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羽毛球网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包括基座、倾斜的支撑杆、球网;每套网架含有两个基座,两个基座对称分布,分别为左基座和右基座,两个基座分别设有水平孔,倾斜孔;两个基座中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左端插入左基座左水平孔里,右端插入右基座的右水平孔里;每套网架含有两个支撑杆,分别为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左支撑杆底端插入左基座左倾斜孔里,右支撑杆底端插入右基座右倾斜孔里;每个支撑杆的顶端均设有一个插销;采用两个分开基座增强了基座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减轻基座重量,采用倾斜支撑杆可以实现靠支撑杆重力自然张开。总之,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重量轻、方便携带。
【专利说明】便携式羽毛球网架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支撑羽毛球网的羽毛球网架,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羽毛球网架一种是采用两根竖直的支架,将两根竖直的支架固定在地面上,然后用一根横向支撑杆在这个两根竖直的支架底部或上部进行支撑,但是由于网架和横向杆支撑杆重力作用,支撑起来的网架容易下垂,羽毛球网中间有塌陷的现象,而且通常固定竖直支撑杆采用质量比较重的铁块或水泥块,这样才能将竖直支撑杆稳定住,不至于被拉倒,但是这样会造成整套网架重量较重,只能用于球馆或不需要经常移动的场合,不便于携带。
[0003]另外一种羽毛球网架是采用两根倾斜的支撑杆,但是基座只有一个,基座两端设有倾斜孔,两根支撑杆插入倾斜孔中,由于基座只有一个,所以为了稳定网架,通常基座体积比较大,而且重量也比较重,因此不便于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能够实现支撑羽毛球球网作用,而且便于随身携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包括基座、支撑杆、球网和连接杆;所述基座包括左基座和右基座,左基座和右基座为对称结构;
[0006]所述左基座上设有左水平孔和左倾斜孔,所述右基座上设有右水平孔和右倾斜孔;
[0007]所述连接杆左端插入左水平孔里,连接杆右端插入右水平孔里;
[0008]所述支撑杆为两个,两个支撑杆分别为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均为可收缩式支撑杆;
[0009]左支撑杆的底端插入左倾斜孔里,右支撑杆的底端插入右倾斜孔里;
[0010]所述连接杆与左支撑杆之间的角度等于连接杆与右支撑杆之间的角度,使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之间形成下端距离小、上端距离大的等腰梯形状;
[0011]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顶端均设有一个插销;
[0012]所述两个插销分别插入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内,所述两个插销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拉绳;所述水平拉绳从球网上边缘的拉绳套内穿过;
[0013]进一步,所述左基座两侧分别设有左水平长形凹槽和右基座两侧分别设有右水平长形凹槽;所述的左水平长形凹槽和右水平长形凹槽形状和尺寸相同;所述左水平孔和右水平孔均为方孔或长方形孔;所述连接杆为方管或长方形管;所述左支撑杆与连接杆之间成25°?35°角;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均为可伸缩式钓鱼竿;还包含防风支杆,所述防风支杆中心与连接杆中心采用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采用带手柄的螺丝;还包含用于将球网下端固定在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上的自粘性扎带;所述球网为长5.18米宽0.76米的单打球网;所述球网支撑后距离地面高度为1.5米-1.6米;所述球网宽度为3-6.1 米。
[0014]本实用新型将标准的单打球网支撑起来,支撑后球网的宽度在5.0?5.2米,支撑后的高度在1.5?1.6米,达到球网支撑架的功能,同时基座采用2个分开的基座,尺寸减小,重量减轻,收缩后的鱼竿可以放置在两个基座的凹槽里,减小包装尺寸。总之,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重量轻、方便携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A处放大示意图。
[0017]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基座二维结构不意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基座王视图。
[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左基座B-B向剖视图。
[0020]图7、图8为本实用新型右基座二维结构不意图。
[0021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右基座王视图。
[0022]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右基座C-C向剖视图。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见图1,本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包括基座1、支撑杆2、球网3和连接杆4 ;所述基座I包括左基座15和右基座16,左基座15和右基座16为对称结构;
[0025]参见图3、图4、图7和图8,所述左基座15上设有左水平孔7和左倾斜孔8,所述右基座16上设有右水平孔23和右倾斜孔24 ;
[0026]参见图1、图6和图10,所述连接杆4左端插入左水平孔7里,连接杆4右端插入右水平孔23里;所述支撑杆2为两个,两个支撑杆2分别为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22 ;所述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22均为可收缩式支撑杆;左支撑杆21的底端插入左倾斜孔8里,右支撑杆22的底端插入右倾斜孔24里;
