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可移动配重块的跷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189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置可移动配重块的跷跷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体育娱乐器材领域,涉及跷跷板的改进,具体说是ー种内置可移动配重块的跷跷板。
背景技术
传统的跷跷板主要由一根长条状的平衡杆,固定在支座上,使坐在平衡杆两端的游戏者以支座枢点为支点高低升降摇摆,但是传统跷跷板支点两端的重量相等,只适合身体重量相近的人使用,否则,平衡杆就不平衡,而现有能调节跷跷板平衡的技术,如利用伸缩杆改变座板与支点的距离等,操作不方便,还把跷跷板原有对称美的外观破坏贻尽,如何设计ー种保持外观对称又能适合不同体重的游戏者使用的跷跷板,这是本专利主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内置可移动配重块的跷跷板,其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便,适合不同体重的游戏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的一种内置可移动配重块的跷跷板,包括平衡杆、座板、扶手、支座,其特征在于平衡杆内置可移动配重块及驱动可移动配重块的传动装置。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平衡杆为圆管状,所述的可移动配重块为长条状,所述的可移动配重块由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或内部装满沙土的管子制成,所述的可移动配重块最大宽度少于平衡杆的内径,所述的可移动配重块的长度等于或少于平衡杆长度的二分之一。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的可移动配重块的背部固定着ー个或ニ个螺母,所述的可移动配重块靠近两端的底部各装着ー个小滚轮。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的驱动配重块的传动装置包括摇手、齿轮、丝杆、轴承及轴承基座,所述的摇手设在ー侧扶手正下方的平衡杆上,所述摇手的手柄可以折叠,所述摇手的摇杆垂直插入平衡杆里,露出平衡杆内摇杆的下端固定着ー个齿轮。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的丝杆由高强度钢制成,外径不少于一公分半,且与可移动配重块背部的螺母匹配,所述的丝杆两端留有直径略小的光杆,光杆的外径与轴承、齿轮的内径相等,所述的丝杆旋过可移动配重块背部的螺母,所述的丝杆两端的光杆处各套有ー个轴承,其中丝杆靠近摇手一端的轴承外侧,紧挨着轴承套有ー个齿轮,齿轮跟丝杆用销子固定,所述套在丝杆两端的轴承被轴承基座固定在平衡杆内壁的正上方,其中靠近摇手一端的轴承基座与摇杆下端的齿轮仅隔几毫米。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的固定好的轴承和丝杆上的齿轮的轴心线与可移动配重块背部螺母的轴心线重合,与平衡杆轴心线平行,与摇杆下端齿轮的轴心线垂直相交,所述的丝杆上的齿轮与摇杆下端的齿轮是一组紧密咬合的交叉轴齿轮,其中摇杆下端的齿轮较大且齿数明显多于丝杆上的齿轮的齿数。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的可移动配重块背部螺母到丝杆左端轴承基座的距离等于可移动配重块左端到平衡杆左端的距离,所述的可移动配重块背部螺母到丝杆右端轴承基座的距离等于可移动配重块右端到平衡杆右端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I、本实用新型平衡杆内置可移动配重块,可以轻松调节平衡杆两端的重量对比,允许两游戏者在重量差别较大的情况下正常使用,为父母和子女共同游戏进而增进感情提供了机会。2、本实用新型除ー个带可折叠手柄的摇手露在外面,其余所有部件都隐藏在平衡杆内,很好地保持了传统跷跷板对称、简洁的外观。3、本实用新型调节平衡的操作即简便又安全,特别适合老人、小孩使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内置可移动配重块的跷跷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參见图I和图2,一种内置可移动配重块的跷跷板的实施例,包括平衡杆3、座板I、扶手2、支座4、可移动配重块6及由摇手5、丝杆11、齿轮9和10、轴承12和13、轴承基座14和15组成的传动装置。所述的平衡杆3为圆管状,所述的右侧扶手2正下方的平衡杆3上装有摇手5,摇手5的手柄可以折叠,摇手5的摇杆插入平衡杆3内,摇杆下端固定着齿轮9。所述的可移动配重块6呈长条状,最大宽度少于平衡杆3的内径,长度等于平衡杆3的一半,可移动配重块6的背部固定有与丝杆11配套的螺母7,可移动配重块6两端的底部装有小滚轮8。