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泳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2348发布日期:2021-04-09 12:4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手脚泳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游泳用具---手脚泳蹼。

人类是陆生物种,人类的生理结构不适于在水中活动,但是人类常常需要到江河湖海等水域去作业,为了生活的需要人类发明了一些增强水中活动能力的辅助器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辅助游泳用具---手脚泳蹼,这种手脚泳蹼相比以往的各种游泳辅助器具有着突出的应用功效和优越性。



背景技术:

以往人们为了增强水中活动能力,模仿鱼尾的摆动驱进特点发明了套在脚上的鱼尾式摆动驱进脚蹼,但这种鱼尾式摆动驱进脚蹼并不太适用于人体生理结构和运动模式,因此这种模仿鱼尾的摆动驱进模式应用到水下活动中不可避免地效果低下。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脚泳蹼与青蛙的跳跃爬行模式相同,而青蛙的爬行跳跃动作模式与人类的攀登、行走、奔跑、跳跃运动模式高度相似,这种具有人类日常蹬踏搂刨动作特点的手脚泳蹼相比以往扭摆腰腿的鱼式摆动驱进脚蹼更适于人体生理特点也必然能大幅度提高人类的水下运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新的游泳辅助器具--手脚泳蹼。本手脚泳蹼是一种附加在人的手腕处和脚踝处,仅靠水的阻力就能自动扩张、自动收缩的锥形游泳辅助器具。它的底面积扩张后要比人的手掌面积和脚掌面积大几倍之多,因此能成倍增强驱动功效。当手脚泳蹼反向运行时,手脚泳蹼的锥形结构很少受到水的阻力能自然收缩附着在肢体上,因此极少产生负面阻力。由于这种手脚泳蹼的柔性材料和对手心脚心没有束缚作用,所以丝毫不妨碍人的脚下行走和手上抓握操作工具用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人的手腕处设计有腕套,腕套的中部幅面延长至手背处形成手托,从手托到腕套的居中部位设有锥形桨最终形成手泳蹼;同样在人的脚踝处设计有踝套,踝套的两侧幅面延长至脚心处形成脚蹬,在踝套的外侧设有锥形桨最终形成脚泳蹼。手泳蹼和脚泳蹼上附有将腕套和踝套紧固在手腕和脚踝上的紧固带。锥形桨用柔性橡塑材料制成,其锥面上附有支撑硬骨能确保锥形桨的底面积随人体运势在水的作用下自动扩张或收缩。

由于采用上述措施,使用者将手泳蹼和脚泳蹼穿在手上和脚上,系上紧固带就可以下水游泳了,锥形浆的底面随着肢体的运动以及水的顺向或逆向阻力作用自动做出面积的扩张和收缩变化,从而起到船桨划水驱进的作用。而锥形浆底面积之大相当于几个手掌脚掌面积,因而大大促进了游泳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手脚泳蹼】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手泳蹼和脚泳蹼的结构图

图2,实施侧视图

图3,实施俯视图

图4,实施站立图

图中,1腕套,2手托,3锥形桨,4踝套,5脚蹬,6紧固带,7支撑硬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结构图中的各个部件以及图2图3图4各实施图,当泳者佩带手脚泳蹼游泳手臂向前伸展大腿向前收缩时,锥形桨3的锥顶朝前运动,锥底不会受到水的压力呈现出收缩状态附着在手臂和脚踝外侧,如图2左臂右腿和图3双臂。当泳者手臂向后划水大腿向后蹬踏时,锥形桨3的锥底受到水的阻力撑圆撑大起到桨的作用,身体随之向前挺进,如图2右臂左腿和图3双脚。当身体站立时,手脚均不受所佩带的手脚泳蹼的妨碍可以随意行走和拿握用品,如图4所示。



技术特征:

1.一种手脚泳蹼,其特征是:在人的手腕处设计有腕套,腕套的中部幅面延长至手背处形成手托,从手托到腕套的居中部位设有锥形桨最终形成手泳蹼;同样在人的脚踝处设计有踝套,踝套的两侧幅面延长至脚心处形成脚蹬,在踝套的外侧设有锥形桨最终形成脚泳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脚泳蹼,其特征是:手泳蹼和脚泳蹼上附有将腕套和踝套紧固在手腕和脚踝上的紧固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脚泳蹼,其特征是:锥形桨用柔性橡塑材料制成,其锥面上附有支撑硬骨能确保锥形桨的底面积随人体运势在水的作用下自动扩张或收缩。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中游泳用具,名称是【手脚泳蹼】。其特点是在人的手腕和脚踝处设计有手泳蹼和脚泳蹼,该手脚泳蹼主要由锥形桨构成,在锥形桨的作用下,手脚泳蹼能大幅度地增进人在水中的游泳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枫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枫林
技术研发日:2020.08.27
技术公布日:2021.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