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886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蹦床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蹦床系统,其包括:呈倾斜设置的蹦床、设置在蹦床一侧的立柱、将蹦床一端与立柱相连的第一连接件、以及将蹦床另一端与立柱相连的第二连接件,其中蹦床包括框架、位于框架中心且与框架之间保持间隙的网状件、以及连接网状件和框架之间的拉簧。本实用新型方便用户拆卸和携带,且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蹦床的倾斜角度,便于用户多角度使用,更具人性化,能对用户的背部进行锻炼。
【专利说明】蹦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蹦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蹦床是一种体操设备,该体操设备在其最基本的形式中大体包括反弹垫,该反弹垫被固定到支撑框架从而被支撑在地面上方。使用者在反弹垫上跳跃或弹跳以便娱乐和锻炼。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蹦床占用较多的空间,且反弹垫为水平设置,并对脚部进行弹跳训练,而对背部则无法进行斜靠弹跳,也不方便用户拆卸和携带。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蹦床系统,以方便用户拆卸和携带,且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蹦床的倾斜角度,便于用户多角度使用,更具人性化。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蹦床系统,其包括:呈倾斜设置的蹦床、设置在蹦床一侧的立柱、将蹦床一端与立柱相连的第一连接件、以及将蹦床另一端与立柱相连的第二连接件,其中蹦床包括框架、位于框架中心且与框架之间保持间隙的网状件、以及连接网状件和框架之间的拉簧。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附属技术方案:
[0006]所述网状件包括若干个固定组、以及与每个固定组相对应的固定绳,其中每个固定组包括由网状件向间隙延伸且相互间隔的一对固定部,而固定绳则穿过固定部内部并与拉簧连接。
[0007]所述相邻两个拉簧为一组,且两拉簧相交连接在固定绳上。
[0008]所述框架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相连的旋转轴,而另一端则设置有与第二连接件相连的旋转凸起,而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旋转轴配合连接的连接轴、以及与立柱相连的第一 Π型部,而第二连接件包括支撑板、与支撑板倾斜连接的支撑柱、与支撑柱相连并有穿孔的套筒、设置在套筒上且与旋转凸起同轴的配合凸起、可伸入到套筒内且有若干个定位孔的内筒、可穿过穿孔并进入到相应定位孔内固定的定位件、以及与立柱相连的第二 Π型部。
[0009]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二连接件的上方,且立柱垂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调节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二连接件水平方向可调。
[0010]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0011]本实用新型方便用户拆卸和携带,且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蹦床的倾斜角度,便于用户多角度使用,更具人性化,能对用户的背部进行锻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蹦床的主视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连接件的分解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连接件的组装图。
[0018]【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蹦床系统的实施例,其包括:呈倾斜设置的蹦床10、设置在蹦床10—侧的立柱、将蹦床10—端与立柱可调节相连的第一连接件20、以及将蹦床10另一端与立柱可调节相连的第二连接件30,其中蹦床10包括框架11、位于框架11中心且与框架11之间保持间隙13的网状件12、以及连接网状件12和框架11之间的若干个拉簧16。
[0019]网状件12包括若干个固定组14、以及与每个固定组14相对应的固定绳15,其中每个固定组14包括由网状件12向间隙13延伸且相互间隔的一对固定部,而固定绳15则穿过固定部内部并与拉簧16连接。优选地,相邻两个拉簧16为一组,且两拉簧16相交连接在固定绳15上。
[0020]框架1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20相连的旋转轴18,而另一端则设置有与第二连接件30相连的旋转凸起17,而第一连接件20包括与旋转轴18配合连接的连接轴22、以及与立柱相连的第一口型部24,而第二连接件30包括支撑板31、与支撑板31倾斜连接的支撑柱32、与支撑柱32相连并有穿孔35的套筒33、设置在套筒33上且与旋转凸起17同轴的配合凸起34、可伸入到套筒33内且有若干个定位孔38的内筒37、可穿过穿孔35并进入到相应定位孔38内固定的定位件36、以及与立柱相连的第二口型部39。优选地,第一连接件20位于第二连接件30的上方,且立柱垂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调节孔,第一连接件20和第二连接件30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二连接件30水平方向可调,由此可以改变蹦床10的倾斜角度,便于用户多角度使用。
[0021]本实用新型方便用户拆卸和携带,且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蹦床的倾斜角度,便于用户多角度使用,更具人性化,能对用户的背部进行锻炼。
[0022]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蹦床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呈倾斜设置的蹦床(10)、设置在蹦床(10) —侧的立柱、将蹦床(10) —端与立柱可调节相连的第一连接件(20)、以及将蹦床(10)另一端与立柱可调节相连的第二连接件(30),其中蹦床(10)包括框架(11)、位于框架(11)中心且与框架(11)之间保持间隙(13)的网状件(12)、以及连接网状件(12)和框架(11)之间的若干个拉簧(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蹦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件(12)包括若干个固定组(14)、以及与每个固定组(14)相对应的固定绳(15),其中每个固定组(14)包括由网状件(12)向间隙(13)延伸且相互间隔的一对固定部,而固定绳(15)则穿过固定部内部并与拉簧(1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蹦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拉簧(16)为一组,且两拉簧(16)相交连接在固定绳(1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蹦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20)相连的旋转轴(18),而另一端则设置有与第二连接件(30)相连的旋转凸起(17),而第一连接件(20)包括与旋转轴(18)配合连接的连接轴(22)、以及与立柱相连的第一 π型部(24),而第二连接件(30 )包括支撑板(31)、与支撑板(31)倾斜连接的支撑柱(32)、与支撑柱(32)相连并有穿孔(35)的套筒(33)、设置在套筒(33)上且与旋转凸起(17)同轴的配合凸起(34)、可伸入到套筒(33)内且有若干个定位孔(38)的内筒(37)、可穿过穿孔(35)并进入到相应定位孔(38)内固定的定位件(36)、以及与立柱相连的第二 π型部(3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蹦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0)位于第二连接件(30)的上方,且立柱垂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调节孔,第一连接件(20)和第二连接件(30)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二连接件(30 )水平方向可调。
【文档编号】A63B5/11GK204158933SQ201420662059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8日
【发明者】张耀辉 申请人:张耀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