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患者术后护理锻炼装置

文档序号:27156567发布日期:2021-10-30 09:01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血管患者术后护理锻炼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心血管内科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心血管患者术后护理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2.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心血管术后的患者由于伤口等因素需要卧床一段时间,为了防止患者下肢肌肉萎缩,肌肉酸疼,并引发压疮,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腿部进行锻炼以及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以缓解以上症状,但现有的锻炼装置只能对腿部进行锻炼护理,而无法对背部进行按摩,需要医护人员在患者腿部锻炼结束后,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心血管患者术后护理锻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锻炼装置无法对背部进行按摩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u形且开口朝下的底座,底座内设有倒t形的支撑板,支撑板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轮,两个转轮经同步带连接,右侧的转轮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左右方向的脚踏,底座左端设有上下方向的回形框,回形框内滑动连接有开口朝右的u形框,u形框内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相对且前后轴向的按摩柱,u形框左端设有上下方向的齿条,底座左端铰接有与齿条啮合的扇形齿板,扇形齿板左端设有左右方向的摆板,摆板左端经连接板与左侧的转轮偏心铰接连接。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底座、支撑板、转轮、同步带、回形框、u形框、按摩柱、齿条、摆板、连接板等,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腿部进行锻炼,防止腿部肌肉萎缩,同时实现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背部肌肉酸疼,防止产生压疮,设有的保护壳,可以避免医护人员受到伤害,设有的底板、万向轮,可以便于医护人员移动,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轴测图。
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不含保护壳的主视轴测图。
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不含保护壳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不含保护壳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1.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u形且开口朝下的底座1,底座1内设有倒t形的支撑板2,支撑板2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轮3,两个转轮3经同步带4连接,右侧的转轮3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左右方向的脚踏5,底座1左端设有上下方向的回形框6,回形框6内滑动连接有开口朝右的u形框7,u形框7内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相对且前后轴向的按摩柱8,u形框7左端设有上下方向的齿条9,底座1左端铰接有与齿条9啮合的扇形齿板10,扇形齿板10左端设有左右方向的摆板11,摆板11左端经连接板12与左侧的转轮3偏心铰接连接。
12.为了使u形框7在回形框6内只能上下滑动,所述的回形框6前后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的滑槽13,u形框7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可在其对应侧滑槽13内滑动的滑块14。
13.为了便于患者带动脚踏5,所述的脚踏5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弧口朝下的固定带15。
14.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所述的底座1上端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t形的扶手16。
15.为了避免夹伤医护人员,所述的回形框6左端设有保护壳17。
16.为了便于医护人员移动,所述的底座1下端设有左右方向的底板18,底板18下端设有多个呈矩形分布的万向轮19。
1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底板18、万向轮19将底座1移动至指定地点,并搀扶患者面朝右坐在底座1上,双手分别搭在其对应侧的扶手16上,背部紧贴回形框6,双脚分别绕过固定带15踩在其对应侧的脚踏5上;
18.此时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向下踩动后侧的脚踏5,后侧的脚踏5带动右侧的转轮3顺时针转动,右侧的转轮3经同步带4带动左侧的转轮3顺时针转动,左侧的转轮3经连接板12带动摆板11左端向下摆动,从而带动扇形齿板10逆时针转动,扇形齿板10经齿条9带动u形框7向上移动,u形框7带动按摩柱8向上移动,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滚动按摩,向下踩动一定角度后,后侧的脚踏5踩动至转轮3最下端且前侧的脚踏5位于转轮3最上端,u形框7则带动按摩柱8移动至回形框6最上端;
19.此时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向下踩动前侧的脚踏5,前侧的脚踏5带动右侧的转轮3顺时针转动,右侧的转轮3经同步带4带动左侧的转轮3顺时针转动,左侧的转轮3经连接板12带动摆板11左端向上摆动,从而带动扇形齿板10顺时针转动,扇形齿板10经齿条9带动u形框7向下移动,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滚动按摩,向下踩动一定角度后,前侧的脚踏5位于转轮3最下端且后侧的脚踏5踩动至转轮3最上端,u形框7则带动按摩柱8移动至回形框6最下端;
20.此时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重复上述过程,继续向下踩动脚踏5,从而带动按摩柱8周而复始的上下移动,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促进背部血液循环,缓解背部肌肉酸疼,避免压疮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待锻炼结束后,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脚部绕出固定带15,此时搀扶患者起身并扶至病床休息即可。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底座、支撑板、转轮、同步带、回形框、u形框、按摩柱、齿条、扇形齿板、摆板、连接板等,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腿部进行锻炼,防止腿部肌肉萎缩,同时实现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背部肌肉酸疼,防止产生压疮,设有的保护壳,可以避免医护人员受到伤害,设有的底板、万向轮,可以便于医护人员移动,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心血管患者术后护理锻炼装置,包括u形且开口朝下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内设有倒t形的支撑板(2),支撑板(2)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轮(3),两个转轮(3)经同步带(4)连接,右侧的转轮(3)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左右方向的脚踏(5),底座(1)左端设有上下方向的回形框(6),回形框(6)内滑动连接有开口朝右的u形框(7),u形框(7)内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相对且前后轴向的按摩柱(8),u形框(7)左端设有上下方向的齿条(9),底座(1)左端铰接有与齿条(9)啮合的扇形齿板(10),扇形齿板(10)左端设有左右方向的摆板(11),摆板(11)左端经连接板(12)与左侧的转轮(3)偏心铰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患者术后护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形框(6)前后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的滑槽(13),u形框(7)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可在其对应侧滑槽(13)内滑动的滑块(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患者术后护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踏(5)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弧口朝下的固定带(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患者术后护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端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t形的扶手(1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患者术后护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形框(6)左端设有保护壳(1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患者术后护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下端设有左右方向的底板(18),底板(18)下端设有多个呈矩形分布的万向轮(19)。

技术总结
一种心血管患者术后护理锻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锻炼装置无法对背部进行按摩的问题;包括U形且开口朝下的底座,底座内设有倒T形的支撑板,支撑板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轮,两个转轮经同步带连接,右侧的转轮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左右方向的脚踏,底座左端设有上下方向的回形框,回形框内滑动连接有开口朝右的U形框,U形框内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相对且前后轴向的按摩柱,U形框左端设有上下方向的齿条,底座左端铰接有与齿条啮合的扇形齿板,扇形齿板左端设有左右方向的摆板,摆板左端经连接板与左侧的转轮偏心铰接连接;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陈杏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3.09
技术公布日:2021/10/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