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06924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便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装置,其包含按压部、第一弯曲部及第二弯曲部。按压部朝两端之间方向弯曲而形成第一按压部及第二按压部。第一弯曲部相对第一按压部弯曲的方向而由第一按压部的一端弯曲延伸而成,且设有开槽。第二弯曲部对应第一弯曲部且相对第二按压部弯曲的方向而由第二按压部的一端弯曲延伸而成,第二弯曲部位在第一弯曲部的一侧,且通过穿过开槽而往复地来回第一弯曲部的所述侧及另一侧,当第二弯曲部在第一弯曲部的另一侧时,第一弯曲部的一端及第二弯曲部的一端相互衔接。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可先穿设在身上任何可穿设的部位,再使携带物品以吊挂的方式与便携装置连接,进而不以手拿持便可携带物品。
【专利说明】便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携带物品的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对欲携带的物品以吊挂的方式携带的便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情况下,若想要携带某个物品时,常见最直接的方法便是以手拿持携带,要不然就是将物品放置在袋子或包包之中,再以手提方式携带。
[0003]然而,上述的携带方法,皆须使用到至少一只手,倘若在携带物品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双手进行其它活动,便无法立即空出拿持携带物品的手。
[0004]此外,若欲空出双手,便须将携带物品放置在他处,方能以双手进行其它活动,但是,待完成活动之后,可能会发生忘记取回携带物品或遗失携带物品等情况。
[0005]再者,无论是以手拿持或是以手提方式携带物品,都将造成手部负担,且负担将随着携带时间增长而持续加重。

【发明内容】

[0006]有鉴于上述现有技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便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携带物品时所面临的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装置,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包含按压部、第一弯曲部及第二弯曲部。按压部朝两端之间方向弯曲而形成第一按压部及第二按压部。第一弯曲部相对第一按压部弯曲的方向而由第一按压部的一端弯曲延伸而成,且设有开槽。第二弯曲部对应第一弯曲部且相对第二按压部弯曲的方向而由第二按压部的一端弯曲延伸而成,第二弯曲部位在第一弯曲部的一侧,且通过穿过开槽而往复地来回第一弯曲部的所述侧及另一侧,当第二弯曲部在第一弯曲部的另一侧时,第一弯曲部的一端及第二弯曲部的一端相互衔接。
[0008]优选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端可具有第一衔接部,第二弯曲部的所述端则对应第一衔接部而具有第二衔接部,当第二弯曲部在第一弯曲部的所述侧时,第一衔接部所朝的方向相对第二衔接部所朝的方向。
[0009]优选地,第一衔接部可为凸状结构,第二衔接部则对应凸状结构而为凹状结构。
[0010]优选地,第一按压部供按压及一侧及第二按压部供按压的一侧可分别设有若干个凸部。
[0011]优选地,第一按压部及第二按压部的相交处可设有连接部。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再提出一种便携装置,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连接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均包含按压部、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按压部朝两端之间方向弯曲而形成第一按压部及第二按压部,且在第一按压部及第二按压部的相交处设有连接部。第一弯曲部相对第一按压部弯曲的方向而由第一按压部的一端弯曲延伸而成,且设有开槽。第二弯曲部对应第一弯曲部且相对第二按压部弯曲的方向而由第二按压部的一端弯曲延伸而成,第二弯曲部位在第一弯曲部的一侧,且通过穿过开槽而往复地来回第一弯曲部的所述侧及另一侧,当第二弯曲部在第一弯曲部的另一侧时,第一弯曲部的一端及第二弯曲部的一端相互衔接。连接件的一端穿过且连接第一本体的连接部,且另一端穿过且连接第二本体的连接部。
[0013]优选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端可具有第一衔接部,第二弯曲部的所述端则对应第一衔接部而具有第二衔接部,当第二弯曲部在第一弯曲部的所述侧时,第一衔接部所朝的方向相对第二衔接部所朝的方向。
[0014]优选地,第一衔接部可为凸状结构,第二衔接部则对应凸状结构而为凹状结构。
[0015]优选地,第一按压部供按压及一侧及第二按压部供按压的一侧可分别设有若干个凸部。