所述的丝杆11钻过配套的螺母7,一端紧紧套着轴承13,而靠近摇手5的一端被轴承12和齿轮10紧套住,并且齿轮10紧贴在轴承12的外侧,而两轴承12和13分别被轴承基座14和15固定在平衡杆3内壁的正上方,其中靠近摇手5的轴承基座14紧挨着摇杆下端齿轮9的左側。所述的固定好的轴承12的轴心线与轴承13、齿轮10、螺母7的轴心线重合,与平衡杆3的轴心线平行,与摇杆下端齿轮9的轴心线垂直相交。所述的齿轮9和齿轮10是ー组配套的紧密咬合的交叉轴齿轮,其中摇杆下端的齿轮9较大且齿数明显多于丝杆上的齿轮10的齿数。所述的螺母7到轴承基座15的距离等于可移动配重块6左端到平衡杆3左端的距离,所述的螺母7到轴承基座14的距离等于可移动配重块6右端到平衡杆3右端的距离。当两体重相差较大的游戏者使用时,可转动摇手5,通过齿轮9和10的传导,使固定在两轴承12和13中间的丝杆11绕轴心线原地自转,这样就能带动螺母7进而带动可移动配重块6前进或者后退,从而达到调节平衡杆3平衡的目的。本举例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 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内置可移动配重块的跷跷板,包括平衡杆、座板、扶手、支座,其特征在于平衡杆内置可移动配重块及驱动可移动配重块的传动装置。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置可移动配重块的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杆为圆管状,所述的可移动配重块为长条状,所述的可移动配重块由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或内部装满沙土的管子制成,所述的可移动配重块最大宽度少于平衡杆的内径,所述的可移动配重块的长度等于或少于平衡杆长度的二分之一。
3.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内置可移动配重块的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配重块的背部固定着ー个或ニ个螺母,所述的可移动配重块靠近两端的底部各装着ー个小滚轮。
4.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内置可移动配重块的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配重块的传动装置包括摇手、齿轮、丝杆、轴承及轴承基座,所述的摇手设在ー侧扶手正下方的平衡杆上,所述摇手的手柄可以折叠,所述摇手的摇杆垂直插入平衡杆里,露出平衡杆内摇杆的下端固定着ー个齿轮。
5.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置可移动配重块的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杆由高强度钢制成,外径不少于一公分半,且与可移动配重块背部的螺母匹配,所述的丝杆两端留有直径略小的光杆,光杆的外径与轴承、齿轮的内径相等,所述的丝杆旋过可移动配重块背部的螺母,所述的丝杆两端的光杆处各套有ー个轴承,其中丝杆靠近摇手一端的轴承外側,紧挨着轴承套有一个齿轮,齿轮跟丝杆用销子固定,所述套在丝杆两端的轴承被轴承基座固定在平衡杆内壁的正上方,其中靠近摇手一端的轴承基座与摇杆下端的齿轮仅隔几毫米。
6.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置可移动配重块的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好的轴承和丝杆上的齿轮的轴心线与可移动配重块背部螺母的轴心线重合,与平衡杆轴心线平行,与摇杆下端齿轮的轴心线垂直相交,所述的丝杆上的齿轮与摇杆下端的齿轮是ー组紧密咬合的交叉轴齿轮,其中摇杆下端的齿轮较大且齿数明显多于丝杆上的齿轮的齿数。
7.按照权利要示I所述的内置可移动配重块的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配重块背部螺母到丝杆左端轴承基座的距离等于可移动配重块左端到平衡杆左端的距离,所述的可移动配重块背部螺母到丝杆右端轴承基座的距离等于可移动配重块右端到平衡杆右端的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置可移动配重块的跷跷板,包括平衡杆、座椅、扶手、支座,其特点是平衡杆内置可移动配重块及驱动可移动配重块移动的传动装置,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摇手、齿轮、丝杆、轴承等,当两不同体重者使用时,只需转动摇手,通过齿轮和丝杆的传导,带动可移动配重块前进或者后退,从而达到调节平衡杆平衡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即保持了跷跷板对称简洁的外观,操作也安全简便,特别适合老人和小孩使用。
文档编号A63G11/00GK202605709SQ20122011199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
发明者吴善锁 申请人:吴善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