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骼创伤护理肌肉拉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00680发布日期:2022-10-22 04:13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骼创伤护理肌肉拉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骨骼创伤护理肌肉拉伸装置。


背景技术:

2.患者在久卧病床后通常需要对腿部,腹部等部位进行拉伸,从而能够达到快速恢复的效果,但是由于医院没有特定的康复器材能够辅助患者对其腿部或腹部进行拉伸,依靠患者自身进行锻炼拉伸,导致动作不标准,拉伸不到位,在拉伸锻炼的同时也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不能够达到良好的拉伸效果,不能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骨骼创伤护理肌肉拉伸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在患者自身进行拉伸锻炼时效果不佳,不利于快速恢复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开口朝左的背板,背板上端面右侧设有弧形的气囊,背板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左端伸出背板且经上下方向的定座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背板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支撑板下方且与外界连通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杆,两个滑杆可相对或相背移动,支撑板可随两个滑杆的相对或相背移动而左右移动,滑杆右侧设有伸出滑槽的压板,两个压板之间设有一个充气袋,充气袋经软管与气囊连通。
5.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方便,使患者在拉伸锻炼中手臂、腿部及腰腹部都得到充分的拉伸,并在拉伸的过程中循序渐进,起到良好的拉伸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右视轴测图。
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1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阶梯剖切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2.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开口朝左的背板1,背板1上端面右侧设有弧形的气囊2,背板1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左端伸出背板1且经上下方向的定座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4,背板1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支撑板3下方且与外界连通的滑槽5,滑槽5内滑动连接有滑杆6,两个滑杆6可相对或相背移动,支撑板3可随两个滑杆6的相对或相背移动
而左右移动,滑杆6右侧设有伸出滑槽5的压板7,两个压板7之间设有一个充气袋8,充气袋8经软管与气囊2连通。
13.为了带动两个滑杆6相对或相背移动,所述的背板1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摇板9,摇板9上侧设有施力板,两个摇板9的相对侧分别设有可与其对应侧的滑杆6接触的顶杆10。
14.为了使支撑板3可随两个滑杆6的相对或相背移动而左右移动,所述的支撑板3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导向槽11,两个导向槽11左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右端之间的距离,滑杆6左侧设有上下轴向且插入其对应侧的导向槽11内的插柱12。
15.为了便于对气囊2进行充气和放气,所述的气囊2左侧壁上设有泄气阀13,软管内设有开口朝向气囊2的进气单向阀。
16.为了便于充气袋8的吸气和复位,所述的背板1右侧开设有多个通孔,充气袋8右侧开设有吸气孔14,吸气孔14内设有开口朝向充气袋8的吸气单向阀,充气袋8内设有前后轴向的弹簧。
17.为了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所述的支撑板3上设有位于转轴4左方的软垫,转轴4前后两侧分别同轴设有海绵圈15。
1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背板1放置在床上或者软垫上,使患者仰卧在背板1上,患者腰腹部位于气囊2上方,脚掌位于转轴4和海绵圈15的左方且位于软垫上方,患者双手位于腰板上并伸直,手掌可与施力板接触;患者向靠近背板1的方向按动施力板,患者双臂经施力板带动两个摇板9相对摆动,两个摇板9相对摆动并经顶杆10带动的两个滑杆6相对移动,滑杆6带动插柱12在导向槽11内向右滑动,使得支撑板3向左移动,支撑板3经定座带动转轴4和海绵圈15向左移动并同时带动脚掌向左拉伸患者腿部,同时两个滑杆6相对移动带动其对应侧的压板7相背移动挤压弹簧,并对充气袋8进行挤压,使得充气袋8内的气体经软管进入气囊2内,因为吸气孔14内的吸气单向阀开口朝向充气袋8,气体不会经吸气孔14流出;
19.当患者感觉拉伸至极限位置,则双臂不再按动施力板,在双腿的复位力与弹簧的作用力下,支撑板3向右滑动复位不再对患者腿部进行拉伸,插柱12在导向槽11内向左滑动,同时两个压板7相背移动,使得吸气袋内气压减小,因为软管内设有开口朝向气囊2的进气单向阀,气体经通孔再经吸气孔14流入吸气袋内,使得吸气袋内充满气体;
