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脚对打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脚对打机器人,包括呈蜘蛛脚形状的多脚行走转向机构、以及固定在所述多脚行走转向机构上的武器对打机构;所述多脚行走转向机构包括容纳在外壳中的驱动装置、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下的行走装置、以及控制所述行走装置转向的转向装置;所述武器对打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周围并对其进行保护的护甲、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能够转动的机器人头、以及位于所述机器人头上的对打武器,其具有蜘蛛的仿生形状且能够实现对打功能,从而实现了一种具有仿生形状的多脚对打机器人。
【专利说明】一种多脚对打机器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人,特别涉及一种多脚对打机器人。
【背景技术】
[0002]常见的机器人玩具,一般都是或站立或行走的玩具,互相对打的机器人玩具较少,而常见的仿生玩具一般都是例如对小熊、兔子、蜘蛛等形状的仿生而设计的玩具,这种玩具也经常作为单独的玩具玩耍,互相对打的仿生玩具比较少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仿生形状的多脚对打机器人。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脚对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呈蜘蛛脚形状的多脚行走转向机构、以及固定在所述多脚行走转向机构上的武器对打机构;所述多脚行走转向机构包括容纳在外壳中的驱动装置、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下的行走装置、以及控制所述行走装置转向的转向装置;所述武器对打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周围并对其进行保护的护甲、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能够转动的机器人头、以及位于所述机器人头上的对打武器。
[0005]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对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进行传动的行走传动装置、在所述行走传动装置的传动下前进或后退的行走动作装置。
[0006]所述行走动作装置包括四个、六个或八个呈蜘蛛脚形状的仿生脚部,所述仿生脚部在所述行走传动装置的传动下交替抬高或放下以形成所述前进或后退的行走动作。所述仿生脚部上还设有在对打时对其进行防护的加固铠甲。
[0007]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对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进行传动的转向传动装置、在所述转向传动装置的传动下发生转动的转向动作装置。
[0008]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所述行走装置的第一电动机、驱动所述转向装置的第二电动机和驱动所述机器人头的第三电动机,所述外壳上设有封闭电池的电池盖,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和第三电动机电路连接。
[0009]所述外壳内还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用于接收无线遥控信号的接收器、以及对所述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和第三电动机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
[0010]所述对打武器包括随所述机器人头的转动发生动作的打击装置、以及在所述电路板的控制下向对方发出红外对准信号的红外发射器,所述打击装置包括摆锤或旋转齿轮。
[0011]所述对打武器包括在第四电动机和第五电动机的驱动下发生动作的打击装置、以及在所述电路板的控制下向对方发出红外对准信号的红外发射器,所述打击装置包括在所述第四电动机和第五电动机的驱动下发射弹丸的弹丸发射装置。
[0012]还包括发送无线遥控信号的遥控器,所述遥控器具有容纳电池和遥控电路板的遥控壳体、位于遥控壳体上的天线、以及位于遥控壳体上的按键。
[0013]所述按键包括发送开关遥控信号的开关按键、发送行走遥控信号的行走按键、发送转向遥控信号的转向按键、以及发送对打遥控信号的对打按键。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多脚对打机器人具有呈蜘蛛脚形状的多脚行走转向机构、以及固定在所述多脚行走转向机构上的武器对打机构,因此其具有蜘蛛的仿生形状且能够实现对打功能,从而实现了一种具有仿生形状的多脚对打机器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脚对打机器人的结构组装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脚对打机器人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结构组装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脚对打机器人,包括呈蜘蛛脚形状的多脚行走转向机构1、以及固定在所述多脚行走转向机构上的武器对打机构2 ;所述多脚行走转向机构包括容纳在外壳3中的驱动装置、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下的行走装置、以及控制所述行走装置转向的转向装置;所述武器对打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周围并对其进行保护的护甲4、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能够转动的机器人头5、以及位于所述机器人头上的对打武器6。
