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头带登山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928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助力头带登山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助力头带登山包,包括包体和双肩带,包体具有前部、背部和两侧部,双肩带位于包体背部的两侧,且双肩带连接于包体背部的顶端和底端,还包括头带,该头带的两端连接于包体的两侧部,头带的中部可滑动地套装有用于卸压的护罩,该护罩与头带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头带上还设有用于调节头带长短的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套于人体头部,通过人体头部提供对包体的拉力,可分担包体对人体的作用力,同时可减小包体在人体走动时的摇摆幅度。
【专利说明】助力头带登山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登山包,具体涉及助力头带登山包。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登山包一般是在使用者外出登山、旅行携带大量物品或较大体积的物品时使用,其包括包体和连接在包体背部的双肩带(或称背带)和腰带,以便在使用者走动时,用腰带箍紧腰部,防止登山包本体摆动,即加强登山包本体穿戴后的牢固程度。
[0003]但是,由于登山包本身较重、且其体积大,使用者背负于背部并在登山时,登山包将使人体和包体整体重心后移,仅靠肩部、腰部来拉拽包体仍使肩部和腰部受力很大,而且易使两肩部受力不均,长期背负后给使用者带来很大不适。
[0004]此外,对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仅通过肩带长短的调节仍难以得到较好适配,增加肩带长度将使包体后坠,减小肩带长度又易使肩部、腰部束缚过紧,而且包体的顶部顶压在人体头部或包体的底部顶压在人体臀部,都将带来使用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助力头带登山包,能套于人体头部,通过人体头部提供对包体的拉力,可分担包体对人体的作用力,同时可减小包体在人体走动时的摇摆幅度。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助力头带登山包,包括包体和双肩带,包体具有前部、背部和两侧部,双肩带位于包体背部的两侧,且双肩带连接于包体背部的顶端和底端,还包括头带,该头带的两端连接于包体的两侧部,头带的中部可滑动地套装有用于卸压的护罩,该护罩与头带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头带上还设有用于调节头带长短的调节装置。
[0008]优选地,所述包体的侧部与前部的衔接处固定有导向环,所述头带的两端穿过导向环后分别连接于包体的背部与侧部的衔接处。
[0009]优选地,所述调节装置连接于头带的中部,并将头带分为两段连接带,该调节装置包括公扣和母扣,公扣的一端具有公扣头,公扣的另一端和母扣的一端具有用于压接连接带的压口,母扣的另一端具有与公扣头扣接的母扣座;所述连接带穿过压口后伸出。
[0010]优选地,所述护罩上设有至少一个套环,套环包括两个相互可拆卸地连接的柔性连接片;所述套环套装在头带上。
[0011]优选地,每个所述套环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柔性连接片上设有魔术贴勾面,另一个所述柔性连接片上设有与魔术贴勾面粘合的魔术贴毛面。
[0012]优选地,所述助力头带登山包还包括附板,该附板与包体的背部形状大小相适配,且该附板与包体通过魔术贴粘合;所述双肩带分别固定连接于附板的背部两侧。
[0013]优选地,所述助力头带登山包还包括腰带,该腰带连接于附板底部的两侧。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5]本实用新型的头带套在人体头部前额后,实现头带对包体侧部的拉拽,能将包体因自身重力对人体形成的作用力分散,使人体的头部起到辅助受力作用,背起来轻松省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新颖;
[0016]而且,护罩戴在人体头部的前额后将因摩擦力固定,同时起到卸压作用,防止头带压伤人体头部;
[0017]当使用者的肩膀上、下、左、右活动时,将带动包体左右摇摆,此时头带可在护罩中滑动,头带则可相对于护罩作用滑动,从而即时调节包体的重心,使包体的大部分作用力始终都能平均的分摊到两个肩膀上,达到平衡,解决了活动时肩膀负荷不平均的问题,减小了包体的摇摆幅度,通过头带助力作用下减少了包体对肩膀的压力,避免给使用者的肩部健康带来隐患;
[0018]此外,通过调节附板粘贴在包体背部的位置,可调节头带、双肩带、腰带作用于人体的位置,以适应不同高度的人群,也利于头带充分发挥助力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助力头带登山包的包体和附板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助力头带登山包拆去护罩和附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头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包体;11、导向环;101、前部;102、背部;103、侧部;2、双肩带;3、附板;4、腰带;5、头带;51、连接带;6、护罩;61、套环;611、柔性连接片;612、魔术贴勾面;613、魔术贴毛面;7、调节装置;71、公扣;72、母扣;701、公扣头;702、压口 ;703、母扣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0024]请参见图广2,本实用新型涉及助力头带登山包,其较佳实施方式包括包体1、双肩带2、附板3、腰带4和头带5,包体I具有前部101、背部102和两侧部103,双肩带2位于包体I背部102的两侧,且双肩带2连接于包体I背部102的顶端和底端。