[0016]优选地,连接件的两端可分别具有穿设部及限位部,当穿设部穿过按压部的连接部后,连接件通过分别位在连接部的两侧的穿设部及限位部限位且固定按压部。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8]本实用新型的便携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先穿设在身上任何具有供便携装置穿设的开口结构的部位(如裤子的皮带孔),再使携带物品通过第一弯曲部的一端与第二弯曲部的一端相互衔接,以吊挂的方式与便携装置连接,进而不以手拿持便可携带所述物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装置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装置的第二流程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装置的第三流程示意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实际使用图。
[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装置的连接件连接按压部的示意图。
[0026]其中:1-第一本体;1’ -第二本体;11-按压部;110_凸部;111_第一按压部;112-第二按压部;113_连接部;12_第一弯曲部;120_开槽;121_第一衔接部;13_第二弯曲部;131-第二衔接部;14-连接件;141-穿设部;142-限位部;2-物品;3_皮带穿孔;A-第一弯曲部的一侧;B-第一弯曲部的另一侧;C-第一按压部的一侧;D-第二按压部的一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便于贵审查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附图,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合先叙明。
[0028]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包括第一本体I。所述第一本体I包含按压部11、第一弯曲部12及第二弯曲部13。
[0029]续言之,在第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按压部11朝两端之间方向弯曲而形成第一按压部111及第二按压部112,而整体略呈U型或马蹄型。第一弯曲部12相对第一按压部111弯曲的方向而由第一按压部111的一端反向弯曲延伸而成,且设有开槽120。第二弯曲部13对应第一弯曲部12且相对第二按压部112弯曲的方向而由第二按压部112的一端反向弯曲延伸而成,第二弯曲部13位在第一弯曲部12的一侧A,且通过穿过开槽120而往复地来回第一弯曲部12的一侧A及第一弯曲部12的另一侧B,当第二弯曲部13在第一弯曲部12的另一侧B时,第一弯曲部12的一端及第二弯曲部13的一端相互衔接。需注意的事,开槽120的宽度须对应大于第二弯曲部13的宽度,方能供第二弯曲部13顺利地往复穿梭。
[0030]而,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本体I为一体成形制成,其优选的可由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但不应以此为限。
[0031]承上述,第一弯曲部12的所述端可具有第一衔接部121,第二弯曲部13的所述端则对应第一衔接部121而具有第二衔接部131,当第二弯曲部13在第一弯曲部12的所述侧时,第一衔接部121所朝的方向相对第二衔接部131所朝的方向;更进一步地,为使得可以更稳定地衔接,第一衔接部121可为凸状结构,第二衔接部131则对应凸状结构而为凹状结构,以相互卡合衔接;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非仅有上述的举例态样,反之亦可,并不对其结构加以限定。
[0032]而,为使使用者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按压部11施力按压,第一按压部111的一侧C及第二按压部112的一侧D可分别设有若干个凸部110,进而增加其接触摩擦力。
[0033]此外,第一按压部111及第二按压部112的相交处可设有连接部113,用以与其它
装置连接。
[0034]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说明将在下段中详述。
[0035]如图2至5所示,首先,本实用新型可先穿设连接在使用者身上的某一部位上,优选的以裤子的皮带穿孔3为例,亦或是先穿设连接物品2,需注意的是,所述物品2需有供穿设的结构,若无,亦可将其放置在具有可穿设的结构的容置物体中,如手提袋;在本实施例中,以本实用新型先穿设连接皮带穿孔3为例,在穿过皮带穿孔3之后,便可将物品2邻近靠置在第一弯曲部12的另一侧B ;此时,使用者对第一按压部111的一侧C及第二按压部112的一侧D施力,以使按压部11产生形变,进而第一弯曲部12及第二弯曲部13则将受到按压部11的带动而相互靠近,并且第二弯曲部13进一步地穿过第一弯曲部12的开槽120,而由第一弯曲部12的一侧A移至第一弯曲部12的另一侧B,最后,第一弯曲部12的一端与第二弯曲部13的一端将相互衔接,此时的本实用新型略呈8字型,且分别形成两个吊挂区域分别掉挂连接皮带穿孔3及物品2。
[0036]另一方面,同上述的使用方法,若先穿设连接物品2时,则将第一弯曲部12的另一侧B邻近靠在皮带穿孔3中,待第二弯曲部13穿过开槽120并在第一弯曲部12的一端衔接后,便可吊挂连接皮带穿孔3及物品2。但是,上述仅为举例,不应以此为限。
[0037]而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便携装置,如图6和图7所示,包括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I’和连接件14。其中,第一本体I和第二本体2均包含按压部11、第一弯曲部12及第二弯曲部13 ;并且第一按压部111及第二按压部112的相交处设有连接部113,进而,连接件14的一端可穿过且连接第一本体I的连接部113,而另一端则穿过且连接第二本体I’的连接部;换言之,第一本体I及第二本体I’可通过连接件14进行连接。
