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手协调性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9265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手协调性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双手协调性训练仪,包括面板,面板中部设置有凹槽,指针的底部针尖位于凹槽内,指针的上部和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一手柄活动连接,第一手柄和第一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手柄活动连接,第二手柄和第二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柱上,支柱底部连接在面板上,通过双手操作第一手柄、第二手柄,眼睛观察凹槽内的指针的移动,完成双手协调性训练,本实用新型实体操作,结构简单。
【专利说明】
一种双手协调性训练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手协调性训练仪。【背景技术】
[0002]双手协调性是机械操作人员的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在机械操作人员上岗前,通过操作双手协调训练仪器可以较快的培养双手协调能力。现有的双手协调训练一般都是采用电脑编程、模拟仿真等方法,训练人员通过双手操作旋钮或键盘来控制显示屏上的点的运动轨迹,但是这种训练方法不能使训练人员产生实体操作感。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手协调性训练仪,实体操作,结构简单。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种双手协调性训练仪,包括面板1,面板1中部设置有凹槽11,指针10的底部针尖位于凹槽11内,指针10的上部和第三连杆9、第四连杆6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三连杆9的另一端和第一手柄2活动连接,第一手柄2和第一连杆3的一端活动连接;第四连杆6的另一端和第二手柄8活动连接,第二手柄8和第二连杆7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杆7的另一端、第一连杆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柱4上,支柱4底部连接在面板1上。
[0006]所述的凹槽11为圆形或椭圆形。
[0007]所述的第二连杆7的另一端、第一连杆3的另一端通过螺钉5固定连接在支柱4上。
[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双手操作第一手柄2、第二手柄8,眼睛观察凹槽11内的指针10的移动,完成双手协调性训练,本实用新型实体操作,结构简单。【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叙述。
[0011]参照图1,一种双手协调性训练仪,包括面板1,面板1中部设置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凹槽11,指针10的底部针尖位于凹槽11内,指针10的上部和第三连杆9、第四连杆6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三连杆9的另一端和第一手柄2的底部活动连接,第一手柄2的底部和第一连杆3 的一端活动连接;第四连杆6的另一端和第二手柄8的底部活动连接,第二手柄8的底部和第二连杆7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杆7的另一端、第一连杆3的另一端通过螺钉5固定连接在支柱4上,拆卸方便,支柱4底部连接在面板1上。[〇〇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0013]参照图1,双手操作第一手柄2、第二手柄8,使得第一手柄2和第二手柄8在水平面内运动,同时眼睛观察凹槽11内的指针10,使得指针10在凹槽11内作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 在操作训练过程中避免指针10的针尖和凹槽11的侧面相接触,完成双手协调性训练。
【主权项】
1.一种双手协调性训练仪,包括面板(1),其特征在于:面板(1)中部设置有凹槽(11), 指针(10)的底部针尖位于凹槽(11)内,指针(10)的上部和第三连杆(9)、第四连杆(6)的一 端活动连接,第三连杆(9)的另一端和第一手柄(2)活动连接,第一手柄(2)和第一连杆(3) 的一端活动连接;第四连杆(6)的另一端和第二手柄(8)活动连接,第二手柄(8)和第二连杆 (7)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杆(7)的另一端、第一连杆(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柱(4)上, 支柱4底部连接在面板(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手协调性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11)为圆形 或椭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手协调性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杆(7)的 另一端、第一连杆(3)的另一端通过螺钉(5)固定连接在支柱(4)上。
【文档编号】A63B23/16GK205699191SQ201620533909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日
【发明人】王永富, 蔺国民
【申请人】西京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