[0025]头带5的两端连接于包体I的两侧部103,头带5的中部可滑动地套装有用于卸压的护罩6,该护罩6与头带5可拆卸地连接;头带5上还设有用于调节头带5长短的调节装置7。
[0026]如图2所示,使用时,头带5绕于包体I前部101的前面,将头带5套于使用者头部的前额,护罩6罩于前额处,此时头带5可拉拽包体I,分担包体I重力,同时头带5在护罩6中的滑动动作可平衡包体I对人体的作用力。
[0027]包体I的侧部103与前部101的衔接处固定有导向环11,头带5的两端穿过导向环11后分别连接于包体I的背部102与侧部103的衔接处,导向环11对头带5的导向作用,利于头带5对包体I的整体拉拽作用,进而利于平衡调节。
[0028]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调节装置7连接于头带5的中部,并将头带5分为两段连接带51,该调节装置7包括公扣71和母扣72,公扣71的一端具有公扣头701,公扣71的另一端和母扣72的一端具有用于压接连接带51的压口 702,母扣72的另一端具有与公扣头701扣接的母扣座703 ;连接带51穿过压口 702后伸出。连接带51穿入压口 702后迂回弯折,则可在连接带51自身的摩擦力和压口 702的压力作用下被固定。通过调节连接带51穿入压口 702后伸出的长度,则可对应调节头带5的长短。
[0029]护罩6上设有至少一个套环61,本实施例设为两个套环61,套环61包括两个相互可拆卸地连接的柔性连接片611,通过两柔性连接片611的可拆卸连接,实现护罩6与头带5的可拆卸连接;套环61套装在头带5上。通过套环61与头带5的套接配合,利于头带5与护罩6的顺利相对滑动动作。本实施例的每个套环61中的其中一个柔性连接片611上设有魔术贴勾面612,另一个柔性连接片611上设有与魔术贴勾面612粘合的魔术贴毛面613。
[003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附板3与包体I的背部102形状大小相适配,且该附板3与包体I通过魔术贴粘合;双肩带2分别固定连接于附板3的背部102两侧。本实施例的腰带4连接于附板3底部的两侧,以辅助箍紧包体I。通过魔术贴的粘合作用,可调节附板3在包体I上粘合的位置,进而调节双肩带2、腰带4、头带5的位置。
[0031]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助力头带登山包,包括包体和双肩带,包体具有前部、背部和两侧部,双肩带位于包体背部的两侧,且双肩带连接于包体背部的顶端和底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带,该头带的两端连接于包体的两侧部,头带的中部可滑动地套装有用于卸压的护罩,该护罩与头带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头带上还设有用于调节头带长短的调节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头带登山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的侧部与前部的衔接处固定有导向环,所述头带的两端穿过导向环后分别连接于包体的背部与侧部的衔接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头带登山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连接于头带的中部,并将头带分为两段连接带,该调节装置包括公扣和母扣,公扣的一端具有公扣头,公扣的另一端和母扣的一端具有用于压接连接带的压口,母扣的另一端具有与公扣头扣接的母扣座;所述连接带穿过压口后伸出。
4.如权利要求f3任一项所述的助力头带登山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上设有至少一个套环,套环包括两个相互可拆卸地连接的柔性连接片;所述套环套装在头带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力头带登山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套环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柔性连接片上设有魔术贴勾面,另一个所述柔性连接片上设有与魔术贴勾面粘合的魔术贴毛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助力头带登山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头带登山包还包括附板,该附板与包体的背部形状大小相适配,且该附板与包体通过魔术贴粘合;所述双肩带分别固定连接于附板的背部两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力头带登山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头带登山包还包括腰带,该腰带连接于附板底部的两侧。
【文档编号】A45F3/04GK203633672SQ201320849559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温建辉 申请人:广州市登极旅行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