[0022]这里,多脚对打机器人中具有呈蜘蛛脚形状的多脚行走转向机构、以及固定在所述多脚行走转向机构上的武器对打机构,因此其具有蜘蛛的仿生形状且能够实现对打功能,从而实现了一种具有仿生形状的多脚对打机器人。
[0023]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对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进行传动的行走传动装置、在所述行走传动装置的传动下前进或后退的行走动作装置。
[0024]所述行走动作装置包括四个、六个或八个(也可以是三个、五个、七个等多个脚)呈蜘蛛脚形状的仿生脚部7,所述仿生脚部在所述行走传动装置的传动下交替抬高或放下以形成所述前进或后退的行走动作。
[0025]这里,能够实现多个仿生脚部的相应动作,从而使多脚对打机器人具有前进或后退的行走动作的具体结构,例如可以参考中国专利CN101947387A中仿生多脚蜘蛛的行走和转向机构,这里将其内容一并引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内容援引在此,通过行走装置中的行走传动装置和行走动作装置能够使得仿生脚部交替抬高或放下以形成前进或后退的行走动作。
[0026]所述仿生脚部上还设有在对打时对其进行防护的加固铠甲8 (例如将加固铠甲卡合或者贴合在多个仿生脚部上对其进行保护)。这里通过加固铠甲能够使多脚对打机器人在对打(例如两个这样的多脚对打机器人互相对打时)时能够保护自己的仿生脚部,避免损坏。
[0027]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对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进行传动的转向传动装置、在所述转向传动装置的传动下发生转动的转向动作装置(这里转向动作装置能够控制所述行走装置转向)。
[0028]这里,能够使多脚对打机器人实现转向动作的具体结构,例如可以参考中国专利CN101947387A中仿生多脚蜘蛛的行走和转向机构,这里将其内容一并引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内容援引在此,通过转向装置中的转向传动装置和转向动作装置能够灵活的控制所述行走装置实现转向。
[0029]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所述行走装置的第一电动机、驱动所述转向装置的第二电动机和驱动所述机器人头的第三电动机,所述外壳上设有封闭电池的电池盖,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和第三电动机电路连接。
[0030]所述外壳内还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用于接收无线遥控信号的接收器、以及对所述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和第三电动机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
[0031]这里,电路板上的接收器能够接收遥控器发送的无线遥控信号(例如开关遥控信号、行走遥控信号、转向遥控信号或对打遥控信号)从而控制多脚对打机器人实现相应的动作(例如使电池为电路板和驱动装置中的电机供电,或者控制第一电动机使其行走,控制第二电动机使其转向,控制第三电动机使其对打)。
[0032]所述对打武器6包括随所述机器人头的转动发生动作的打击装置、以及在所述电路板的控制下向对方发出红外对准信号的红外发射器,所述打击装置包括摆锤或旋转齿轮60。
[0033]这里,打击装置在机器人头发生转动时,可以同步发生相应的动作,例如采用摆锤击打对方,采用旋转齿轮利用其旋转的齿轮切割对方,实现对打动作;这里的对打武器还包括在所述电路板的控制下向对方发出红外对准信号的红外发射器(例如红外发光二极管,可以在机器人头转动到瞄准对方的位置时,可以通过电路板在无线遥控信号的控制下向对方发射红外瞄准信号,然后再用摆锤等打击装置向对方发动攻击,从而模拟对打机器人的红外瞄准动作)。
[0034]替代的或者附加的,所述对打武器6包括在第四电动机和第五电动机的驱动下发生动作的打击装置、以及在所述电路板的控制下向对方发出红外对准信号的红外发射器,所述打击装置包括在所述第四电动机和第五电动机的驱动下发射弹丸的弹丸发射装置。
[0035]这里,打击装置可以是单独在第四电动机和第五电动机的驱动下发生动作的打击装置(例如弹丸发射装置),这里第四电动机和第五电动机例如可以设置在打击武器的外壳内或者外壳上,第四电动机和第五电动机例如分别驱动弹丸发射装置(类似左轮手枪的环形弹丸发生装置)发生转动动作(例如由第四电动机驱动相应的传动机构使放置弹丸的环形轮发生转动)以及在转动到相应位置时进行击发动作(例如由第五电动机驱动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击打部对放置在环形路上呈环形排布的弹丸,在转动到某一位置时进行击打动作,从而实现击发功能,这种弹丸发射装置中的弹丸例如采用塑料弹丸,对外界例如人和动物不会造成任何伤害),第四电动机和第五电动机可以由对所述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和第三电动机进行控制的电路板来控制,也可以设置单独的电路板(例如设置在打击装置的相应外壳内)在遥控器的控制下实现相应的控制功能。此外,这里的对打武器还包括在电路板的控制下向对方发出红外对准信号的红外发射器(例如红外发光二极管,可以在发射弹丸之前或之中,通过电路板在无线遥控信号的控制下向对方发射红外瞄准信号,从而模拟对打机器人的红外瞄准动作)。
