转动地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上层隔板上; 在所述机架的底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着装部连接用的皮带耳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蛙泳学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定位销和所述蹬腿定位销的一方或者双方贯穿所述下层隔板地固定在所述下层隔板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蛙泳学习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左腿齿条导套内设置有限制所述左腿齿条的位置和滑动轨迹的左引导槽,所述左腿齿条安放于所述左弓丨导槽内, 在所述右腿齿条导套内设置有限制所述右腿齿条的位置和滑动轨迹的右引导槽,所述右腿齿条安放于所述右引 导槽内。
【文档编号】A63B69/12GK103657048SQ201210323649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4日
【发明者】阎林洲 申请人:阎林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