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漂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549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漂玩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玩具领域,特别是一种在水上飘飞的水漂玩具。
背景技术
水漂是指一个薄片飞向水面会发生弹跳的现象,弹跳的次数与水漂的出射角(20度左右较佳)、出射速度(大于2. 5m/s,速度越快越好)、水漂的大小和密度有关。水漂是一种与水的表面张力和动量守恒有关的物理现象,如果水漂是旋转飞出还与角动量有关。

发明内容
为寓教于乐,使小孩在玩耍的同时激发其求知欲望,本发明设计一种水漂玩具。本发明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漂体为一个圆饼状薄片,边缘薄,厚度为O. 5-1. Omm,中心厚,厚度在3_5mm,材料为硬质塑料。对于郊外水体玩耍,要考虑让水漂漂浮水面,以便于回收,当硬质塑料的密度大于lg/cm3时,可以考虑水漂体设计为空心,使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lg/cm3,使水漂体可以漂浮于水面。对于公园等水体底部比较光滑的娱乐水体,水漂的密度可以大于水的密度lg/cm3,以便于沉于水底,可以引导小孩,并非轻质材料才能做成水漂,有利于小孩建立正确的关于水漂原理的认识。为便于郊外玩耍回收水漂,水漂的边缘有一个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固定一根细线,细线的另一端绕在卷线筒上,卷线筒中心为空,可以插入一个圆柱形细杆,作为转轴。为减轻卷线筒的质量,卷线筒的两端为硬质塑料做成的栅格网,连接卷线筒两端的是三根细的塑料棒,塑料棒的直径为l_2mm。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水漂在水上飘飞,美丽动人,有利于吸引小孩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其好奇心,有利于引导其探索原因;水漂平均密度大于水,飘飞一段后,沉入水底,辅佐水漂平均密度小于水的水漂,飘飞一段后,漂浮在水面,从而引导小孩思考为什么有的会沉底、有的不会,沉底的和不沉底的为什么都能飘飞,有利于小孩逐渐建立水的表面张力、浮力、重力、动量、角动量等概念,有利于以后小孩学到该知识点时,能够加深认识,加快知识的掌握速度,并提高其知识的应用能力。


图I是一种水漂及其附件示意图。其中,I、水漂体,2、圆形通孔,3、细线,4、卷线筒,5、转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水漂体I为一薄片,形状为圆饼状,边缘薄,厚度为O. 5-1. Omm,中心厚,厚度在
3-5mm,材料为硬质塑料,当硬质塑料的密度大于lg/cm3时,可以考虑将水漂体设计为空心,使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Ig/cm3,使水漂体可以漂浮于水面,利于回收。对于公园等水体底部比较光滑的娱乐水体,水漂的密度也可以大于水的密度lg/cm3,以便于沉于水底,可以引导小孩,并非轻质材料才能做成水漂,有利于小孩建立正确的关于水漂原理的认识。为便于回收水漂,水漂的边缘有一个圆形通孔2,圆形通孔2固定一根细线3,细线的另一端绕在卷线筒4上,卷线筒中心为空,可以插入一个圆柱形细杆,作为转轴5。为减轻卷线筒的质量,卷线筒的两端为硬质塑料做成的栅格网,连接卷线筒两端的是三根细的塑料棒,塑料棒的直径为l_2mm。
权利要求
1.一种水漂玩具,其特征是水漂体为一个圆饼状薄片,边缘薄,厚度为0. 5-1. Omm,中心厚,厚度在3-5mm,材料为硬质塑料。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水漂玩具,其特征是对于郊外水体玩耍,要考虑让水漂漂浮水面,以便于回收,当硬质塑料的密度大于lg/cm3时,将水漂体设计为空心,使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lg/cm3。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水漂玩具,其特征是对于公园等水体底部比较光滑的娱乐水体,部分水漂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lg/cm3,以便于沉于水底;部分水漂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lg/cm3,以便于漂浮水面。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水漂玩具,其特征是为便于回收水漂,水漂的边缘有一个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固定一根细线,细线的另一端绕在卷线筒上,卷线筒中心为空,可以插入一个圆柱形细杆,圆柱形细杆作为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漂玩具,其特征是为减轻卷线筒的质量,卷线筒的两端为硬质塑料做成的栅格网,连接卷线筒两端的是三根细的塑料棒,塑料棒的直径为
全文摘要
一种水漂玩具涉及玩具领域,特别是一种在水上飘飞的水漂玩具。水漂是指一个薄片飞向水面会发生弹跳的现象,水漂是一种与水的表面张力和动量守恒有关的物理现象,如果水漂是旋转飞出还与角动量有关。为寓教于乐,使小孩在玩耍的同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本发明设计一种水漂玩具。技术方案是水漂体为一个圆饼状薄片,边缘薄,厚度为0.5-1.0mm,中心厚,厚度在3-5mm,材料为硬质塑料。有益效果是水漂在水上飘飞,美丽动人,有利于吸引小孩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其好奇心,有利于引导其探索原因;有利于小孩逐渐建立水的表面张力、浮力、重力、动量、角动量等概念,有利于以后小孩学到该知识点时,能够加深认识,并提高其知识的应用能力。
文档编号A63H23/12GK102974108SQ20121053241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2日
发明者胡再国, 何原, 王维果 申请人:四川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