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0789发布日期:2022-01-15 10:0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


背景技术:

2.在呼吸内科中,许多肺病均会导致肺部虚弱,动力不足,比如说慢性阻塞性肺病便是其中一种,该病患者存在胸闷气短等症状,买你对肺动力不足的患者除了进行必要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后期日常的康复训练也极其关键,对于肺动力的锻炼一般是通过阻力锻炼实现;
3.现有的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多是通过嘴部呼气和吸气,连接气体管道实现肺动力的锻炼,长时间的使用情况下,患者两侧口腔会产生肿胀感,影响患者的锻炼进度,为此提出一种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包括:第一板体,背面固定连接气囊,气囊通过第一气管连通具有回复原状能力的橡皮囊的一端,橡皮囊的另一端连接进气管;第一气管和进气管内均设有允许空气向气囊流动的单向阀;第一板体正面设有泄气阀,泄气阀与气囊连通;第一板体左右两侧面均连接有第一固定带。
6.较佳地,所述第一板体上端向第一板体的背面弯曲成弧面;第一板体上端铰接第二板体的上端,第二板体的上端也向第二板体的背面弯曲成弧面;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弧面均设有一个弧形缺口,两个弧形缺口组成允许头部穿过的孔。
7.较佳地,所述第二板体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二固定带。
8.较佳地,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均为没有弹性的魔术粘扣带。
9.较佳地,所述弧形缺口倒圆角。
10.较佳地,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背面均覆盖一层软垫。
11.较佳地,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材质均为轻质塑料。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患者将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穿在身上,同一侧的第二固定带和第一固定带系在一起,关闭泄气阀,手挤压橡皮囊,气体流向气囊,气囊被撑起并占用患者肺部与第一板之间的空间,患者肺部吸气时,肺部撑起来,气囊对肺部撑起来时产生阻力,使患者的肺动力达到锻炼的目的,避免了嘴部吹气锻炼肺动力,导致患者两侧口腔产生肿胀感,进而影响患者的锻炼进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
16.1.第一板体,11.气囊,12.第一气管,13.橡皮囊,14.进气管,15.泄气阀,16.第一固定带,2.第二板体,21.弧形缺口,22.第二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包括:第一板体1,第一板体1背面固定连接气囊11,气囊11通过第一气管12连通具有回复原状能力的橡皮囊13的一端,橡皮囊13的另一端连接进气管14;第一气管12和进气管14内均设有允许空气向气囊11流动的单向阀;第一板体1正面设有泄气阀15,泄气阀15与气囊11连通;第一板体1左右两侧面均连接有第一固定带16。
19.患者将第一板体1紧贴肺部,左右两个第一固定带16系在身后,关闭泄气阀15,手挤压橡皮囊13,气体流向气囊11,气囊11被撑起并占用患者肺部与第一板体1之间的空间,患者肺部吸气时,肺部撑起来,气囊11对肺部撑起来时产生阻力,使患者的肺动力达到锻炼的目的,避免了嘴部吹气锻炼肺动力,导致患者两侧口腔产生肿胀感,进而影响患者的锻炼进度的问题。
20.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1上端向第一板体1的背面弯曲成弧面;第一板体1上端铰接第二板体2的上端,第二板体2的上端也向第二板体2的背面弯曲成弧面;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弧面均设有一个弧形缺口21,两个弧形缺口21组成允许头部穿过的孔。
21.第一固定带16将第一板体1固定在患者上身,随着患者的呼吸,上身会变大和缩小,导致第一固定带16有可能会掉下来,影响患者的使用体验,为此提出上述结构。头部穿过两个弧形缺口21,将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挂在患者上身,避免了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向下掉落的问题。
22.优选地,所述第二板体2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二固定带22。
23.同一侧的第二固定带22和第一固定带16系在一起,用以限制上身吸气时的最大幅度。
24.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带16和所述第二固定带22均为没有弹性的魔术粘扣带。
25.目的在于呼吸时上身受到阻力完全由气囊11提供,避免第一固定带16和第二固定带22的弹性伸长导致锻炼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26.优选地,所述弧形缺口21倒圆角。
27.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1和所述第二板体2的背面均覆盖一层软垫。
28.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29.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1和所述第二板体2的材质均为轻质塑料。
30.减小患者的身体负载,使患者锻炼时更加轻松。
31.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32.头部穿过两个弧形缺口21,将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挂在患者上身,关闭泄气阀15,同一侧的第二固定带22和第一固定带16系在一起,手挤压气囊11,气体流向气囊11,使
气囊11被撑到合适的大小,气囊11占用患者肺部与第一板体1之间的空间,患者肺部吸气时,肺部撑起来,气囊11对肺部撑起来的过程中,气囊11形变并对肺部产生阻力,使患者的肺动力达到锻炼的目的,结束使用时,打开泄气阀15,放出气囊11内的气体,将本装置从患者身上取下即可。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1),背面固定连接气囊(11),气囊(11)通过第一气管(12)连通具有回复原状能力的橡皮囊(13)的一端,橡皮囊(13)的另一端连接进气管(14);第一气管(12)和进气管(14)内均设有允许空气向气囊(11)流动的单向阀;第一板体(1)正面设有泄气阀(15),泄气阀(15)与气囊(11)连通;第一板体(1)左右两侧面均连接有第一固定带(1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上端向第一板体(1)的背面弯曲成弧面;第一板体(1)上端铰接第二板体(2)的上端,第二板体(2)的上端也向第二板体(2)的背面弯曲成弧面;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弧面均设有一个弧形缺口(21),两个弧形缺口(21)组成允许头部穿过的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2)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二固定带(2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16)和所述第二固定带(22)均为没有弹性的魔术粘扣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缺口(21)倒圆角。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和所述第二板体(2)的背面均覆盖一层软垫。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和所述第二板体(2)的材质均为轻质塑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呼吸内科肺动力锻炼器包括:第一板体,背面固定连接气囊,气囊通过第一气管连通具有回复原状能力的橡皮囊的一端,橡皮囊的另一端连接进气管;第一气管和进气管内均设有允许空气向气囊流动的单向阀;第一板体正面设有泄气阀,泄气阀与气囊连通;第一板体左右两侧面均连接有第一固定带。气囊被撑起并占用患者肺部与第一板之间的空间,患者肺部吸气时,肺部撑起来,气囊对肺部撑起来时产生阻力,使患者的肺动力达到锻炼的目的,避免了嘴部吹气锻炼肺动力,导致患者两侧口腔产生肿胀感,进而影响患者的锻炼进度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勉 梁悦 白晓芳 范婕 黄天霞 薛艳龙 赵春娇 莫艺 蒙芳婵 韦仙琴 梁颖 班精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6.24
技术公布日:2022/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