[0038]续言之,连接件14可具有弹性,且可活动地穿设连接连接部113,而连接件14的两端可分别具有穿设部141及限位部142,当穿设部141穿过按压部11的连接部113后,连接件14通过分别位在连接部113的两侧的穿设部141及限位部142限位且固定按压部11。
[0039]而在实际使用时,可将第一本体I的第一弯曲部12的另一侧B邻近靠附在皮带穿孔3,待第二弯曲部13穿过开槽120而衔接第一弯曲部12的一端时,便可使第一本体I完成穿设连接皮带穿孔3 ;而第二本体I’则以其第一弯曲部12的另一侧B邻近靠附在所欲吊挂携带的物品2,同样地,待第二弯曲部13穿过开槽120而衔接第一弯曲部12的一端后,便吊挂住物品2 ;由于第一本体I及第二本体I’已通过连接件14连接,因此,可同第一实施例达到不需以手持方式携带物品2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装置,包括第一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本体包含: 按压部,朝其两端之间方向弯曲而形成第一按压部及第二按压部; 第一弯曲部,相对所述第一按压部弯曲的方向而由所述第一按压部的一端弯曲延伸而成,且设有开槽; 以及第二弯曲部,对应所述第一弯曲部且相对所述第二按压部弯曲的方向而由所述第二按压部的一端弯曲延伸而成,所述第二弯曲部位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一侧,且通过穿过所述开槽而往复地来回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侧及另一侧,当所述第二弯曲部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另一侧时,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一端及所述第二弯曲部的一端相互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端具有第一衔接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所述端则对应所述第一衔接部而具有第二衔接部,当所述第二弯曲部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侧时,所述第一衔接部所朝的方向相对所述第二衔接部所朝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衔接部为凸状结构,所述第二衔接部则对应所述凸状结构而为凹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按压部供按压及一侧及所述第二按压部供按压的一侧分别设有若干个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按压部及所述第二按压部的相交处设有连接部。
6.一种便携装置,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连接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均包含: 按压部,朝其两端之间方向弯曲而形成第一按压部及第二按压部,且在所述第一按压部及所述第二按压部的相交处设有连接部; 第一弯曲部,相对所述第一按压部弯曲的方向而由所述第一按压部的一端弯曲延伸而成,且设有开槽; 以及第二弯曲部,对应所述第一弯曲部且相对所述第二按压部弯曲的方向而由所述第二按压部的一端弯曲延伸而成,所述第二弯曲部位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一侧,且通过穿过所述开槽而往复地来回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侧及另一侧,当所述第二弯曲部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另一侧时,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一端及所述第二弯曲部的一端相互衔接; 以及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穿过且连接所述第一本体的连接部,且另一端穿过且连接所述第二本体的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端具有第一衔接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所述端则对应所述第一衔接部而具有第二衔接部,当所述第二弯曲部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侧时,所述第一衔接部所朝的方向相对所述第二衔接部所朝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衔接部为凸状结构,所述第二衔接部则对应所述凸状结构而为凹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按压部供按压及一侧及所述第二按压部供按压的一侧分别设有若干个凸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具有穿设部及限位部,当所述穿设部穿过所述按压部的所述连接部后,所述连接件通过分别位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的所述穿设 部及所述限位部限位且固定所述按压部。
【文档编号】A45F5/10GK203789395SQ201420024926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6日
【发明者】李实宜, 詹景琇 申请人:大将工安用品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