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球静力专项训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23561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铅球静力专项训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铅球静力专项训练器,包括套筒和滑杆,套筒通过支架固定,套筒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9°~42°,滑杆穿过套筒,在滑杆上设置有限位块,在限位块与套筒之间设置有弹簧,在滑杆上设置有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由电机和偏心轮组合而成,在滑杆的末端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孔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训练过程中振动机构使肌肉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做小的拉长和缩短,有助于提高铅球专项肌肉力量。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在对不同点位进行训练时,只需要变换手掌伸进的孔洞即可,无需调节装置高度。
【专利说明】 铅球静力专项训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训练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铅球静力专项训练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铅球专项力量训练采用的是等张(又称动力性)练习手段,如:卧推、投掷重物等,而对于等长(又称静力性)练习重视不够,手段欠缺,研究表明,等张练习结合等长练习对于发展力量非常有效。申请号为200920107585.1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推铅球训练器,其可以在某一个固定点上进行静力练习,但该装置不具有振动功能,也不能多个动作点位进行静力练习,有待改进;申请号为201010607358.2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振动等长多角度铅球专项力量训练及监控装置,该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成本高,应用受到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铅球静力专项训练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的缺点,不需要根据运动员的身高和训练点位的变化而反复调节。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铅球静力专项训练器,包括套筒和滑杆,套筒通过支架固定,套筒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9°?42°,滑杆穿过套筒,在滑杆上设置有限位块,在限位块与套筒之间设置有弹簧,在滑杆上设置有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由电机和偏心轮组合而成,在滑杆的末端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孔洞。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训练过程中振动机构使肌肉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做小的拉长和缩短,有助于提高铅球专项肌肉力量。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在对不同点位进行训练时,只需要变换手掌伸进的孔洞即可,无需调节装置高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2所示,铅球静力专项训练器,包括套筒I和滑杆2,套筒I通过支架6固定,套筒I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9°?42°,滑杆2穿过套筒I,在滑杆2上设置有限位块7,在限位块7与套筒I之间设置有弹簧3,在滑杆2上设置有振动装置4,所述振动装置4由电机和偏心轮组合而成,在滑杆2的末端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孔洞5。
[0012]所述孔洞5靠近套筒I的一侧呈半球型。[0013]使用时,无需调节套筒I的高度,运动员根据自身的高度,调整好姿势,将手伸进滑杆2下端适当的孔洞5内,间歇性发力,同时启动振动装置,电机带动偏心轮旋转,能够产生振动效果,振动波通过滑杆2传递到臂部肌肉,可以使肌肉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做小的拉长和缩短,有助于提高铅球专项肌肉力量。此动作完成后,可以将手掌换到相邻的孔洞5内,进行该点位的肌肉静力训练,依次类推,完成多个点位的肌肉静力训练。
【权利要求】
1.铅球静力专项训练器,包括套筒⑴和滑杆(2),套筒⑴通过支架(6)固定,套筒(I)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9°?42°,滑杆(2)穿过套筒(I),其特征在于:在滑杆(2)上设置有限位块(7),在限位块(7)与套筒(I)之间设置有弹簧(3),在滑杆(2)上设置有振动装置(4),所述振动装置(4)由电机和偏心轮组合而成,在滑杆(2)的末端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孔洞(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球静力专项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5)靠近套筒(I)的一侧呈半球型。
【文档编号】A63B69/00GK203564744SQ201320773527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日
【发明者】王丽娜, 尹辉, 亢瑾, 高月春, 肖亮 申请人:河北联合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