[0036]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发送无线遥控信号的遥控器9,所述遥控器具有容纳电池和遥控电路板90的遥控壳体91、位于遥控壳体上的天线92、以及位于遥控壳体上的按键93。
[0037]所述按键包括发送开关遥控信号的开关按键、发送行走遥控信号的行走按键、发送转向遥控信号的转向按键、以及发送对打遥控信号的对打按键。
[0038]这里,通过遥控器发送相应的遥控信号(例如无线遥控信号,对应不同的无线遥控信号发送不同编码的无线遥控编码信号),能够控制多脚对打机器人实现相应的动作,电池能够为电路板提供相应的电源(电池上方具有电池盖94 )。
[0039]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并不局限于上述较佳的实施例。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脚对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呈蜘蛛脚形状的多脚行走转向机构、以及固定在所述多脚行走转向机构上的武器对打机构;所述多脚行走转向机构包括容纳在外壳中的驱动装置、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下的行走装置、以及控制所述行走装置转向的转向装置;所述武器对打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周围并对其进行保护的护甲、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能够转动的机器人头、以及位于所述机器人头上的对打武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脚对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对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进行传动的行走传动装置、在所述行走传动装置的传动下前进或后退的行走动作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脚对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动作装置包括四个、六个或八个呈蜘蛛脚形状的仿生脚部,所述仿生脚部在所述行走传动装置的传动下交替抬高或放下以形成所述前进或后退的行走动作,所述仿生脚部上还设有在对打时对其进行防护的加固铠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脚对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对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进行传动的转向传动装置、在所述转向传动装置的传动下发生转动的转向动作>j-U ρ?α装直。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脚对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所述行走装置的第一电动机、驱动所述转向装置的第二电动机和驱动所述机器人头的第三电动机,所述外壳上设有封闭电池的电池盖,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和第三电动机电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脚对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用于接收无线遥控信号的接收器、以及对所述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和第三电动机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脚对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打武器包括随所述机器人头的转动发生动作的打击装置、以及在所述电路板的控制下向对方发出红外对准信号的红外发射器,所述打击装置包括摆锤或旋转齿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脚对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打武器包括在第四电动机和第五电动机的驱动下发生动作的打击装置、以及在所述电路板的控制下向对方发出红外对准信号的红外发射器,所述打击装置包括在所述第四电动机和第五电动机的驱动下发射弹丸的弹丸发射装置。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脚对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送无线遥控信号的遥控器,所述遥控器具有容纳电池和遥控电路板的遥控壳体、位于遥控壳体上的天线、以及位于遥控壳体上的按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脚对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发送开关遥控信号的开关按键、发送行走遥控信号的行走按键、发送转向遥控信号的转向按键、以及发送对打遥控信号的对打按键。
【文档编号】A63H13/06GK204073413SQ201420406710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3日
【发明者】陈锡涛 申请人:陈锡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