[0027]参见图1,所述连接杆4与左支撑杆21之间的角度等于连接杆4与右支撑杆22之间的角度,使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22之间形成下端距离小、上端距离大的等腰梯形状;
[0028]参见图2,所述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22的顶端均设有一个插销10 ;所述两个插销10分别插入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22内,所述两个插销10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拉绳;所述水平拉绳从球网3上边缘的拉绳套内穿过,球网上边缘被水平拉绳拉直或者至少拉成在同一水平线上或者同一直线上。
[0029]参见图1、图3和图7,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左基座15两侧分别设有左水平长形凹槽9和右基座16两侧分别设有右水平长形凹槽25 ;所述的左水平长形凹槽9和右水平长形凹槽25形状和尺寸相同,左水平长形凹槽9和右水平长形凹槽25用来盛放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22 ;所述左基座15左水平孔7和右基座16右水平孔23均为方孔或长方形孔;所述连接杆4为方管或长方形管;所述左支撑杆21与连接杆4之间成25。?35°角;所述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22均为可伸缩式钓鱼竿;还包含防风支杆11,所述防风支杆11中心与连接杆4中心采用连接件13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13采用带手柄的螺丝;还包含用于将球网3下端固定在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22上的自粘性扎带12 ;所述球网3为长5.18米宽0.76米的单打球网;所述球网3支撑后距离地面高度为1.5米-1.6米;所述球网宽度为3-6.1米。
[0030]本使用新型将标准的单打球网支撑起来,支撑后球网的宽度在5.0?5.2米,支撑后的高度在1.5?1.6米,达到球网支撑架的功能,同时基座采用2个分开的基座,尺寸减小,重量减轻,收缩后的鱼竿可以放置在两个基座的凹槽里,减小包装尺寸。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包括基座(I)、支撑杆(2)、球网(3)和连接杆(4),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I)包括左基座(15)和右基座(16),左基座(15)和右基座(16)为对称结构; 所述左基座(15)上设有左水平孔(7)和左倾斜孔(8),所述右基座(16)上设有右水平孔(23)和右倾斜孔(24); 所述连接杆(4)左端插入左水平孔(7)里,连接杆(4)右端插入右水平孔(23)里;所述支撑杆(2)为两个,两个支撑杆(2)分别为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22);所述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22)均为可收缩式支撑杆; 左支撑杆(21)的底端插入左倾斜孔(8)里,右支撑杆(22)的底端插入右倾斜孔(24)里; 所述连接杆(4)与左支撑杆(21)之间的角度等于连接杆(4)与右支撑杆(22)之间的角度,使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22)之间形成下端距离小、上端距离大的等腰梯形状;所述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22)的顶端均设有一个插销(10); 所述两个插销(10)分别插入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22)内,所述两个插销(10)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拉绳;所述水平拉绳从球网(3)上边缘的拉绳套内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基座(15)两侧分别设有左水平长形凹槽(9)和右基座(16)两侧分别设有右水平长形凹槽(25);所述的左水平长形凹槽(9)和右水平长形凹槽(25)形状和尺寸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基座(15)的左水平孔(7)和右基座(16)的右水平孔(23)均为方孔或长方形孔;所述连接杆⑷为方管或长方形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杆(21)与连接杆(4)之间成25°?35。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22)均为可伸缩式钓鱼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防风支杆(11),所述防风支杆(11)中心与连接杆(4)中心采用连接件(13)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采用带手柄的螺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用于将球网(3)下端固定在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22)上的自粘性扎带(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网(3)为长5.18米宽0.76米的单打球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网(3)支撑后距离地面高度为1.5米-1.6米;所述球网宽度为3-6.1米。
【文档编号】A63B61/00GK203389300SQ201320255606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3日
【发明者】符浩 申请人:符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