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肢锻炼健身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22968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肢锻炼健身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材,尤其涉及一种四肢锻炼健身器。该四肢锻炼健身器包括:支腿、支柱、扶手及机架总成;所述机架总成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的转轴、其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下部固定连接的承重架、位于所述承重架的上方且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上部转动连接的活动架、与所述活动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坐凳以及位于所述活动架与所述承重架之间对应坐凳位置处设置的减震弹簧。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的四肢锻炼健身器采用手臂、腿部、脚、腹部同时配合发力,蹬地动作主要锻炼大腿和腰胯的肌肉,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有氧训练的效果,增强体质,明显提高心肺功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能广泛适用于公园或广场等场所,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有利于普及和推广。
【专利说明】一种四肢锻炼健身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材,尤其涉及一种四肢锻炼健身器。
【背景技术】
[0002]健身器材常以训练功能多少来分为单功能和综合型多功能两大类。单功能器械,常用的有划船器、健美车、健步机、跑步机、美腰机等。而现有技术中的这些健身器材的结构都比较复杂、成本较高、得不到普及和推广。
[0003]发明
【发明内容】

[0004]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四肢锻炼健身器。
[0005]本发明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本发明实用新型的一种四肢锻炼健身器,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支腿、支柱及扶手,设置在支柱中部上与所述扶手位置相对应的机架总成;所述机架总成包括:与支柱中部上固定连接的支架、设置于支架上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且其自身进行转动的转轴、其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下部固定连接的承重架、位于所述承重架的上方且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上部转动连接的活动架、与所述活动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坐竟以及位于所述活动架与所述承重架之间对应坐凳位置处设置的减震弹簧。
[0007]作为本发明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活动架连接有坐凳的一端一分为二,分别为上活动架和下活动架;所述上活动架的一端与坐竟转动连接,所述下活动架的一端与承重架之间对应坐凳位置处设置减震弹簧;所述上活动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0008]作为本发明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总成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均匀设置在支柱中部上;所述扶手的数量对应所述机架总成的数量。
[0009]作为本发明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的旋转角度为0-180度。
[0010]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支架包括有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转轴设置于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所述转轴的上端及下端处均设置有深沟球轴承,所述转轴与所述下支架之间通过一个端面推力球轴承连接。
[0011]其中,所述坐凳的下方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深沟球轴承;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端面推力球轴承与上活动架连接。
[0012]作为本发明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活动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上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0013]作为本发明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扶手呈圆弧形;所述坐凳呈圆形。
[0014]本发明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肢锻炼健身器,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支腿、支柱及扶手,设置在支柱中部上与所述扶手位置相对应的机架总成;所述机架总成包括:与支柱中部上固定连接的支架、设置于支架上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且其自身进行转动的转轴、其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下部固定连接的承重架、位于所述承重架的上方且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上部转动连接的活动架、与所述活动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坐竟以及位于所述活动架与所述承重架之间对应坐凳位置处设置的减震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用新型采用手臂、腿部、脚、腹部同时配合发力,蹬地动作主要锻炼大腿和腰胯的肌肉,锻炼腿、臀、腰、腹部肌肉及心肺功能、增强腿部、手臂力量,背阔肌和动作协调能力,锻炼腰肌群,减少腰腹部多余脂肪,通过坐凳下部的减震弹簧,可以减少对膝盖、腰部的冲击,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有氧训练的效果,增强体质,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能广泛适用于公园或广场等场所,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有利于普及和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实用新型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6]图1是本发明实用新型一种四肢锻炼健身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_支柱、2-支架、3-扶手、4-支腿、5-转轴、6-承重架、7-端面推力球轴承、8-坐凳、9-活动架、10-销轴、11-减震弹簧、12-端面推力球轴承、13-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发明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用新型。
