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负重式俯卧撑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身体锻炼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负重式俯卧撑锻炼器。
背景技术:
目前锻炼俯卧撑用的俯卧撑架或者是俯卧撑杆都只能通过人体自身重量作为负重载体进行上肢锻炼。但随着身体对某一强度的逐渐适应,需要加强外界负重物体以达到加强强度的目的,目前普遍所用的方式是通过同伴帮忙将合适的重物压到锻炼者背上或同伴直接用手掌朝下压锻炼者,这些都需要同伴的帮忙,而很难自己单独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单独进行加大强度锻炼、且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的负重式俯卧撑锻炼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负重式俯卧撑锻炼器,包括两根平行排列、通过立柱和地面连接的握杆,所述的两根握杆中间后部通过一连接柱设有一背部
负重装置。作为本实用新型之优选,所述的背部负重装置包括一承重杆及一负重块,所述的负重块左侧上部设有一滑竿,所述的承重杆左侧设有一底部带挡块的滑套,且所述的滑竿设在滑套内并可沿滑套上下滑动;所述的负重块右侧上部设有转动销,且转动销通过连接杆和承重杆形成连接。作为改进,所述的负重块下部设有内表面弧度和人体背部互相相似的弧线槽。采用上述结构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锻炼者可先弯腰走到背部可托住负重块的位置,然后再以俯卧的姿势两手握住握杆进行俯卧撑锻炼,当背部上升时,压在背部的负重块通过其右侧上部的转动销转动,使得负重块左侧上部的滑竿顺着滑套上下滑行,且由于滑套底部带有挡块,转动销上部通过连接杆和承重杆连接,所以负重块不会掉落,锻炼完毕后,负重块依然被吊在承重杆上;内表面弧度和人体背部相近似的弧线槽可使人体背部感觉更舒适和贴合。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外观结构图。同时滑竿及滑套采用了剖视画法。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外观结构图。其中:1、立柱;2、握杆;3、承重杆;4、负重块;5、滑竿;6、挡块;7、滑套;8、转动销;9、连接杆;10、连接柱;11、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由图1和图2可知,该负重式俯卧撑锻炼器包括两根平行排列、通过立柱I和地面连接的握杆2,在两根握杆2中间后部通过一连接柱10设有一背部负重装置。优选的背部负重装置包括一承重杆3及一负重块4,在负重块4左侧上部设有一滑竿5,在承重杆3左侧设有一底部带挡块6的滑套7,且滑竿5设在滑套7内并可沿滑套7上下滑动;在负重块4右侧上部设有转动销8,且转动销8通过连接杆9和承重杆3形成连接;同时负重块4下部设有内表面弧度和人体背部互相相似的弧线槽11。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锻炼者可先弯腰走到背部可托住负重块4的位置,然后再以俯卧的姿势两手握住握杆2进行俯卧撑锻炼,当背部上升时,压在背部的负重块4通过其右侧上部的转动销8转动,使得负重块4左侧上部的滑竿5顺着滑套7上下滑行,且由于滑套7底部带有挡块6,转动销8上部通过连接杆9和承重杆3连接,所以负重块4不会掉落,锻炼完毕后,负重块4依然被吊在承重杆3上;内表面弧度和人体背部相近似的弧线槽11可使人体背部感觉更舒适和贴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负重式俯卧撑锻炼器,包括两根平行排列、通过立柱和地面连接的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握杆中间后部通过一连接柱设有一背部负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重式俯卧撑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部负重装置包括一承重杆及一负重块,所述的负重块左侧上部设有一滑竿,所述的承重杆左侧设有一底部带挡块的滑套,且所述的滑竿设在滑套内并可沿滑套上下滑动;所述的负重块右侧上部设有转动销,且转动销通过连接杆和承重杆形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重式俯卧撑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重块下部设有内表面弧度和人体背部互相相似的弧线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重式俯卧撑锻炼器,包括两根平行排列、通过立柱和地面连接的握杆,在两根握杆中间后部通过一连接柱设有一背部负重装置,优选的背部负重装置包括一承重杆及一负重块,负重块左侧上部设有一滑竿,承重杆左侧设有一底部带挡块的滑套,且滑竿设在滑套内并可沿滑套上下滑动;所述的负重块右侧上部设有转动销,且转动销通过连接杆和承重杆形成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单独进行加大强度的俯卧撑锻炼,且结构简单、使用安全。
文档编号A63B23/02GK203001817SQ201220599720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4日
发明者王京雨 申请人:王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