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仰卧起坐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09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仰卧起坐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仰卧起坐板,包括第一卧板和第二卧板,所述第一卧板与第二卧板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卧板与第二卧板底部均设置垫脚,所述第二卧板上设置转板,所述转板与第二卧板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转板与第二卧板的铰链处位于第二卧板靠近转轴的一端,所述转板底部纵向设置多个挡块,所述第二卧板上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与转板配套使用的支撑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使用方式,能够调节锻炼强度,不仅可帮助使用者完成仰卧起坐,掌握动作要领,等使用者逐步掌握动作后,还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加强训练。
【专利说明】一种仰卧起坐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体育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仰卧起坐板。
【背景技术】
[0002]仰卧起坐是发展躯干肌肉力量和伸张性的一种方法,能很好地锻炼腹部肌肉,腹部肌肉收紧可以更好地保护腹腔内的脏器。目前市场上的仰卧起坐器,通常是由两个不同高度的底座和一块横板组成,占用空间大,不宜摆放,并且在使用时,使用者头部在下,脚钩在横板上端的把手上,对于不经常锻炼的人来说,做一次仰卧起坐太累、太难,动作不标准,根本起不到锻炼和刺激腹部肌肉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仰卧起坐板,它可以解决公知技术中的不足,可辅助人们完成仰卧起坐,帮助那些不经常锻炼的人来锻炼和刺激腹部肌肉,并且减少了占地面积。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仰卧起坐板,包括第一卧板和第二卧板,所述第一卧板与第二卧板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卧板与第二卧板底部均设置垫脚,所述第二卧板上设置转板,所述转板与第二卧板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转板与第二卧板的铰链处位于第二卧板靠近转轴的一端,所述转板底部纵向设置多个挡块,所述第二卧板上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与转板配套使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第一凹槽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卧板两侧设置把手,所述第一卧板上设置与转板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转板的厚度。
[0006]所述第一卧板远离转轴的一侧设置挂钩,所述第二卧板远离转轴的一侧设置与挂钩相对应的挂环。
[0007]所述挂环上设置弹力带。
[0008]所述转板上设置海绵垫。
[0009]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1、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使用方式,能够调节锻炼强度,不仅可帮助使用者完成仰卧起坐,掌握动作要领,等使用者逐步掌握动作后,还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加强训练;
[0011]2、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折叠后可将挂钩钩住挂环,方便了使用者的携带,减小了占地空间,从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便利性;
[0012]3、还可以用来帮助使用者完成俯卧撑,从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性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4]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5]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0016]1、挂钩;2、垫脚;3、把手;4、第一卧板;5、转轴;6、第二卧板;7、第一凹槽;8、挂环;9、支撑杆;10、转板;11、挡块;12、海绵垫;13、第二凹槽;14、弹力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18]一种仰卧起坐板,包括第一卧板4和第二卧板6,所述第一卧板4与第二卧板6通过转轴5连接,所述第一卧板4与第二卧板6底部均设置垫脚2,所述第二卧板6上设置转板10,所述转板10与第二卧板6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转板10与第二卧板6的铰链处位于第二卧板6靠近转轴5的一端,所述转板10底部纵向设置多个挡块11,所述第二卧板6上设置第一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7内设置与转板10配套使用的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与第一凹槽7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卧板4两侧设置把手3,所述第一卧板4上设置与转板10相对应的第二凹槽13,所述第二凹槽13的深度大于转板10的厚度。通过以上技术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使用方式,不仅可帮助使用者完成仰卧起坐,掌握动作要领,等逐步掌握动作后,还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加强训练,在使用时,使用者背部靠在第二卧板6的转板10上,腿部放在第一卧板4上,并用脚钩住把手3,通过支撑杆9和挡块11来调整转板10与第二卧板6的角度,让使用者选择仰卧起坐不同的难易度,转板10与第二卧板6的角度越大,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效果也越大,当使用者逐步掌握技巧时,可通过支撑杆9与挡块11来调整转板10与第二卧板6的角度,并且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减小了占地空间,从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便利性,还可以用来帮助使用者完成俯卧撑,从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性。
[0019]实施例:
[0020]实施例1:一种仰卧起坐板,包括第一卧板4和第二卧板6,所述第一卧板4与第二卧板6通过转轴5连接,所述第一卧板4与第二卧板6底部均设置垫脚2,所述第二卧板6上设置转板10,所述转板10与第二卧板6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转板10与第二卧板6的铰链处位于第二卧板6靠近转轴5的一端,所述转板10底部纵向设置多个挡块11,所述第二卧板6上设置第一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7内设置与转板10配套使用的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与第一凹槽7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卧板4两侧设置把手3,所述第一卧板4上设置与转板10相对应的第二凹槽13,所述第二凹槽13的深度大于转板10的厚度,所述第一卧板I远离转轴5的一侧设置挂钩1,所述第二卧板6远离转轴5的一侧设置与挂钩I相对应的挂环
8。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折叠后,通过挂钩I与挂环8可以增加稳定性,并且易于携带。
[0021]实施例2:—种仰卧起坐板,包括第一卧板4和第二卧板6,所述第一卧板4与第二卧板6通过转轴5连接,所述第一卧板4与第二卧板6底部均设置垫脚2,所述第二卧板6上设置转板10,所述转板10与第二卧板6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转板10与第二卧板6的铰链处位于第二卧板6靠近转轴5的一端,所述转板10底部纵向设置多个挡块11,所述第二卧板6上设置第一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7内设置与转板10配套使用的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与第一凹槽7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卧板4两侧设置把手3,所述第一卧板4上设置与转板10相对应的第二凹槽13,所述第二凹槽13的深度大于转板10的厚度,所述第一卧板I远离转轴5的一侧设置挂钩I,所述第二卧板6远离转轴5的一侧设置与挂钩I相对应的挂环8,所述挂环8上设置弹力带14。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者在掌握仰卧起坐的要领后,并且不需要辅助时,可将背部靠在第一卧板4,腿部放于第二卧板6,用弹力带14套于脚上,用于固定腿部,从而让使用者以负角度的方式来进行仰卧起坐,增加了难度,还增加了锻炼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仰卧起坐板,包括第一卧板(4)和第二卧板(6),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卧板(4)与第二卧板(6)通过转轴(5)连接,所述第一卧板(4)与第二卧板(6)底部均设置垫脚(2),所述第二卧板(6)上设置转板(10),所述转板(10)与第二卧板(6)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转板(10)与第二卧板(6)的铰链处位于第二卧板(6)靠近转轴(5)的一端,所述转板(10)底部纵向设置多个挡块(11),所述第二卧板(6)上设置第一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7)内设置与转板(10)配套使用的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与第一凹槽(7)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卧板(4)两侧设置把手(3),所述第一卧板(4)上设置与转板(10)相对应的第二凹槽(13),所述第二凹槽(13)的深度大于转板(10)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仰卧起坐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卧板(I)远离转轴(5)的一侧设置挂钩(I),所述第二卧板(6)远离转轴(5)的一侧设置与挂钩(I)相对应的挂环⑶。
3.根据权利 要求2所述的一种仰卧起坐板,其特征是:所述挂环(8)上设置弹力带(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仰卧起坐板,其特征是:所述转板(10)上设置海绵垫(12)。
【文档编号】A63B23/02GK203677857SQ201420047295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6日
【发明者】吴绪敏 申请人:泰山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