20.重复上述过程多次,在患者双臂带动摇板9相对摆动时,使得支撑板3向左移动并对患者腿部进行拉伸,同时两个压板7相对移动将吸气袋内的气体压缩入气囊2内,再撤去摇板9上的力,在双腿的复位力与弹簧的作用力下,支撑板3向右滑动不再对患者腿部进行拉伸,两个压板7相背移动使得吸气袋吸气,重复多次后,气囊2逐渐膨胀使得对患者腰腹部进行拉伸,同对腿部的拉伸因为腰腹部高度的升高,腿部的拉伸程度逐渐增大,对于患者肌肉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大,当拉伸运动进行到合适运动量时,按动气囊2左侧的泄气阀13,气囊2内的气体经泄气阀13流出,气囊2收缩,患者将脚部从支撑板3上取下即可。
2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设置了背板、支撑板、转轴及导向槽,通过患者手臂带动摇板摆动,插柱在导向槽内滑动,使得支撑板向左移动并对患者腿部进行拉伸,同时设置了压板、气囊及吸气袋,通过两个压板相对移动将吸气袋内的气体压缩入气囊内,气囊逐渐膨胀使得对患者腰腹部进行拉伸,使得患者在拉伸锻炼中手臂、
腿部及腰腹部都得到充分的拉伸,并在拉伸的过程中循序渐进,起到良好的拉伸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技术特征:
1.一种骨骼创伤护理肌肉拉伸装置,包括开口朝左的背板(1),其特征在于,背板(1)上端面右侧设有弧形的气囊(2),背板(1)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左端伸出背板(1)且经上下方向的定座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4),背板(1)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支撑板(3)下方且与外界连通的滑槽(5),滑槽(5)内滑动连接有滑杆(6),两个滑杆(6)可相对或相背移动,支撑板(3)可随两个滑杆(6)的相对或相背移动而左右移动,滑杆(6)右侧设有伸出滑槽(5)的压板(7),两个压板(7)之间设有一个充气袋(8),充气袋(8)经软管与气囊(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骼创伤护理肌肉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板(1)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摇板(9),摇板(9)上侧设有施力板,两个摇板(9)的相对侧分别设有可与其对应侧的滑杆(6)接触的顶杆(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骼创伤护理肌肉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3)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导向槽(11),两个导向槽(11)左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右端之间的距离,滑杆(6)左侧设有上下轴向且插入其对应侧的导向槽(11)内的插柱(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骼创伤护理肌肉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2)左侧壁上设有泄气阀(13),软管内设有开口朝向气囊(2)的进气单向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骼创伤护理肌肉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板(1)右侧开设有多个通孔,充气袋(8)右侧开设有吸气孔(14),吸气孔(14)内设有开口朝向充气袋(8)的吸气单向阀,充气袋(8)内设有前后轴向的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骼创伤护理肌肉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3)上设有位于转轴(4)左方的软垫,转轴(4)前后两侧分别同轴设有海绵圈(15)。

技术总结
一种骨骼创伤护理肌肉拉伸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在患者自身进行拉伸锻炼时效果不佳,不利于快速恢复的问题;包括开口朝左的背板,背板上端面右侧设有弧形的气囊,背板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左端伸出背板且经上下方向的定座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背板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支撑板下方且与外界连通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杆,两个滑杆可相对或相背移动,支撑板可随两个滑杆的相对或相背移动而左右移动,滑杆右侧设有伸出滑槽的压板,两个压板之间设有一个充气袋,充气袋经软管与气囊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方便,对患者的手臂、腿部及腰腹部充分的拉伸,并循序渐进,起到良好的拉伸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技术研发人员:杨巧巧 李慎松 周丽萍 冯霞 孔德华 刘玉梅 李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巧巧
技术研发日:2022.05.26
技术公布日:2022/10/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