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7428发布日期:2019-02-01 19:28阅读:1110来源:国知局
护踝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动用品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护踝。



背景技术:

护踝是一种保护人体踝关节的装备,适用于羽毛球、网球、足球、自行车、舞蹈等运动,或用于踝关节内外翻损伤、术后固定及康复期强度防护。

运动时,踝关节极容易发生韧带损伤,轻者部分撕裂,重者完全断裂,并有踝关节半脱位,或并发骨折脱位。

现有的护踝大多结构简单,抗扭伤能力比较低,并不能达到预想中的护踝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抗扭伤,且能够全面保护脚踝部位的护踝。

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手段加以实现:一种护踝,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由脚踏部和脚踝部首尾连接而成;所述的脚踏部的宽度沿着其向下延伸方向减小;所述的脚踝部的两侧对称设有革状挡片,所述的革状挡片从脚踝部延伸至脚踏部,两条所述的皮革挡片的同一侧设有两条交叉型弹性带;所述的交叉型弹性带的末端终于与本体的脚底部。

革状挡片一方面抵御外来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可以将整个护踝直立,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交叉型弹性带的弹性作用可以将革状挡片拉近,贴合于脚踝,进一步保护脚踝。

所述的脚踝部顶部设有缠绕带,所述的缠绕带可环绕于脚踝部一周,所述的交叉型弹性带的交叉处设有拉力带,所述的拉力带向上延伸穿过缠绕带;所述的拉力带游离端设有魔术扣母扣,所述的拉力带与交叉型弹性带的交叉处设有子扣,两者相互适配,用于对缠绕带产生拉力。

所述的脚踏部的底部宽度为5-6厘米。

所述的脚踏部内侧设有硅胶层,用于增加缓冲和抗震性能。防止脚踝部受到冲击。

所述的脚踝部为筒体状。用于伸进脚踝。

所述的缠绕带设有长度调节扣。适用于各类人群。

所述的交叉型弹性带和皮革挡片之间为固定连接。

本发明在脚踝部设置革状挡片,防止踝部受到冲击,交叉型弹性带交叉型弹性带的弹性作用可以将革状挡片拉近,贴合于脚踝,进一步保护脚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脚踏部,2-脚踝部,3-革状挡片,4-交叉型弹性带,5-缠绕带,6-长度调节扣,7-拉力带,8-母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述:

一种护踝,包括本体,本体由脚踏部1和脚踝部2首尾连接而成;脚踏部1的宽度沿着其向下延伸方向减小;脚踝部2的两侧对称设有革状挡片3,革状挡片3从脚踝部延2伸至脚踏部1,两条所述的皮革挡片3的同一侧设有两条交叉型弹性带4;交叉型弹性带4的末端终于与本体的脚底部。

在本发明中,脚踝部2顶部设有缠绕带5,缠绕带5可环绕于脚踝部2一周,将护踝固定;交叉型弹性带4的交叉处设有拉力带7,拉力带7向上延伸穿过缠绕带5,拉;拉力带5游离端设有魔术扣母扣8,拉力带5与交叉型弹性带4的交叉处设有子扣,两者相互适配,具体来说,拉力带7用于对缠绕带5产生拉力,因拉力带7同时拉住缠绕带和交叉型弹性带,避免了两边因为拉力过大给韧带带来损伤,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脚踏部1的底部宽度为5-6厘米。脚踏部2内侧设有硅胶层5,用于增加缓冲和抗震性能,脚踝部2为筒体状,缠绕带5设有长度调节扣6,交叉型弹性带4和皮革挡片3之间为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护踝,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由脚踏部(1)和脚踝部(2)首尾连接而成;所述的脚踏部(1)的宽度沿着其向下延伸方向减小;所述的脚踝部(2)的两侧对称设有革状挡片(3),所述的革状挡片(3)从脚踝部延(2)伸至脚踏部(1),两条所述的皮革挡片(3)的同一侧设有两条交叉型弹性带(4);所述的交叉型弹性带(4)的末端终于与本体的脚底部。本发明在脚踝部设置革状挡片,防止踝部受到冲击,交叉型弹性带交叉型弹性带的弹性作用可以将革状挡片拉近,贴合于脚踝,进一步保护脚踝。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何伟华
技术研发日:2018.10.09
技术公布日:2019.0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