[0019]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用新型的一种四肢锻炼健身器,包括支柱1、支架2、扶手3、支腿4、转轴5、承重架6、端面推力球轴承7、坐凳8、活动架9、销轴10和减震弹簧11,支柱I的下端与支腿4的中心连接,扶手3设置于支柱I的上端。支架2为上下两个,与支柱I的中段固定连接,包括有上支架(未图示)和下支架(未图示),转轴5设置于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转轴5的上端及下端处均设置有深沟球轴承(未图示),该转轴5与该下支架之间通过一个端面推力球轴承12连接。承重架6与转轴5的下段固定连接,活动架9位于承重架6的上方且一端与转轴5的上段通过销轴10转动连接,活动架9的另一端通过端面推力球轴承7与坐凳8活动连接,减震弹簧11设置于活动架9与承重架6之间。机架总成可以绕支柱I上设置的转轴5的轴线在0° -180°之间任意旋转,坐在坐凳8上的人,会随着机架总成的摆动而摆动,实现身体在水平方向的左右往复摆动的漂移,活动幅度较大。
[0020]作为优选,该活动架9连接有坐竟8的一端一分为二,分别为上活动架(未图示)和下活动架(未图示),该上活动架的一端与坐竟8转动连接,该下活动架的一端与承重架6之间对应坐凳8位置处设置减震弹簧11,该上活动架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0021]其中,坐凳8的下方安装有套筒(未图示),该套筒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深沟球轴承(未图示);该套筒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3,该固定杆13通过端面推力球轴承7与上活动架连接。该活动架9的一端与该转轴5的上部通过销轴10转动连接。坐竟8的外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前部一头尖,后部宽大的自行车座子,呈鸭梨状外形,更为科学合理。
[0022]机架总成上的坐凳8距离地面要有一定高度,坐凳8上下伸缩可调,始终保持人坐在坐凳8上面时,腿部伸缩自如,扶手3设置在支柱I上部的合适位置处,高度和长度适中,外形设计成圆弧形。
[0023]该机架总成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可以对称设置为两个、四个或多个,该扶手3的数量对应该机架总成的数量。此分布结构使支柱I受力更均匀,配重更平衡,多人使用,可以在锻炼身体过程中,有助于沟通交流,增加趣味性,有效避免锻炼身体单一、枯燥乏味。
[0024]如图1所示:操作时,手握扶手3,两臂成平行四边形状分布,两腿蹬地,操作者坐于可以旋转一定角度的坐凳8上,该坐凳8距离地面适中,绕支柱I左右往复摆动一定角度,左右腿间隔交替用力,当左脚蹬地,左腿伸直用力时,左腿和左臂肌肉拉伸,操作者身体整体右移,右腿和右臂自然弯曲;当右脚蹬地,右腿和右臂伸直用力时,左腿和左臂肌肉拉伸,操作者身体整体左移,操作过程中,腰部也随之自由摆动,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达到有效锻炼四肢的目的。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实用新型,凡在本发明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四肢锻炼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支腿、支柱及扶手,设置在支柱中部上与所述扶手位置相对应的机架总成;所述机架总成包括:与支柱中部上固定连接的支架、设置于支架上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且其自身进行转动的转轴、其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下部固定连接的承重架、位于所述承重架的上方且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上部转动连接的活动架、与所述活动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坐竟以及位于所述活动架与所述承重架之间对应坐凳位置处设置的减震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肢锻炼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连接有坐凳的一端一分为二,分别为上活动架和下活动架;所述上活动架的一端与坐竟转动连接,所述下活动架的一端与承重架之间对应坐凳位置处设置减震弹簧;所述上活动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四肢锻炼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总成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均匀设置在支柱中部上;所述扶手的数量对应所述机架总成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肢锻炼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旋转角度为0-180 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四肢锻炼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有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转轴设置于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所述转轴的上端及下端处均设置有深沟球轴承,所述转轴与所述下支架之间通过一个端面推力球轴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肢锻炼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凳的下方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深沟球轴承;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端面推力球轴承与上活动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四肢锻炼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上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四肢锻炼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呈圆弧形;所述坐凳呈圆形。
【文档编号】A63B23/035GK203577250SQ201320655997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4日
【发明者】陈伟, 康敏 申请人:陈伟, 康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