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下肢康复训练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5582发布日期:2020-06-17 00:3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小儿下肢康复训练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儿下肢康复训练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得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上述疾病治疗后会留下肌肉萎缩等一系列症状,对于此类后遗症运动训练有着非常有效的治疗作用,通过在护理装置上对下肢进行锻炼,刺激患者运动神经和肌肉,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现有技术中,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往往操作比较复杂、不能适应多种姿势的康复训练,训练效果差且使用不方便,同时一对一按摩护理所需费用又很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小儿下肢康复训练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小儿麻痹症患者在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时姿势调节不便,以及训练效果差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l形基座,l形基座后侧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靠背,l形基座下侧开设有前后方向且开口向前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前端伸出滑槽的滑块,滑块前端铰接有左右方向的箱体,箱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推杆,两个推杆的运动方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可自由地调节靠背以及护理装置的角度和位置,避免了在患者使用时,姿势的不便带来的身体负担,适用于小孩以及青年患者,l形基座以及靠背上分别设有海绵软垫,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通过一侧推杆向下移动,带动凸轮左右滑动,同时凸轮推动另一侧推杆向上移动,以此对患者进行腿部锻炼,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半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轴测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箱体的轴测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l形基座1,l形基座1后侧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靠背2,l形基座1下侧开设有前后方向且开口向前的滑槽3,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前端伸出滑槽3的滑块4,滑块4前端铰接有左右方向的箱体5,箱体5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推杆6,两个推杆6的运动方向相反。

为了固定靠背2的角度,所述的l形基座1上开设有位于靠背2右侧且左右轴向的通槽7,l形基座1上开设有多个沿通槽7圆周方向均布且与其连通的限位槽8,通槽7内同轴滑动连接有右端伸出通槽7的插盘9,插盘9上设有上下方向且可插入限位槽8内的插块10,靠背2右侧固定有右端贯穿插盘9的凸块11。

为了使滑块4可前后移动,所述的l形基座1上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后端贯穿l形基座1的传动螺杆12,传动螺杆12前端与滑块4螺纹连接。

为了固定箱体5的角度,所述的滑块4前端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紧固螺杆13,紧固螺杆13右端贯穿箱体5且螺纹连接有螺帽14。

为了使推杆6可上下移动,所述的箱体5内开设有左右方向的放置槽15,放置槽15内滑动连接有三角形的凸轮16,凸轮16凸起端左右两侧的表面分别与其对应的推杆6下端接触。

为了便于踩踏推杆6,所述的两个推杆6上端分别固定有前后方向的踏板17。

为了辅助凸轮16滑动,所述的凸轮16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拉带18,两个拉带18自由端分别贯穿箱体5且固定有矩形拉环19。

为了便于拉带18的移动,所述的箱体5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滚筒20,滚筒20外表面可与其对应侧的拉带18内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患者坐到l形基座1上,此时向右拔出插盘9,插盘9带动插块10向右滑动,当插块10完全滑出限位槽8后,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靠背2,此时靠背2带动凸块11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凸块11带动插盘9转动,同时插盘9带动插块10转动,调整到合适角度后,向左推动插盘9,使插块10插入其相对应的限位槽8内,靠背2角度被固定;

靠背2角度固定后,顺时针转动传动螺杆12,通过螺纹连接使滑块4向后移动,或者逆时针转动传动螺杆12,通过螺纹连接使滑块4向前移动,在滑块4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停止转动螺杆12,滑块4的位置被固定;

滑块4位置固定后,逆时针转动螺帽14,使螺帽14左端面远离箱体5,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箱体5,当箱体5调整到合适的角度后,顺时针转动螺帽14,使螺帽14左端面与箱体5接触,在箱体5无法转动时停止转动螺帽14,此时箱体5的角度被固定,准备阶段结束;

准备阶段结束后,使患者双脚分别放在踏板17上,踩动左侧踏板17,踏板17带动左侧推杆6向下移动,同时左侧推杆6推动凸轮16向右滑动,凸轮16推动右侧推杆6向上移动,右侧推杆6带动右侧踏板17向上移动;

踩动右侧踏板17,右侧踏板17向下移动,右侧踏板17带动右侧推杆6向下移动,同时右侧推杆6推动凸轮16向左滑动,凸轮16向左滑动并推动左侧推杆6向上移动,同时左侧推杆6带动左侧踏板17向上移动,下肢来回踩动左右踏板来完成下肢康复训练;

如果患者脚部力量不够,无法自主完成踩踏动作,则拉动右侧的拉环19,右侧的拉环19带动凸轮16向右移动,凸轮16带动左侧推杆6向上移动,拉动左侧拉环19,左侧拉环19带动凸轮16向左移动,凸轮16推动右侧的推杆6向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l形基座1及靠背2上分别设有软垫,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可自由地调节靠背以及护理装置的角度和位置,避免了患者在使用时,姿势不便所带来的身体负担,适用于儿童以及青少年患者,l形基座以及靠背上设有海绵软垫,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通过一侧推杆向下移动,带动凸轮左右滑动,同时凸轮推动另一侧推杆向上移动,以此对患者进行腿部锻炼,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小儿下肢康复训练护理装置,包括l形基座(1),其特征在于,l形基座(1)后侧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靠背(2),l形基座(1)下侧开设有前后方向且开口向前的滑槽(3),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前端伸出滑槽(3)的滑块(4),滑块(4)前端铰接有左右方向的箱体(5),箱体(5)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推杆(6),两个推杆(6)的运动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下肢康复训练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形基座(1)上开设有位于靠背(2)右侧且左右轴向的通槽(7),l形基座(1)上开设有多个沿通槽(7)圆周方向均布且与其连通的限位槽(8),通槽(7)内同轴滑动连接有右端伸出通槽(7)的插盘(9),插盘(9)上设有上下方向且可插入限位槽(8)内的插块(10),靠背(2)右侧固定有右端贯穿插盘(9)的凸块(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下肢康复训练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形基座(1)上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后端贯穿l形基座(1)的传动螺杆(12),传动螺杆(12)前端与滑块(4)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下肢康复训练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4)前端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紧固螺杆(13),紧固螺杆(13)右端贯穿箱体(5)且螺纹连接有螺帽(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下肢康复训练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5)内开设有左右方向的放置槽(15),放置槽(15)内滑动连接有三角形的凸轮(16),凸轮(16)凸起端左右两侧的表面分别与其对应的推杆(6)下端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下肢康复训练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推杆(6)上端分别固定有前后方向的踏板(1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儿下肢康复训练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16)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拉带(18),两个拉带(18)自由端分别贯穿箱体(5)且固定有矩形拉环(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下肢康复训练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5)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滚筒(20),滚筒(20)外表面可与其对应侧的拉带(18)内表面接触。


技术总结
小儿下肢康复训练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小儿麻痹症患者在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时姿势不便,以及训练效果差的问题;包括L形基座,L形基座后侧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靠背,L形基座下侧开设有前后方向且开口向前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前端伸出滑槽的滑块,滑块前端铰接有左右方向的箱体,箱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推杆,两个推杆的运动方向相反;可自由地调节靠背以及护理装置的角度和位置,避免了在患者使用时,姿势的不便带来的额外身体负担,通过一侧推杆向下移动,带动凸轮左右滑动,同时凸轮推动另一侧推杆向上移动,以此对患者进行腿部锻炼,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高春玲;薛栋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技术研发日:2019.07.08
技术公布日:2020.06.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